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上拍卖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素娟 《河北法学》2002,20(3):22-25
围绕目前困扰我国拍卖网站发展的拍卖物的范围、拍卖中的违法行为的认定及其责任问题进行探讨 ,对在目前的法律状况下 ,如何明确法律对拍卖物的限制、如何认识拍卖网站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3.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竞买活动的名义很多,如网上竞价、网上议价、网上竞标、网上争购等,大多数均回避了网上拍卖、网络拍卖这个字眼,以避免法律上的麻烦。但其内容基本相同,都是利用网络,对某一具体物品、权益等展开竞价购买,在规定时间里最高竞价者胜出。那么这种行为的性质是什么呢?我国《拍卖法》第三条规定: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竞价者的买卖方式。由此可见,无论以何种名义出现,这种网上竞买就是一种拍卖活动,利用网络进行只是拍卖活动的载体改变,但不改变拍卖活动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4.
刘春 《中国司法》2000,(6):29-30
1999年10目,我作为原告方律师,代理全国首例网上拍卖纠纷。法院立案前,在写诉状案由一项时,我思忖再三,决定用“网上拍卖纠纷”做案由。没想到,日后法院立案和判决时,都沿用这一案由。就这样,“网上拍卖”因其特殊的拍卖形式而成为一个新的法律名词。全国首例网上拍卖案件的审理,引起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法制化的充分重视,也引起人们对网上拍卖的重视。我想,会有法学专家对“网上拍卖”下一个严格的定义。我粗浅地认为,所谓“网上拍卖”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拍卖。它与传统的现场拍卖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拍卖的当事人对互联…  相似文献   

5.
陶思思 《法制与经济》2014,(1):50-51,53
传统的殡葬方式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严重的供不应求,墓地价格不断上涨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我们不得不寻找更加合理的绿色殡葬方式。文章从我国墓地的现状出发,提出网上公墓这一新兴的殡葬方式,通过对其概念,优点和性质的分析,指出这一殡葬方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完善这一殡葬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不少同志对拍的卖的认识仅停留在程序上的“一锤子买卖”,真正从实体法上研究拍卖的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运用民法的基本理论,结合拍卖实践,对拍卖法律关系进行一次探析,以期有更多的同志关注和研究拍卖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一、拍卖法律关系的性质拍卖是市场经济交往中经常运用的特殊买卖方式,由于拍卖这种特殊买卖方式具有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价格合理、透明度高和法律约束力显著等特点,因而它对社会商品交换和财产流转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践中,拍卖的种类很多,本文着重分析根据拍卖产生依据的不同而划分的强制拍卖和任意拍卖.强制拍卖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如法院)依照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将已查封、扣押、没收的标的物公开进行的拍卖,其目的在于清偿债务或制裁当事人.任意拍卖是指,  相似文献   

7.
李鹏 《经济与法》2003,(7):51-52
去年8月10日,一网民因未获得以116元在易趣网上竞拍到的二手“帕萨特”轿车,把上海最大的汽车销售商告上法庭。网民认为,既然网站发出确认函,就应视为买卖成交。出卖人则以这是“技术性错误导致的误会”而拒绝履约。尽管对于谁是谁非仍没有定论,但我们仍然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方面是网上拍卖这种交易方式的兴起和发展。另一方面是法律适用方面的争议和立法上的滞后。  相似文献   

8.
王京 《中国司法》2002,(3):53-55
拍卖是拍卖人接受出卖人的委托或根据法律的强制规定,通过公开叫价或者密封递价的方式,将特定财产出售给出价最高且超过底价的竞买人而进行的买卖活动。拍卖须具备3个条件:(1)由中介机构———拍卖人主持:(2)有两个以上的竞买人;(3)围绕价格展开竞争。由于拍卖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公开,如将一切有关买卖的详情公布,让公众知道,让公众参加,在公众的监督下按公认的标准成交,因此从性质上讲,拍卖是最典型的公卖方式。拍卖公证由拍卖物所在地或拍卖活动举行地的公证处管辖。鉴于拍卖的公卖性质,竞买人为不特定的多数,因此,…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重点已逐步从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分支——网上拍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网上拍卖是一种高效的经济运行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刘平 《中国律师》2005,(4):53-55
拍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商品交易方式,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随着《拍卖法》的颁布施行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拍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愈来愈明显,由此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本文所谓的拍卖纠纷,是指拍卖当事人之间或者与拍卖活动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与拍卖当事人之间因拍卖活动而产生的民事纠纷。一.拍卖当事人及其法律关系拍卖纠纷一般发生在拍卖当事人之间,故界定拍卖当事人在拍卖活动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正确处理拍卖纠纷的前提。依照《拍卖法》第三章的规定,拍卖当事人包括委托人、拍卖人、竞买人和买…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生活中,房地产抵押是融资担保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权人(债权人)依法可以就抵押房地产实现抵押权,具体方式有协议折价、变卖、拍卖和提起诉讼。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c由于拍卖具有公开。公正、公平的优点,且最容易获得较高交易价金,所以也就最容易被抵押双方接受。1996年7月5日,我国《拍卖法》颁布,它和已有的《担保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现共同构成了对抵押房地产拍卖法律关系的调整规范c一、…  相似文献   

12.
周亚峰 《法制与社会》2010,(28):113-114
网络拍卖因其方便、快捷、便宜等优点时下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网络交易方式,但其产生的纠纷和有关它的法律监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网络拍卖的身份、拍卖网站的责任等问题入手,对网络拍卖的主体资格、责任的归责原则、法律的适用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拍卖的立法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强制拍卖性质的公法说为基础,对拍卖当事人及法律效果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完善强制拍卖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我国公物拍卖市场的意义1997年1月1日实施的《拍卖法》第9条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和其他物品,与"人民法院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罚金、罚款的物品以及无法返还的追回物品"."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委托拍卖的.由财产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设区的人民政府指定的拍卖人进行拍卖。"它以法律条款的形式确立了公物处理的委托拍卖方式。发展我国公物拍卖市场有利于实现公物的有效增值。过去.我国对公物的处理一直沿用作价变卖的方式,尽管变卖和拍卖都是财产换价的一种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天津律师》2000,(3):38-39
  相似文献   

16.
网上仲裁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仲裁的出现不仅是在形式方面对传统仲裁的突破,更是需要人们来认识既有的仲裁法律制度所面临的新课题,包括:在线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网上仲裁的仲裁地问题,网上仲裁裁决及其撤销、承认与执行以及网上仲裁是否适用现有的国内和国际仲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一、抵押物拍卖的实务研究作为实行抵押权的方法之一,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以拍卖方式实行抵押权应由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就抵押物的拍卖问题达成协议。协议不成,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实际上表明了抵押物的拍卖是采取任意拍卖和强制拍卖两种。(一)抵押物任意拍卖的问题研究1.拍卖协议问题。虽然抵押权作为一种对抵押物价值享有支配权、变价权的物权,抵押权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该权利的实行方式作出选择,但是在实践中,抵押物一般由抵押人或第三人占有。抵押物进行拍卖时,需经抵押人协助方能顺利实行。因此,为了保证抵押物的顺利拍卖,法律就明确要求应由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就抵押物的拍卖问题达成协议,这是启动抵押物任意拍卖程序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一、拍卖的概念和特征拍卖是拍卖人在众多竞买人的报价中选择最高者作为成交价而订立买卖合同的一种特殊买卖方式。拍卖一般由拍卖人预先公告拍卖的标的物、日期、地点等,届时由买受人争出高价而作买受的意思表示,即为要约。出卖人从众多竞买人的要约中,选择其出价最高者,以拍板或其他惯用方法作卖定意思表示、即为承诺,买卖合同也即告成立。拍卖与一般买卖方式相比,具有下列特征。  相似文献   

19.
网上仲裁地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线仲裁作为解决国际商事争端的一种新的方式脱颖而出并展现出广阔前景。本文通过对仲裁地概念的分析和对线下仲裁地与线上仲裁地差异的比较,探讨了OA仲裁地的确定方式及其在OA中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船舶拍卖是海事审判中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虽然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对此作出了系列规定,但在船舶拍卖实务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根据船舶拍卖的性质和围绕所涉法律关系的本质进行研究,浅谈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关于船舶拍卖的资产评估;2.关于船舶拍卖保留价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