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2.
岑磊 《今日上海》2013,(11):52-53
“西画能够参些中画成分其中,带点东方色彩……西画人皆将国画之精神技法来写西画,实可开一派新中国西画,又成为最新之现代国画。”——摘自岭南派绘画大师高剑父《我的现代绘画观》  相似文献   

3.
人是最聪明、最复杂的动物,仓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只把“人”字造成一撇一捺。仅仅两画,够简单的了。“人”字写起来简简单单,而生活中做人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中国画中,“古”已经是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但这却是一种难于捕捉到的绘画面貌。贾广健钟情于这种风格,他将这种追求淋漓尽致地推呈在人们面前,并目将这种“古雅”和当代风貌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其作品古新庄谐的个性。古典画坛云:书以传意,画以肖形。  相似文献   

5.
我们信服他     
我们队长是山东人,姓宋,现年二十八岁,未婚。性格随和,于书法、绘画及各种棋类,无不精通。我们都信服他。象棋是我们保安队唯一的娱乐工具。我经常从队长那里讨得一招半式,然后去同其他队员对阵,每每都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夏天的时候,队长画了一支梅,下面又写上一个大大的“冬”字。我问他怎么想起要画梅了?他说:“古人望‘梅’而止渴,我是望‘梅’而祛热呵。”其时队长正研习养生气功,大概已到了心静自然凉的境界了罢。队长热爱毛泽东诗词,常用仿宋体在白纸上写好了,贴于墙上,反复吟诵。队长曾写了“多味斋”三字,贴在…  相似文献   

6.
德国大哲人黑格尔曾赞叹道:中国的园林是绘画.那是充满诗意的天然图画。位于广州南郊的丽江花园承自然之规则.正如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言:把传统园林的审美意趣与现代建筑相结合,集天地之灵秀于一园,做到了“物谐其性,人乐其天”。 漫步丽江花园.人如在画中行。但这不是虚无的梦,而是可触可感、可游可思的现实。 中国人正在迈向21世纪的小康生活。他们对于住宅小区总体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其发展趋向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高度重视。绘制丽江花园这一幅图画的番禺粤海房地产有限公司正是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  相似文献   

7.
宗炳《画山水序》提出的“应目会心”说这一重要画论命题揭示了古代绘画创作的基本原理,不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应目会心”说的形成受《周易》“观物取象”说、“立象尽意”说及《乐记》“感物说”、“心本论”的影响,因而其思想渊源是儒家经学.“应目会心”说作为经典画论命题,对后世的绘画创作和理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拆”     
“拆”陈建功白粉画了一个大大的圈,那圈,大约一人来高。圈里的字,也是白粉写的,没有更多的废话,只一个字:“拆!”有的,写在山墙上,有的,写在后墙上,也有的,写在影壁上。若说触目皆是,或许有些夸张。不过,一条胡同,走进来时,发现了赫然的一个“拆”,走到...  相似文献   

9.
与老实憨厚的朱祖线相比,沈运香显得大方开朗一些,这位年仅28岁的农家女孩就自创了一个新画种——“三皮画”,被冠以“农民画家”的头衔。谈到她的成功经历,沈运香便从她的生长地开始说起……沈运香出生在临桂县五通镇,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五通镇有一部分农民靠买卖字画挣文化钱过上了好日子。他们通过父带子、夫带妻、朋友传朋友,使写字作画的人逐步遍布全镇大小村寨。如今,全镇有800多户专门从事绘画行业,其中20人以上的画坊就有20多家。这些画坊各有各的“拿手绝活”,有的专攻梅画,有的专…  相似文献   

10.
赵广,是北宋年间著名画家李公磷的一名书童,每当主人作画时,他都小心地陪传左右。赵广生性聪颖,善观察、勤思考,时时将李公踏的用笔、用心,揣摩透彻,熟记于心。耳德目染,天长日久,赵广得更了李公碘的绘画真谛,他的画与主人的相比,达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南宋高宗建炎年间,金兵大举南侵,朝廷抗敌无策,大片疆土都落入金兵之手。赵广也沦为金兵阶下囚。一天,他被带到金兵营寨中,一小头目对他说:“听说你绘画很出色,现在你好运来了。我们长官有令,要你作几幅画来。这叫你来说是轻而易举的,怎么样?”见赵广默不作声,小头目…  相似文献   

11.
他从小沉迷于中国书画艺术的海洋里,五十几年争分夺秒的刻苦练习、创新。功底深厚的他,走过了不知道多少艰辛的历程。他宗古法而不泥,集百家长而不克守,把历代画竹的“喜气写兰,怒气写竹”的定论创新为“喜气可写一切事物”,他笔下的竹从此变成了“笑”竹,大家爱戴地称他为“笑竹人”。艾庆芸喜竹,爱竹——质朴、刚柔、高风亮节,他希望借鉴传统文人画追求新时代的新主题,把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主观精神注入画中,得其情而写其性,赋予竹子人格化、社会化的特征。他用了近20年的努力,改变了旧法,创造了《五叶手势法》、《先叶后枝法》、《立体…  相似文献   

12.
张方 《理论月刊》2002,(6):49-52
中国传统小说人物论深受绘画美学的影响,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以及“虚实相生”较早地把“有无”、“虚实”的观念化作绘画艺术的规律及命题。这些规律及命题被小说理论批评所借鉴,形成以“传神”为旨趣的人物形象之论。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以“白描”为特长,而“白描”手法能给读者提供极富弹性的想象空间,是所谓“笔外神情”。“传神”既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也体现为小说家写人的艺术经验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绘画的开始有着明显的差异,中方绘画注重的是“气”,讲究书画同源,注重感性。西方绘画注重的是“理”,注重理性,有着严谨的绘画体系。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中西方绘画史上,发展也成了不变的主题,以中国风景画发展和西方风景画发展为例,来说明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表明艺术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并且是人类文明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的需要。本文以中国风景画和西方风景画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的哲学是天人合一为主导的哲学,并凶此确立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心源与造化的和谐关系。因人与自然之素和,中国人远较西方人为早地将自然物移之于丹青,使山水及花鸟类绘画成为独立的画科。且中国人善于藉鸟兽草木之名,比兴于人之喜怒哀乐,移人之精神遐想,自“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推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花鸟画、花鸟诗,莫不是人之心声。故前人曰:“诗言志,”“画者,从于心者也”。笔者把“从于心”看得特别重,“从于心”是最真诚的创作冲动,是保证艺术质量、艺术品味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负了心,变了心,将创作原则异化为“从于利”了,  相似文献   

15.
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书中所写的“木牛流马”。小说的一百零二回《司马茨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中写道,蜀军伐魏,由剑阁往祁山大寨运粮艰难,于是诸葛亮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转运,昼夜不绝。”然而,对于后人来说,木牛流马却成了一个谜。《三国演义》中对木牛流马的描述在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可以找到依据,说明当时确有其物,文学家罗贯中的描述并非凭空臆想。诸葛亮死后200多年,大科学家祖冲之曾成功地复制出木牛流马(见《南齐书·祖冲之传)})。但是…  相似文献   

16.
绘画是一种空间存在形式,无论是其呈现的空间或是自身存在的空间形态都与日常生活空间不同,是一种封闭性的异位空间。这种特殊的空间形态是各种微观权力关系下的产物,是权力运作的基础,也是权力本身,它对画者、观者、作品自身都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规训力,不仅规导着“画什么”、“如何画”,还约束着观者的观看方式,塑造着主体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我得找个人去民政局领结婚证。大学毕业逾两年,成家的事再不提上“议事日程”,恐无颜以对家乡父老。曾经,我为心中的她画了个像。我心目中的她,不要再是警察,至少不要是一线警察。找个警察妻子,难得相会,两个人整天在都市里“捉迷藏”,而“牛郎织女”往往是家庭危机的代名词。找个警察妻子,回家还得受气。她在单位里充足了“气”,我将首当其冲地成为她的“专政对象”,而不及时发泄又会导致心理障碍。所以无论前者后者,结局都是一样──悲惨!找个警察妻子,家务难办。届时活做到一半,一个传呼回所加班,苦了她,也苦…  相似文献   

18.
北窗走笔     
这是我新出一本小册子的名字,此文无以名之,还是让它来走笔一番吧。《聊斋志异》是文言文写的,但精炼传神,充分表达了传统文学的语言美,往往几个字就能表达出别人用几十个字才能说出来的意思,如“王六郎”篇首:“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仅九个字就把王六郎家住何方,什么职业交待的一清二楚,又如“瞳人语”:“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也只有二十余字,就把这无行的文人形象勾勒出来了。《聊斋》的文字之美,印象最深的是“婴宁”与“白秋练”。婴宁是狐与人交合之产,由鬼母抚养成…  相似文献   

19.
从本体论意义讲,“一画”乃是一根通贯宇宙——艺术的生命力运动的线;从宇宙生成论和绘画创作论意义讲,“一画之法”乃是通贯宇宙——艺术生命力运动的根本法则。“一画”论的产生,主要受到道家哲学和庄子哲学的启迪和影响。“一画”论将笔墨技法与绘画原理结合起来,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本质,从理论上阐明了画家在创作中如何获得自由,将传统画论推向新的理论高峰。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都说有现代“金陵画派”五老之一美誉的魏紫熙先生,是个老实忠厚到“极点”的好人,说他作画就如同他做人一样,不会玩一点“花头筋”。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似乎“老实人画的老实画”已成了对魏老和他的作品的“公认”。然而,就象在生活里我们不能因看到天空中有一块云就把今天说成是阴天一样,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