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命题以来,我国学者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规律?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问题是一个对人类生存、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的问题,既包含了自然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内容,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进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首要前提,而且需要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体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也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本文首先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其次从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两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当下世界的人口问题作出了评论。作者在文章中分析了人口问题的两种不同人口学情形,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密切关系,人口问题与社会问题、国际秩序的相互关系,并对人口控制反对者的种种理由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在人口问题上对同一个世界的幻想和对技术解决手段的过度迷恋。作者最后提出,社会主义者应该在中短期内将注意力转移到人口控制上,而民族国家政府也应该为此采取更具社会主义性质的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5.
源于欧洲环境实践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其目标是对现代工业化社会如何应对环境危机进行分析,要求采用预防和创新的原则,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转型和市场机制深入发展,生态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演化出不同的模式和特征。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对源自西方的生态现代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超越,中国式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和实践逐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乃至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树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立场和历史态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进一步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结合与统一,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是在中共十八大。可以看出,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儒家生态道德思想更是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探讨儒家生态道德思想,挖掘其现代价值,吸取其有益成分,可以有效的滋养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8.
9.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科技革命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科技革命所引起的思维方式和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科技生态化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引;绿色科技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支撑;生态管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化建设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的特征,要求人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社会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准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属性,正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选择,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成果,立足中国的国情,发挥制度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布局、主体、价值、方略、导向等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总结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规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宏观背景,试图从破解环境刑事司法问题的角度,探讨生态法益的刑事法律保护问题。期待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贡献点滴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生态执法保障的水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应该具备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强化生态文明的执法能力,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社会主义不仅指称一种未来理想的社会形态,更指称一种建立在真正人性基础上的合理社会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相互统一,这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的目标.高兹通过对经济理性的现代性批判与对生态理性的合理性建构,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理想鲜明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幽灵的继承者,它把资本主义视为人类的大敌,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的癌变,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自然界和人类都是资本主义的受害者,推翻资本主义是克服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社会主义不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也不是一个政党,它属于左翼,但又经常在批判左翼。生态社会主义区别于环境保护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中心。生态社会主义运动是一场革命,其目标是按照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实现国家和公民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价值:有助于提高现代政府的治理水平;有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便于扭转世界各国之间的"认知逆差",构建美好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回应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从民族未来、社会发展、人民幸福、中国梦实现等维度,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体的论断,立足战略与整体设计生态文明建设;主张以硬约束全面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并从明晰责权、划定生态红线、严格法治、强化经济约束、责任终身追究等方面全面推进;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和主动开放的积极姿态,立足中国实际践行国际责任,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进程,维护人类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10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和举世罕见的付出,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实践,极大地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走向成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整个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历史充分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成就了科学社会主义,并将继续对之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通过法律制度对人们活动予以约束及规范,环境司法作为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我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一直注重对公法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问题,为了克服公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弊端,就需要充分地发挥民法作用,进而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民法生态文明建设功能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发挥实践,旨在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