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津国民饭店是1923年由美国美丰洋行买办李正卿出资兴建的,她在当时是上流社会人士出入的场所。1934年11月9日,我国爱国将领吉鸿昌在国民饭店的45号房间遇刺被捕,遂后被押解到北平(北京)。1934年11月24日,蒋介石下令将吉鸿昌于北平(北京)"就地正法"。临刑前,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写下了  相似文献   

2.
在天津和平区花园路5号(原法租界花园一号),有一所英式三层小洋楼,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吉鸿昌将军在天津开展抗日活动的官邸,党内的同志都习惯称它为"红楼"。对面中心公园的一块泰山石上,耸立着一座吉鸿昌将军的青铜雕像,它一身戎装,跃马挥刀,再现了当年收复多伦时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威武形象,供世人瞻仰。  相似文献   

3.
吉鸿昌,189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  相似文献   

4.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吉鸿昌将军,河南扶沟人。他18岁投冯玉祥部当兵,因作战勇敢机智,深得冯玉祥赏识,由普通一兵逐级升任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不遗余力地为抗日救国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而奔走奋斗。1934年在天津被捕,牺牲时年仅39岁。周恩来同志曾说:“吉鸿昌同志是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5,(3)
在天津中心公园南面,有一所3层的小红楼,这便是吉鸿昌将军的故居,这所带庭院的英式小楼建于1917年,由比商仪品公司工程师沙德利设计,总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该楼以砖木为结构,1930年,吉鸿昌购得此楼,第二年全家迁入。从那时起到1934年,他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座小楼墙面部分红砖清水,部分水泥饰面,设计规范而又不失活泼。楼内门门相通,间间相连。并在每层都设小间密室,以应付紧急情况。3楼的一间是地下党的秘密印刷室,印刷党内文件和出版抗日刊物。吉鸿昌在1932年反蒋起义失败后回到天津,在红楼筹措经费,搜…  相似文献   

6.
<正>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生于河南省扶沟县。1913年加入冯玉祥部,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及三十师师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扶沟县吉鸿昌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个细瓷茶碗,上面烧制有"做官即不许发财"字样。这个茶碗是吉鸿昌将军生前所用,跟随他走南闯北直到牺牲,上面题字是他亲笔所写。  相似文献   

7.
天津音乐厅     
<正>1922年英籍印度人巴厘在天津英租界小白楼建起了当时天津最豪华的电影院——平安电影院,专门放映美国八大电影公司的影片。因票价昂贵,观众多是居住在英租界的富绅、寓公、外商等。黎元洪、张勋、曹锟等都是这里的常客。1960年更名为天津音乐厅,成为天津唯一专业演出交响乐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正>段祺瑞,北洋军阀皖系首领。幼年随任淮军统领的祖父段佩来天津读书,后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科。1889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到天津小站投袁世凯新建陆军,任左翼炮三营管带兼随营炮兵学堂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心腹。1903年后历任军令司正使、统制、提督、军统等军职。1912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任陆军总长、国务总理,掌握北洋军政大权。1917年发生府院之争,被总统黎元洪免职,离京赴津。倒黎成功后,重掌政权,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0年7月皖系军阀垮台后,避居天津日租界。1924年10月推翻直系统治后,又出任北京临时执政。1926年4月被国民军驱逐下野,到天津日租界做寓公,从此退出政坛。1933年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时年71岁。  相似文献   

9.
<正>段祺瑞,北洋军阀皖系首领。幼年随任淮军统领的祖父段佩来天津读书,后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科。1889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到天津小站投袁世凯新建陆军,任左翼炮三营管带兼随营炮兵学堂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心腹。1903年后历任军令司正使、统制、提督、军统等军职。1912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任陆军总长、国务总理,掌握北洋军政大权。1917年发生府院之争,被总统黎元洪免职,离京赴津。倒黎成功后,重掌政权,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0年7月皖系军阀垮台后,避居天津日租界。1924年10月推翻直系统治后,又出任北京临时执政。1926年4月被国民军驱逐下野,到天津日租界做寓公,从此退出政坛。1933年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时年71岁。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协公报》2003,(1):45-48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进入饱受凌辱的时代。随后西方列强纷纷沓至,强占中国土地开辟租界。一时间,中国领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从1860年到1903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等九国相继在天津设立租  相似文献   

11.
天津和平区承德道12号(市文化局)是一座富丽堂皇的雄伟建筑,它原是法租界法国公议局大楼。这座大楼不但见证了帝国主义罪恶斑斑的殖民侵略,也亲历中国人民收回租界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受降仪式曾在门前举行)所带来的人民欢乐,更记录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的伟大斗争,它曾是天津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所在地。在纪念天津解放6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这一天翻地覆的伟大变迁,不能不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讲起。  相似文献   

12.
今日小白楼     
<正>天津被称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翻开天津的历史,哪一本书上都会提到小白楼。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在今徐州道和大沽路交口处,当年几个外国人建起了一座二层小洋楼,专供外国人休闲娱乐,因外墙被涂成白色,故被称为小白楼。虽然这座小白楼已湮没于历史的烟云,但小白楼却成了这个地区的代名词。其具体范围包括:现南京路与解放北路、徐州道到曲阜道之间。这里先是被美国据为租界,1902年并入英租界。有趣的是,从古至今,天津没有一条道路以小白楼命名。  相似文献   

13.
<正>1894年,孙中山从广东省香山县北上天津,继续他的革命生涯。也是这一年,在天津法租界紫竹林内一座西式大洋房里,清朝官员吕增祥家的二公子吕彦直诞生了,时间是7月28日。30年后,正是这位青年才俊,为孙中山设计和监造了壮观盖世的宏伟建筑——中山陵。吕彦直似为中山陵而生,也为中山陵而殁。历经数年建造的中山陵竣工后,就在孙中山灵柩移入陵墓前,呕心沥血抱重病全情投入此工程的一代天才,中国五大建筑宗师之首的吕彦直,溘然长逝,年仅36岁。他短暂的一生,为中国建筑史留下下了惊世之作,也为自己竖起了辉煌的丰碑。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49-54
<正>天津买办"仁记李"是指天津英商仁记洋行买办李辅臣及其家族的别号。要说"仁记李",还需先从天津英商仁记洋行说起。一、仁记洋行沿革英商仁记洋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在上海创办的。天津英商仁记洋行为英商仁记洋行的分行,是天津四大洋行(怡和、太古、新泰兴、仁记)之一。创办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那是天津开埠、英租界开辟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9月18日,为纪念吉鸿昌将军诞辰100周年,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给与会的150多位来宾,每人赠送一只瓷碗。其包装纸盒上,一侧印着吉鸿昌将军头像,旁书“国魂”二字;一侧用隶书写着“作官即不许发财”7个大字。这是当年吉鸿昌将军赠给部下的瓷碗复制品。据有关史料记载,1920年,吉将军为纪念父亲逝世,将其父遗嘱“作官即不许发财”这句名言,亲笔书写,烧制在细瓷茶碗上,分赠部下。  相似文献   

16.
正法租界的商人及居民受到工人罢工的影响,也采取了抵制侵略的行动,提出"迁出法租界"的口号,于是又出现了租界内的住户和商店纷纷迁往中国地界的举动,进一步扩大了反帝的斗争声势。这里,转录一则刊载于11月18日《益世报》上的住户迁出法租界的广告,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群众的反帝斗争情绪是何等的高涨:敬告居住法租界之同胞启者:法领蛮横欺人,违背公法,强占老西开,拘捕我警士,各界同胞,  相似文献   

17.
<正>沈醉是国民党军统系统中最著名的特务头目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前,他曾和宋庆龄打过几年交道。当时沈醉在上海,担任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上海特区法租界组组长,居住在莫里哀路二十九号的宋庆龄,一直是法租界组的重要工作对象。复兴社特务处除了每天须填一张"监视日报表"外,还要想方设法去  相似文献   

18.
从吉鸿昌制碗所想到的张纯科扶沟县吉鸿昌烈士事迹陈列馆里,存放着吉鸿昌生前用过的一个细瓷茶碗,上面有他的亲笔字:“作官即不许发财。”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吉范亭患重病住院,病榻前,吉范亭语重心长地对吉鸿昌说:“孩)L正直勇敢,为父放。C,不过我有...  相似文献   

19.
《长江论坛》2007,(3):F0002-F0002
汉口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自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汉口为通商口岸后,殖民主义列强纷沓而至。他们在这里划分租界,设立各种机  相似文献   

20.
<正>天津开埠后,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纷至沓来,吃住行的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要事。清光绪九年(1863年)英国传教士殷森德在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南段)开办的一家小型旅店,名叫泥屋饭店。光绪十二年(1886年)春天,环球饭店(后更名皇宫饭店)在与泥屋饭店近在咫尺的位置(今解放北路179号)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