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华  卫峰 《当代韩国》2007,5(3):48-52
中韩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的起点相似,但是结果迥异。通过中韩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的比较,我们发现:中韩两国工业汲取农业剩余的方式不同,农业发展的工业化起点不同,工业起步后的农业发展不同。这三组不同是导致我国工农业关系失调,农业发展滞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摆在当前罗马尼亚社会面前的一个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而且是实际的问题。在齐奥塞斯库类型的专制的社会主义失败之后,18世纪腐败的资本主义在混乱中开始复活。是停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有没有摆脱过去的阴影的可能的时候了。很显然,齐奥塞斯库主义的愚昧、迟钝和特权结构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思想。但是,由于这一原因,社会主义思想本身也必须放弃和抛到历史的垃圾堆中去吗?奇怪的是,许多国家——并非是不发达的国家——的政党按照社会主义的纲领执政并进行结构改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计划化和实行社会保障措施越来越重视,而这些方面显然是带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1989年12月25日,齐奥塞斯库夫妇在特尔戈维什蒂一座军营里被处决,军事法庭宣布了齐奥塞斯库的五大罪状,其中之一是在外国银行存有10亿多美元。当时,救国阵线临时政府表示要收回齐奥塞斯库在国外的秘密存款,并派人赴国外进行调查,瑞士政府也表示愿意配合调查,归还独裁者的秘密存款。一时间,罗马尼亚全国掀起了一股“寻金热”,人们都希望齐奥塞斯库在国外的巨额存款能扭转严重的经济困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还有人宣称,齐奥塞斯库垮台前访问伊朗时,曾用飞机把大批黄金运往伊朗,但伊朗政府对此断然否认,  相似文献   

4.
后工业化并不意味着在服务化的趋势全面浮出水面之后 ,所有工业城市都在抛弃传统的制造业而向以服务业为中心转移。应采取何种地区经济政策改革模式呢 ?本研究就是通过将韩国工业城市地区再重组化的工业结构趋势 (服务业为中心 ,制造业为中心 )的支配性质 (根据民营企业主导和地方政府主导 )分为 4种类型 ,对各类型的代表城市 (大邱、釜山、蔚山、仁川 )的地区再重组化进行比较分析后 ,总结出其相应的地区经济的改革模式。一 地区再重组主要对象的  相互调整  即使后工业化形成 ,也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就消失了 ,因为没有制造业的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5.
一、东南亚国家发展代替进口工业化的作用和必要性 近年来,亚洲国家在工业化政策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变,即从发展代替进口工业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许多亚洲国家在独立后立即采取的第一种工业化方针,就是发展代替进口工业工业化,通过发展代替进口的工业,鼓励国内生产那些过去依靠进口的工业产品来节约外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受工业化高速增长过程强烈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及地区的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伴随工业化任务的基本完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增长缓慢,面对结构变迁和制度变迁的新课题。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主要是工业化成长阶段的产物,在工业化高速增长时期,资源(主要是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了适应高速增长的需要,企业制度和组织的建立倾向于选择最有利于聚集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方式。正因为企业制度的形成适应经济高速增长的产物,当经济发展由工业化成长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甚至后工业化阶段时,以有效积累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实现高速发展为目标的企业制度,就需要进行适应性变迁。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在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前,必须在一段时期内不断发展工业。在50年代,泰国工业不仅势单力薄,而且门类单一,当时主要只有两类工业,一是采矿业,二是农产品粗加工。1961年,在实施工业发展战略以后,泰国经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初期由于发展战略失衡,工业化的成效不大。到了80年代,泰国受到高油价、高利率、发达国家贸易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几经反复停滞不前。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一再强调进行经济改革的必要性。1986年2月举行的苏共二十七大确定了改革的方向。以苏共二十七大为新的起点,一年多来,苏联的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有了突破,在实践中有了新的进展。尽管改革面临的阻力和困难很大,苏联的经济改革越来越受人注意。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在急风暴雨中垮台。1990年5月20日大选,救国阵线获胜,救国阵线主席伊利埃斯库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国家新总统,组成了以罗曼为总理的新政府。新政府在经济领域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个人和集体自由经营为基础的经济民主,提高私有经济的比重,把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使罗马尼亚国民经济纳入世界经济的轨道。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相似文献   

10.
德国工业旅游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巫莉丽  隋淼 《德国研究》2006,21(2):54-58
本文从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视角介入对德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研究。通过对德国发展工业旅游经验的探析,呼吁加强国内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视,从而使得我国工业旅游能够成为一种兼具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一)工业化的现况 首先,簡单地介紹一下关于泰国工业化进展的情况。 泰国的工业化只是最近才开始有了显著的进展。在此以前长期以来,泰国的工业絕大多数是家庭工业,所使用的机械陈旧,产量低,产品的质量也恶劣。品种也是只以碾米及鋸木为主,此外則仅限于纤維、橡胶加工、木材制品、机械修理以及鑄造业等等几个部門。至于具有近代化設备的工厂,則只有造紙、砂糖、  相似文献   

12.
一、从经济的高速增长到急剧下降 1984年美国增加了进口,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因此而大受其益。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增大进口致使新兴工业国和西欧国家变成了美国经济升降的“俘虏”。然而,这些国家又无他路可走,因为,很难找到象美国这样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工业化完成迅速,其经验和教训很多.笔者认为,由国家主导的技术、制度和投资政策,快速催生了日本近代工业化,迅速强国.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使得日本工业存在不可克服的弱性;优先发展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也将日本引入了以侵略扩张支撑经济发展的歧途.  相似文献   

14.
1989年的东欧,真正是一场天翻地覆的剧变。从年初波兰政府通过团结工会合法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决议开始,继而统一工人党在大选中落马,波兰组成的团结工会政府,到年底罗马尼亚始终主宰一切的齐奥塞斯库魂归黄粱。短短一年时间里,多数人民民主国家先后背离了运行40余年的社会制度。演变过程之突然、之剧烈,演变时间之集中,迫使我们去回  相似文献   

15.
应有关方面的邀请,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副博士尤里娅·依里奇娜和研究员、历史学副博士谢尔盖,于11月24日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座谈。中苏改革的起点不同谢尔盖认为,苏联的改革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来进行的改革有些区别,主要在于两国改革起点不同,改革任务也不一样。中国主要是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解决吃、穿等问题。苏联则是如何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加速社会发展,改革更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16.
中日现代税制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现行税制的起点都比较特殊,中国是改革开放,日本是二战失败后美国主导的改革。在此基础上,两国走出了各自独特的税制演进之路。当前,日本税制是以个人所得税为核心的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分中央税、都道府县税、市町村税3个层次,中央税居于主导地位。中国税制是以增值税、营业税为核心的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体现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经济现实。中国的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标准不明晰,省以下没有独立的地方税体系,直接导致共享税过多,已成为下一步税制改革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的背景 在东南亚国家中,印尼的经济发展过程是较为曲折的。经过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单一的种植制使印尼经济结构畸形脆弱。二战后,独立的印尼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但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动荡,使经济发展受阻。70年代以来,石油景气给印尼经济提供了机遇。作为东南亚石油  相似文献   

18.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欧元区重债国家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这些国家的结构改革虽有其特性,但也有共性,主要体现在公共管理、税制、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领域。接受救助的重债国因受到硬约束的压力,改革力度大,因而取得了初步效果。没有接受救助的重债国的改革则呈现软约束状态,其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总体而言,欧洲的结构改革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还需要持续努力并保持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初,民主德国对外贸体制的改革主要是通过组建一大批联合企业而实现的。目前,民主德国共有157个直属中央的联合企业和66个属于地区管辖的联合企业。它们是国民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结构单位。工业联合企业多半是直属中央的(共计133个),占工业从业人数的99%,占工业产值的99%。(一)外贸组织结构的变革1980年7月,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作出决定,改革了外贸管理的组织结构,使联合企业在出口方面获得了广泛的权利。自1981年1月起,民主德国改组了原来的外贸  相似文献   

20.
二次大战前,罗马尼亚属于欧洲大陆上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原料开采利用只朝单一方向发展。与此相应的定居结构的特点是:城市人口稀少而农村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占绝对多数。1930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只占21.4%;1948年以前,仅仅上升到23.4%。同许多东欧国家一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成为罗马尼亚人口分布的转折点。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人口迅速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