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看待当代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观点陈振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当代科学技术观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科技革命的展开,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曹登科 《传承》2010,(36):96-97
公平与效率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最多的话题,不同领域对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也不尽相同。通过阐述公平与效率的涵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浅谈公平与效率问题对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苏两党之所以会在国际共运内部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并造成国际共运的分裂,说明旧的国际共运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了。同时,中苏论战主要是以意识形态争论的方式出现的,意识形态分歧本身也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待分歧的态度问题,二是分歧本身的是非问题。对前一个问题,苏共错误地对待分歧和处理分歧,即超出意识形态搞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使中共没有后退的余地,被迫与其论战;对后一个问题,没有一方是完全正确的,双方都犯了错误。所以,中苏论战的实质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是国际共运传统模式发生危机的一种反应,从中苏两党关系来看是中共反对苏共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一场斗争,从争论的内容来看是中苏两党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于新 《长白学刊》2001,3(1):63-64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这一命题进行了分析,力图指出其启发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进入三月,身陷“股海”的好友程鹏隔三差五狂呼笔者,急切向我这个“门外汉”征询可否抛售股票;茶余饭后扎堆儿闲聊的人群也争论着一个话题:台湾选举;采访两会的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台湾问题。台海局势,伴随着阳春暖流在人们心中渐次升温。看似较远的台湾问题,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容易引发争论的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些概念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因而有必要对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一元意识形态和多元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党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进行辨析,以澄清一些模糊或者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7.
2007年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使粮食问题再次成为政界、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喊"狼来了"的有之,喊"没有狼"的也有之.其实,这次"狼"的确没有来,因为2002年以后中国连续五年的粮食丰收,使粮食供需大体平衡.虽然如此,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的粮食安全的确还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多边的权利与利益协调和配置关系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国家与农民、产区与销区、国内与国外、粮食与生产资料以及粮食内在性质本身的矛盾与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意识形态的塑造问题上,首先要讲包容,谁也不必急于压服谁;其次要讲理性,否则包容就变成了死水一潭的折中主义,最终还要丧失包容近些年,在与学界朋友讨论政治经济问题时,常常涉及到意识形态,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争论到一定层次,论者相互之间要说服彼此,殊为艰难。  相似文献   

9.
当科学技术占据社会生活的中心地位时,它也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生成了一种全新的、偶像化的“技治”意识形态。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科技本身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相互交织、渗透,有着密切联系的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层面所蕴涵的意识形态思想,使它的理性力量逐渐突显,人们只偏重于科技系统的“动因机制”问题,并在无意识中认同了它的合法性、合理性社会存在,这是科学技术时代意识形态批判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种类和法律规制入手,分析如何将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切实保护劳动者利益。  相似文献   

11.
程钰文  金福海 《人民论坛》2010,(11):104-105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种类和法律规制入手,分析如何将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切实保护劳动者利益。  相似文献   

12.
面对科学技术进步,人类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有欣喜和自豪,也有无奈和恐惧。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它毁灭人类的力量也是惊人的。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虽然有不少偏颇之处,但他们毕竟提出了科学技术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这个时代的课题。在今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了,人们开始思考科学技术人道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问:现在,您对理论界和思想界的争论的情况怎么看?答:最近几年,意识形态的争论是非常激烈的。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存在争论。但是最近几年,这个争论激烈的程度是超过过去的。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指出,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异化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其对理性的拯救和重建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启示性.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限度主要表现为将人类超越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重任交付给了语言,夸大了语言的作用,没有看到语言背后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新 《长白学刊》2010,(3):99-101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史,每次经济危机无不引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博弈与争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复活了。强大的国家干预暂时遏制住了全球倒闭风潮和全民恐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辩证理性地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老话题,找寻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合理的平衡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涉及文艺发展的本质规律,也与社会主义文艺能否发展,沿着什么方向发展等重大问题关系密切。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在如何认识和处理文艺和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意见纷陈,争论不已,许多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也集中地表现在这个问题上。一种是把文艺和政治看作从属和被从属的关系,把文艺看作政治的附属品,要求文艺为临时  相似文献   

17.
从来没有哪一部法律能够像《劳动合同法》一样,引起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从立法、颁布到正式实施,有关《劳动合同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乃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劳动合同法》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透过《劳动合同法》的争论,我们应该看到什么更加深刻的问题?一部《劳动合同法》能够解决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公平问题吗?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ldeology)这个术语几乎出现在当代所有的人文学科的文献中。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等都在使用“意识形态”这个词,都在讨沦意识形态问题。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概念;即使是同一学科,也会因视角、方法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定义。意识形态的本义反而因此模糊了。本文拟作一点正本清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瑞昌 《岭南学刊》2006,(4):14-16,53
在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曾发生过三次争论。第一次争论是解决经济体制转型问题,第二次争论是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而这次争论主要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问题。对这次争论的方法,应鼓励多学科参与讨论,才能有助于对问题全面认识,为合理调整利益格局提供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浩 《前沿》2013,(21):43-45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学界对马克思到底有没有哲学终结观的争论,主要回答了:这种与“柯尔施问题”(所谓“柯尔施问题”就是柯尔施在19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相关的争论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具有某种必然性呢?这场争论是有意义的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呢?这场争论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入有没有意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