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  相似文献   

2.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选自《孔子家语》)[译文]子路去见孔子,孔子问:“你爱好什么?”子路答道:“我爱好长剑。”孔子  相似文献   

3.
《尸子》书载:“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后人遂以之为做人准则,歌而颂之,遵而行之。西晋诗人陆机《猛虎行》唱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恶木岂无荫?志士多苦心!”唐朝诗人白居易《丘中有一士》赞曰:“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荫,所逢苟非义,粪土千万金!”循名责实,求  相似文献   

4.
烛邹三罪     
[原文]景公好弋(音 yi,打鸟,捕鸟),使烛邹(人名)主(管)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相似文献   

5.
闻斯行诸?     
【原文】子路问;“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仲由,字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求,字子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公西赤,字子华)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迟之。”(选自《论语·先进篇)、) 【译文】子路问孔子:“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就擅自行动呢?”冉有问:“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公西华问道:“仲由问您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不能这样’;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  相似文献   

6.
卫君论臣     
【原文】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音 Yuè,断足之刑)。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擅称君命)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战!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啗君。君曰:“爱我战!忘其口味以啗寡人。”及弥子色衰爱驰,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啗我以余  相似文献   

7.
齐人见田骈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离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  相似文献   

8.
晏子拒更宅     
【原文】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晏子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窃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是时也,公繁于刑,有鬻([yù]卖)踊者。故对曰:“踊贵而屦贱。”公愀然改容。公为是省于刑。(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相似文献   

9.
鼠喻     
在汉语里,有不少以鼠为喻的词语。鼠性卑猥,偷窃为生,故日“鼠窃狗盗”。鼠胆虚怯,一有动静便钻洞适窜,故日“胆小如鼠”、“抱头鼠窜”。鼠害甚烈,人之所憎,故又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说。推而论之,可鄙可憎之徒,也就被称为“鼠类”、“鼠辈”  相似文献   

10.
[原文]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cuàn]烧火做饭)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tái)烟尘)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食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选自《吕氏春秋》) [译文]孔子一行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投吃一粒饭,饿得白天躺着睡觉。颜回去讨米,得到一点米烧火煮了起来。饭快煮熟时,孔子远远地看见颜回到饭甑  相似文献   

11.
桃源  力扬 《瞭望》2007,(18)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相似文献   

12.
[国学赏析]     
《侨园》2015,(7)
[选自]《论语公冶长篇》 [原文]季文子(1)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2)可矣.” [注释](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2)斯:就.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评析]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  相似文献   

13.
舒芜 《瞭望》1992,(24)
四十六 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云:“元萨天锡尝有诗送诉笑隐住龙翔寺,其诗云:‘东南隐者人不识,一日才名动九重。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袖衣香暖留春麝,石钵云寒卧夜龙。何日相从陪杖履,秋风江上采芙蓉。’虞学士见之,谓曰:‘诗固好,但闻、听字意重耳。’萨当时自负能诗,意虞以先辈故少  相似文献   

14.
《僧孽》     
张某误入冥狱,见一僧股穿绳而倒悬之,号痛欲绝。近视,为其兄也。归见兄,果疮生股间,足悬壁上,脓血淋漓。僧闻之,遂虔心向佛,不复淫赌矣。然世亦多有闻忠告而迁怒者;亦有喜无事中弄是非者。永厚题曰:  相似文献   

15.
说“顽症”     
“顽症”者,顽而难治之症也。乃常用的医学术语,医生见之头痛,病家闻而丧胆。近年来,其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展,几乎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引而用之。人们把公款吃喝、贪污受贿、假冒伪劣、农民负担等都视为久治难愈的“顽症”。由于这个词使用频率高,表达的内容复杂,又往往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在一起,故有研究的必要,且试说之。 从病理学上讲,“顽症”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没有被人们认识或是没有完全认识的新病症。二是因麻痹大意,延误了治疗的时机。三是病急乱投医,把症状搞乱,无法捉摸。这样,小病往往拖成大病,普通病变成疑难病、恶性病,后  相似文献   

16.
解题 据王锜《寓圃杂记》所记: 吴人爱以脂麻(按,即芝麻)点茶,鬻者必以纸裹而授。有一鬻家藏旧书数卷,旋摘为用,市人得其所授,积至数叶视之,乃《通鉴》也。其人取以熟读,每对人必谈及。或扣其蕴,则实告曰:“我得之脂麻纸上,仅此而已,余非所知也。”故曰“脂麻通鉴”。  相似文献   

17.
国学赏析     
《侨园》2014,(6):44-44
【选自】《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期间 ,一次送别他的同乡好友薛存义 ,“载肉于俎 ,崇酒于觞 ,追而送之江之浒” ,极尽依依深情 ,并为之挥毫赠序。序不长 ,其文曰 :“凡吏于土者 ,若知其职乎 ?盖民之役 ,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 ,出其什一佣乎吏 ,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 ,天下皆然。岂唯怠之 ,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 ,受其直 ,怠若事 ,又盗若货器 ,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 ,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 ,何哉 ?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 ,如吾民何 ?有达于理者 ,得不恐而畏乎 !”(文见《柳宗元集》第二十三卷)这段赠言的大…  相似文献   

19.
“贿比盗轻”,这是眼下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此话初听,似乎有点道理:“不偷不抢,有人愿送,笑纳又何妨?”但仔细一想,却不敢苟同。其一,贿亦是贪。行贿有可受和不可受之分,拒贿为廉,受贿为贪。其二,贿亦是贼。盗和贿,手段虽不同,本质都是无偿占有他人的财产。如果说前者是手执凶器的贼,后者则是衣冠楚楚的贼。两相比较,不分伯仲,彼此彼此。无怪时下老百姓无不义愤地贬之为“一丘之貉”。问题是,有人对盗恨之入骨,而对贿则不以为  相似文献   

20.
人遇顽疾而发“烈药何在”之天问,不过表明着情绪的存在,证明着趋利避害的本能,但烈药并不能因此而冒出来,也是很显然的。假如拿到什么方子都称“烈药”,则未必不是乱投医,于病的去除无用,可能反倒迁延甚至加重了病势。 人们时常遇到一些老问题,久说之下已无新意,只是问题的重复给人“顽疾”的印象,引人对“烈药”的向往,照例也总会有人贡献出“单方”来,给人“必将好转”的希望。然而话题的一次次重提又分明在说“问题还很严重”。这不能不使人疑惑:那些方子是真的“烈药”么? “整顿公款吃喝”的办法有过多少呢,劝谕有过,禁令有过,“宴席税”有过,文件不知凡几矣。有没有管住,我想用不着“拿证据来”,人人有眼睛,谁都能见知。河北临漳县定1997年为“整治嘴巴年”,我想不是表明嘴巴问题仅临漳有之罢。他们还有再加整治的勇气,这倒是比别的地方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