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是“光明的东方”之意,原是李氏王朝(1393-1910年)的国号,后来即以其作为族名。17世纪朝鲜族人开始零星迁至中国,其中一部分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主要颁在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吉林市及辽宁省丹东地区也有较多的朝鲜族居民。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朝鲜文属音位文字类型,是1441年在李氏王朝主持下创制的。  相似文献   

2.
箕子开发古朝鲜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论证 :1、古代中国史书的记载 ;2、古代朝鲜史书的记载 ;3、考古发现与民俗的证明 ;4、从后代历史往前推断。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朝鲜族老年协会,是一个由近千名朝鲜族老人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十几年来,这个协会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经常性的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会员的头脑,开展健康丰富的文体活动,使协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个协会没有一个“法轮功”练习者。广大朝鲜族老人表示,协会就是我们的家,这个家绝不允许有乌七八糟的东西存在。柳河县朝鲜族老年人协会近千名会员无一人参练“法轮功”$中共柳河县委组织部@朱健德$中共柳河县委组织部@刘勇  相似文献   

4.
李蕊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217-2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延续民族生命的血脉。朝鲜族语言是朝鲜族文化的重要依托,保护朝鲜族语言事关朝鲜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今天,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朝鲜族语曾陷入危机,为了朝鲜族文化的传承,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保护民族语言和促进民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在此回顾朝鲜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历程,分析新经济形势对朝鲜族语言的冲击,从而提出如何保护和促进朝鲜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是从朝鲜族语言的可持续发展中得出民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中华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朝鲜族人群以留学方式赴日,通过毕业后就业、创业等过程,逐步在日本定居,形成在日朝鲜族社会。随着在日朝鲜族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在日朝鲜族团体和社会网络。在日朝鲜族社会凭借着较高学历与多种语言优势,较快适应了日本社会,并活跃在东亚各国。这种文化适应与朝鲜族社会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与文化融合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古中国,官学不分,所谓“学而优则仕”,学者与官员都属于“劳心”与“治人”一族。但古代真正的儒者做官,则首为“心性之学”,以固“修身”之本,秉承“达己济人”的做人原则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追求。大儒至圣一直教导后学晚生们。要铭记一条向学、为人、做事的“生命线”: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记载的“蛮者,盘瓠之后,散居江淮间至豫汝之郡”、“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会稽山为茅山又名苗山”和苏皖鲁豫之地的茅山、苗山、蒙城、蒙山、芒山之族称地名的存在,以及蛮夷语泛称地名洞庭湖在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下游的群落,证明苗蛮与东夷,有相连一片与相重合的地域,并曾有过共同的母语,否则就不会有如下地名的存在。从而证实苗蛮东夷具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聚居东北的朝鲜族同胞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与其他民族一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同日本侵略进行了十四年的殊死搏斗。每支抗日队伍的初创,无不有朝鲜族同志的积极参与;在师团两级领导中,朝鲜族同志占了很大比例;广大朝鲜族战士,构成了抗日队伍中坚力量的重要部分;而为数众多的朝鲜族群众,则更为抗战胜利付出了高昂代价。朝鲜族同胞以其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卓越表现,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坚持和抗战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英雄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自称为“祭天的黎民”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古代的纳西族社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法规:要成为纳西人,首先必须取得祭天的资格。从祭天在纳西族精神上产生的微妙而又强大的作用中,我深感纳西族的天崇拜是内涵十分丰富的自然崇拜形式。中国各民族历史上所崇拜的天都是人格化的,有些民族的天神较为抽象,虽有人格而无形,无性别;有些则以某种自然物或人造物作为天神的象征。纳西族的天神形象就属于后一种。纳西族祭天时,往往把三棵神树立在祭台上,左右栗树代表天神和地神,中间的柏树代表人皇,有时在前面竖立…  相似文献   

10.
纪明国 《友声》2012,(4):31-31
<正>9月13日,以韩国庆山市住民生活支援局局长安相达为团长的韩国庆山市政府代表团抵达内蒙古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红光朝鲜族村,向扎兰屯市朝鲜族民族博物馆赠送了17件陈列品。此次是韩国庆山市政府第二次向扎兰屯市朝鲜族民族博物馆赠送陈列品,赠送的陈列品包括小饭桌、民俗画、传统刺绣、纸工艺品、斗笠等17件。这次赠送的陈列品填补了扎兰屯市朝鲜族民族博物馆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16,(3)
正山东是齐鲁古国故地,炎黄子孙自古至今向往的"圣贤之乡"。上古时期以来,就对人类发展和华夏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上古东夷族群是华夏民族的母族山东古地理研究资料表明,早在地球第四纪中更新世早期(距今70万—40万年间),鲁中泰沂山地还是四周被海水环抱的巨大孤岛。此后,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黄河主河道携带大量泥沙东出太行峡谷,进入中原,环鲁中山地西、南、北三面漫流而下,形成了巨大的扇形冲积,在数十万年间,以其巨大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古倭人稻作文化滥觞于中国古吴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倭人的稻作文化,与中国古代存在于从东南沿海到云贵高原的越文化,有深刻的同源关系。而其中之古吴越区,则为日本古倭人稻作文化源头。 一、古倭人稻作之源在中国吴越 日本九州2300年前绳纹文化之末的夜臼·板付1式时期遗存中,有多处发现稻痕,被认为是日本稻作之肇始。在熊本县、长崎县的一些文化遗址及佐贺县宇木汲田、福冈县板付遗址里,有炭化稻米,一些陶器上也有稻壳压痕,甚至有稻田及水沟等灌溉设施遗迹。其后在约当公元前后3个世纪的弥生时期,种植稻谷极为普遍。它迅速成为最兴旺的经济活动,是关系人们生存繁衍的最重要的物质生产。中国古代史籍自《后汉书·东夷列传》、《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起,多载日本列岛古倭人以种禾稻为业。 种植水稻,是古倭人最主要的文化特征。稻作在日本列岛的出现,实际比夜臼·板付1式时期稍早。而由于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桐乡罗家角等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使举世认识到  相似文献   

13.
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这种劳务输出在谋生空间上的跨国延伸,导致了S屯朝鲜族对于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意识上的动态调整,一方面强化了跨国族群间彼此不同的国家认同,一方面反而弱化了原有的族群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4.
300多年前,第一批朝鲜族人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的东北,在以后的岁月里,经过世代的繁衍生息,逐渐在中国吉林省的边疆近海地区形成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其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也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际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楚辞与东夷成仙术李炳海楚辞的基本倾向是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此同时,许多楚辞作品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长生久视之想,有神仙家倾向。楚辞产生的战国时代,燕齐所在的东夷故地正掀起入海寻找不死之药的热潮,探讨楚辞的长生幻想,自然要与东夷文...  相似文献   

16.
——走进长白山坳,走进朝鲜族的小村镇,你可以和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朝鲜姑娘一起荡秋千,可以探访猎人木屋,尽览北国古朴民  相似文献   

17.
夜郎为彝说     
从地域分布、族称、宗教崇拜与民族传统意识分析夜郎的族属关系问题,指出古代夜郎与族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认为彝族古代全民族的族称是“昆”和“尼”,彝族族源以昆夷、古夷人为主,并融合其他族落。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为民族后,彝族的族称又统称为“尼”,即“夷”,通“彝”,成为今称。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24)
<正>宋元时期,古泉州(刺桐)为最繁华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宋塘龟湖为泉州古代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和风水宝地。龟湖苏厝苏氏聚族依湖而居。苏厝,古属泉州府晋邑龟湖廿四都,现属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宝盖镇。宝盖镇境内的宝盖山万寿塔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标,成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苏氏先民就  相似文献   

20.
华夷观源于中国,作为传统东亚社会用于认知“自我”与“他者”的话语模式与叙事范式,伴随以儒学为主的中华文化传播至古代越南与朝鲜两地,成为其提升自我中心性与文化优越感的策略表述。同属“中华文化圈”的越南、朝鲜,在相对迥异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动机下形成富有各自地域特色的“各华其华”观念与“小中华”思想。因此,通过比较古代越南、朝鲜华夷观的差异性,可以考察华夷观在传统东亚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复杂与多样的跨主体性,进而探研华夷观作为前近代东亚式民族主义思想源泉的发展理路及其影响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