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舒 《今日广西》2010,(15):28-29
从《乡土》、《太极》,到已经创作了30年的《人间》系列,华人雕塑家朱铭,他以自己的方式与各种材料进行着对话。如果非要给当代华人雕塑家排一个座次,朱铭应该排第一。即使对朱铭这个名字不熟悉,但香港和台湾诸多地标建筑前的《太极》系列雕塑,大多数人应该不会陌生。  相似文献   

2.
李青 《统一论坛》2002,(4):63-64
20年前,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主持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时,他曾建议陈设台湾雕塑家朱铭的作品,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1997年,贝聿铭在设计香港标志性建筑——中国银行大厦时,他再次提出陈设朱铭的雕塑,后经香港知名人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在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而涌入中国国门,一直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形成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历程。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的引入、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语言技法的中国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民族化转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5.
长期以来人们对沈从文后期创作艺术新成就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论文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沈从文后期实验性作品具有自我对话的复调性,追求抽象的抒情,创建共时的空间艺术结构,确立意识流等多种结构形式,从而使他的创作具有思想厚度和现代风格,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众多“资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美艳  黄丹 《求索》2005,(6):123-124
中国的传统艺术美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有了丰富的积淀,特别是其象征性色彩、随机概括的形象、集中简洁的构图,以及不重写实重传神的艺术美学理念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广泛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剪纸艺术是广泛流传在中国境内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流传数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创造者的许多苦难和对美好的向往.现代剪纸艺术与民间剪纸艺术是并行的两条线,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有赖于新剪纸的发展以及剪纸在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的应用和融合,而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只有在保留其本源审美精神的前提下,融人到现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才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拥军 《思想战线》2004,30(2):62-66
现代艺术是个混杂的概念,它本身反对被归纳和定义。现代艺术是在传统发生断裂、经典模式失去典范效应、共有的理想和目标丧失后,作为艺术的后来者以否定为武器而渴望进入经典艺术殿堂的努力。现代艺术创作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诉诸理性的沉思而非直觉的领悟,更需要理论的解释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许蓉 《群众》2006,(2):59-59
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经典艺术形式该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自己的定位?考察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昆曲当前的演出状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经典艺术在“展示传统”与“感召现代”  相似文献   

10.
贾静  王晓刚 《理论月刊》2002,(11):88-89
史前艺术是艺术从萌芽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是非艺术向艺术的过渡,具有既是艺术又不是艺术的双重性和由不成熟到趋于成熟的过渡性。尤其是今天,史前艺术散发出特有的现代魅力。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纯粹性”并不是一个到现代才出现的问题,但是它的复杂性和争议性却在现代突显出来,因为西方现代艺术纷繁复杂的流派引起了思想领域内关于艺术本性的争论。如何透视这种关于艺术纯粹性的争论?我们主张采用一种无原则的批判的方法,通过对各种艺术的纯粹性观的立场批判,将艺术还原到生活世界之中,从而揭示出艺术的纯粹性问题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源 《求索》2007,(2):189-191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完形心理学美学和现代派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完形心理学美学实际上是作为研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理论依据而出现的。因此,如何评价完形心理学美学就同如何评价现代派绘画艺术联系在一起。本文把完形心理学美学的研究同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发展史相联系,通过完形心理学美学来审视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发展,以便在纷乱的艺术现象中,探讨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李晶侠 《现代领导》2005,(12):12-13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商务礼仪》、《外事礼仪》、《国家公务员礼仪手册》等,有一百多所高校把他撰写的礼仪教程列为课本。为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数十家省市电视台开设礼仪系列讲座,担任各种大型节日的礼仪顾问、礼仪嘉宾,成为“出镜率”最高的礼仪专家。  相似文献   

14.
当年,画家陈丹青第一次走进意大利佛洛伦萨艺术学院,一眼望见大卫雕像真迹,虽然早在画册中读了无数遍, 但他还是像平生第一次遭遇: “那种光华圣洁,那种青春凛然,所谓‘人的觉醒’,所谓‘生命的尊贵’,原来真可以是这样子被人用石头雕出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现代艺术论战”,是中国美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徐复观和刘国松对现代艺术的态度、艺术的本质及艺术创新的方式上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他们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术在绘画中的地位,绘画的功能,庄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及中国画现代化的路向等方面实有着诸多的精神共鸣,对这两个世代在社会转型期的美学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中国画的现代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00,(11):4-7
一 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正在全国各地上映,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成为大江南北的焦点话题和电影市场的全新景观。影院内外,好评如潮,出现了万民争看、众说《抉择》的喜人局面。全国票房收入已突破 12000万元,遥遥领先于同期放映的进口大片。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媒体到街谈巷议,无不交口称赞,认为这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反映人民心声、展示共产党人凛然正气的优秀影片,是一部给人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精品,观后令人震惊,促人警醒,使人振奋。影片既叫好又叫座,得…  相似文献   

17.
周军 《现代领导》2014,(9):12-13
倪安和,1947年生于上海。现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现代领导》杂志主编。青年时代在解放日报社做记者,从事党建报道,历任解放日报社党政部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支部生活》副主编。有领导科学、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各类著作共12本。资深编辑,学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时光回溯到26年前的1988年。上海市有一本随笔式领导科学专著——《资治经略论》出版了。这部42万字的书学贯中西,融领导与管理、科学与艺术于一炉,思想深邃,纵论古今,用典精到,行文鲜活。1988年、1990年连印两次,发行量达6万册,成为上海市许多区县以及基层领导干部的案头书籍,并被上海市列入当年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该书的作者就是倪安和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