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法学研究中的价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一定的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工作的方法是否正确和有效,对于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体的认知兴趣、课题设计、资料的识别与取舍、逻辑推理的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等等,以至决定着主体能否完成或者顺利完成其研究任务。所谓研究方法,就是主体在认识作为客体的客观世界和事物、揭示其本质并阐明其一般规律的实践活动中,所遵循或者应当遵循的一套原则、程序和技巧。科学的研  相似文献   

2.
价值分析是法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方法。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法律价值问题的重视,也正表明了人们已经开始从一个新的领域,即人对自身与法律的关系中来研究和探索法律现象,这无疑是法学方法论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可喜开端。然而,从法学方法角度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分析仍属薄弱环节,还有待于从理论上加以深化。有鉴于此,笔者拟就此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3.
4.
正[编者按]近十几年来,中国法学研究不同进路之间的分化理路逐渐清晰,其中倡导面向中国社会实际、通过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的社科法学研究日渐兴起,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不过,纵观已有的关于社科法学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多集中于研究方法、实践案例等具体问题的论述,而不注重社科法学一般性问题的讨论。例如,当法经济学分析、法社会学研究、法人类学路径等都被囊括在社科法学旗下的时候,社科法学的内涵和边界究竟在哪里?社科法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  相似文献   

5.
法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法学理论正面临“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压力。后现代思潮主要知识进路和思想工具就是对理性的批判和否定。传统法学理论之所以没有足够的能力回应后现代的挑战,其原因也就在于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把握作为认识对象的法律的理性能力缺乏充分的批判和论证。由于我国传统法学理论的思维范式发源于知识论思想传统的合法性,所以,后现代思潮实质上是对作为传统法学理论之基础的知识论思想传统进行挑战。因此,若要充分回应这一挑战,就必须实现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化,路径之一就是将人从单纯的法律认识主体转化为法律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是以人为"理性人"为基础而建立的,每个人都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一基础和法律的本质没有根本性的差别,比如经济学的人的"趋利性",利益最大化原理可以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已经指引司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邱昭继 《法律科学》2008,26(6):32-39
概念分析是现代分析法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概念分析通过区分概念和范畴的逻辑结构或必然与本质属性来探求我们的世界的某些方面的真。法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方法源于早期分析法学的分析传统和日常语言哲学。自H.L.A.哈特把日常语言哲学中的概念分析方法引入法学研究之后,这种方法在现代分析法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法律是什么?”和“权利的性质是什么?”这类的问题必须借助概念分析的方法才能回答。概念分析可以用来探究法律命题的真。运用概念分析方法探讨法律的一般性问题是一种求知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法学研究中的价值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价值法学本身经历了重内容、重形式、重程序、程序与内容并重的进化路径。重内容的法学是价值法学的中坚 ,但是以启蒙理性为特色的片面的重内容的法学却极易走向自己的反面———价值独断与极权。法学研究中的形式转向是法的一般理论从法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前提 ,但极端形式主义最终导致价值相对主义甚至道德相对主义 ,是法律灾变的理论诱因。重程序的法理学是结合形式与内容的枢纽 ,但片面的重程序也会导致价值无涉。考夫曼的程序与内容并重的法理学代表了 2 1世纪法理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经济分析法学将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引入法学领域,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了法学研究的视野,是法学研究(方法论)的重大变革。经济分析法学的合局限性同在,应当辩证分析、科学借鉴运用经济分析法学从而推进我国社会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6,(8)
在当前改革时期,理论工作者必须面向实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担负起说明实际、总结实际、指导实际的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在愈益显示出它是一部庞大复杂而又具有广阔前途的社会工程,法学研究必须为这个宏大社会工程提供理论服务,首先要建立法制工程的理论基础。而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唯实”而不“唯上”、“唯书”;二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在吸收各门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更新我们的法理学;三要吸收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进行多学科的论证;四要彻底摒弃“以阶级斗争为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一是学科本身能够发展,另是环境允许其发展。就前一种前提而言,这是关于学科发展的主观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其中研究主体即理论者本身的素质(包括其研究手段)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就后一种前提来看,它是指学科发展的客观条件怎样的问题,其中政治环境的宽松往往对整个研究环境的改善起着决定性的作  相似文献   

12.
法律经济学或经济分析法学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性法学思潮,我国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也必将受益于法律经济学的发展。文章围绕法律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分析了经济学"公平分析"与"效率分析"、"均衡分析"和"不均衡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于法律制度研究的工具意义,指出我国法律院校学生教学中开设经济学相关课程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 ,《法制与社会发展》犹如学术期刊百花园的一朵新葩破土而生。十年间 ,在思想解放、学术繁荣的良好环境中 ,在法学界、法律界的精心呵护下 ,这朵新葩茁壮成长 ,绽放光彩。如今 ,《法制与社会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之一。为了庆祝创刊十周年 ,本刊举办了“中国法学研究与法学期刊”笔谈会 ,邓正来教授、王家福教授、郭道晖教授、何勤华教授、王利明教授、姚建宗教授、谢晖教授、刘星教授和孙笑侠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目前,法学界一些专家学者在京召开了几次座谈会,对我国近年来法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一、关于法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与会学者指出,当前法学界有淡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如有些人不分社会主义法与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区别‘笼统地提出现代法的精神都是契约自由、权利本位、人文精神等,这实际上会导致人们以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不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仅仅以不同意识形态体制下人们共同接受的那些法律原则为指导就够了。还有人提出唯物辩证法不是法学方法,西方…  相似文献   

15.
试析法学研究中的价值消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研究中的价值消解行为,属法学研究群体内部无意识的非理性阻却法学发展的行为。这一行为割裂着法学理论研究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统一。作者认为,中国法治之不兴,法理之滞后,概因于此。消解行为表现在:经典著作运用上的教条化,法理问题的政治化,评判标准的单一化,视域的固定化,意义的宽泛化,理论抽象的极端化,说明体系的程式化,学术品格的超然化等  相似文献   

16.
从法学研究对象看法学体系曹义孙对法学体系问题的研究是自觉进行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前提,属新兴的法学学的任务。然而,由于法学学研究不充分,法学界对法学体系问题迄今还没有获得共识。所谓法学体系问题,实际上是指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范围和分科及其内在联系的问...  相似文献   

17.
法学教育改革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内容广泛的改革。法学研究在法学教育改革中处于何种地位呢?我以为,法学研究在法学教育改革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法学教育改革应当建立在深入系统的法学研究基础上。理由是:首先,正如一些专家指出,法学教育改革首要在于更新旧的过时的传统观念。更新观念,就是更新旧的法律思想和意识,其中主要是指法学指导思想和理论的更新。我国的法学理论是五十年代从苏联照搬过来的,已经形成一套内容刻板的固定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现代社会发展极不相适应,因而必须更新。而更新改造法学理论,正是法学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保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的理论支柱。正当全国人民在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加大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时候,我们迎来了华东政法学院建校40周年的大庆。为此,本刊邀请我院部分教授就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如何改变观念,转换脑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机制进行笔谈,现选摘其中的一部分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传统法律现代化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人对待自我法律制度从“独尊”到“轻视”的演变及对现今的持续影响,拽出当代文化环境和法律制度个性化的关系,主张在法学领域应树立起必要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0.
实证法学和价值法学的协调与我国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意义上的法学是实证法学与价值法学的统一法学,就其基本研究倾向,可分为实证法学与价值法学两类。实证法学侧重于用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现实中的法律、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与价值法学相比,它关心的是学科自身的逻辑关系。价值法学,广义地说,比较注重法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符合社会理想,以及法的社会效益,总之是法的外部联系;狭义地说,价值法学是从法学研究的主体——人出发。探讨法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法学方法论。所以,它更关心学科的“感情色彩”。我们这里所说的价值法学是它两方面含义的综合。纵观整部法学史,可以发现,实证法学与价值法学呈现出互相斗争,交替上升,继而综合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