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人都要吃饭,但吃法不同。著名作家柳青写的《创业史》中的梁生宝,为集体买稻种,吃着自带的烧饼,就着5分钱一碗的面汤,也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一顿饭一头牛”,却吃得味同嚼蜡。人人都要待客,但待法各异。有的清茶一杯叫客人流连忘返,有的虽是“满汉全席”却叫人败兴而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好客。但中国人待客讲究的是礼貌、热情、真诚。有的人却未能理解这一点。有农民朋友向笔者反映他们村里的情况:上面来了人,村干部总是领着客人跑上数里路,到街上或镇上  相似文献   

2.
稍微留心一下,“有的”这个词,在有些领导的讲话中用的频率相当高。本来是明摆着的问题,却说成是“有的”问题;本来是张三的问题,却说成是“有的”人的问题;本来是A单位的问题,却偏要说成是“有的”单位的问题。究竟是哪个问题?哪个人?哪个单位?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包括有的党员干部严重存在着两面派行为,在群众中影响极坏,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危害,很值得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重视、深思。两面派行为有种种表现。譬如:有的人表面上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背地里却信仰宗教,参与宗教甚至邪教活动;有的人心底间不爱国,表象上却很富民族气节;有的人口口声声立党为公,勤政廉洁,实际上却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有的人台上讲的冠冕堂皇,台下行的肮脏败坏;有的人桌面上标榜思想道德纯洁,私下里腐化堕落;有的人人后做手脚使绊子,人前装模作样若无其事。他们做人两面三刀,  相似文献   

4.
石川 《党的建设》2020,(1):54-54
做人、做事、做秀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概念、三种行为,而有的人却因认知践行有误,常常闹出笑话。“人”字从象形的角度来解释,有三层意思:一个懂得鞠躬、谦逊的直空动物;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躬身垂臂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时下,常常听到一些共产党员发出“党员也是人”的呼喊,听了后感到有一种苦涩的滋味。 在调资晋级、分配住房、评定职称、奖金分配时,有的党员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便与他人、与组织争吵,闹得不可开交,理所当然地要受到批评,可是,这些党员却“理直气壮”地叫喊:“党员也是人嘛!”  相似文献   

6.
业余灯下,同一位小学教师聊天,他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们学校三年级某班一次上语文课,以“情”为诃素作组词练习。课堂很活跃,有的答“情况”,有的答“情绪”,有的答“情操”,轮到第四个学生想了一会儿红着脸说:“爱情”。第五个学生却毫不犹豫地答道:“情郎哥”。老师听了一愕,问他从哪里学来的这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不同的人一辈子在世上留下的印迹却各不相同,有的让人景仰崇敬,有的让人不忍忘怀,有的让人切齿痛恨,有的无声无息,默默无闻,有的威振四方,赫赫有名,有的功业盖世,精神永存……,大家的人生刚刚开始,又处于韶华青春时期,应该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相似文献   

8.
一个“碧利斯”强热带风暴,给人最大的困惑不是京广铁路南线中断一星期,而是中国是否已进入一个百年不遇洪灾频仍的新时期?在百度搜索“百年不遇洪灾”一词,可见相关网页3万余篇。仅近4年的“百年不遇”洪灾就有30多次。灾害如此频繁,还能叫“百年不遇”吗?令人不解的还不仅这些:同为百年不遇,西南铁路在百年不遇洪灾中保持畅通,而京广铁路南线却因“百年不遇”中断一星期;同样是“百年不遇”洪灾,有的一人不死,有的却死亡失踪上千人;重庆开县发生“二百年不遇洪灾”,而中国有准确水文记录仅仅百来年,开县何以如此先进?许多百姓对现在的百年…  相似文献   

9.
撒落在施工现场道路上的半块砖,会受到种种不同的待遇。有的人可能根本不去注意它;有的人可能嫌它在路上绊脚,一脚把它踢到路边去;有的人则是爱惜地顺手拣起来。这里介绍的是石钢建筑公司一个号称“半块砖”的老瓦工胡德孝的故事。故事要从半块砖说起。  相似文献   

10.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生活在活生生的社会里,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人进行这样那样、或多或少、或紧或疏的交往。不过,交往的需要和愿望人人都有,态度却不相同。有的人交往的需要非常热切,不仅愿意而且主动地行动起来,去有意识地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交各种各样的朋友,结果总是得到许多人的友谊,身边常聚有许许多多的朋友;而有的人虽有交往的强烈愿望,但却不能主动地去交友,去与人接近,而是坐等别人上门求会,结果总是落得个“知音难觅”的空叹,交不到几个朋友;还有的人虽也愿意多个知心的朋友,但这种交友的要求既不强烈也不迫切,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仅不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对别人送过来的交往信号也总是冷漠相待,结果总是落个“孤家寡人”,被人们抛在“朋友圈”之外。  相似文献   

11.
器小易盈     
士俊 《前线》1965,(16)
器小易盈,一个小小的容器,里面稍许盛一些东西就满。即“器量狭小,容易自满”之意。器小容易满,器大呢?装满就不容易。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联系我们的工作、思想,认真地想一想,这个道理却发人深思。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高,有了一些成绩就自满起来,有的人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就做不到,这样,就不容易自满。例如:有的人觉得自己单位的工作“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12.
“做秀”与“做事”,是有根本区别的。有一副对联是:“善于做秀的人,虽然风光无限,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勤于做事的人,尽管默默无闻,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副简单的对联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做秀”与“做事”的不同:从目的上说,“做秀”是为出名,即“风光无限”,而“做事”是  相似文献   

13.
何勇 《理论与当代》2016,(12):52-52
何勇在10月10日的《长江日报》上撰文指出:如今在机关,一些人一谈论工作就直摇头,感叹“没意思”。有的觉得当领导“没意思”,权力受到很大限制.能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少,工作要求却越来越高;有的觉得当公务员“没意思”.工资待遇没见增加多少,灰色收入渠道却基本被堵死。  相似文献   

14.
恶梦醒来迟     
有的人一生只留下一幅肖像,那就是真善美;有的人在不同时期却留下不同的肖像,美的和丑的。天壤之别的肖像肖像[一]:1983年,热浪袭人的盛夏。北京钢铁学院门前站着一个神采飞扬的青年人,他留恋不舍地望了几眼那烫金的  相似文献   

15.
正刘伯承: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的救国救民朱德在接受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访问时,曾经深情地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人们走着不同的道路,有的人做了军阀不思悔改;有的人随军阀入泥潭,但最终找到了新的革命道路;也有人看到了新的道路,却因为过去中毒太深而不能自拔。而刘伯承与我则是找到并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刘伯承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从一个  相似文献   

16.
我们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在充分肯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前提下,也要看到,当前人民内部矛盾更加错综复杂,不时发生,易于激化。就其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分配不公铸就了“火药桶”。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有的人发了大财,有的人苦煎苦熬却只能糊口;有的企业职工年收入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有的却连基本生活都没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达州市加快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企改革步伐,但困难企业在推进“国退民进”战略实际运作中,却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怕”思想严重。在困难企业中,领导和职工中普遍存在“四怕”思想:领导怕改革会导致“私有化”和国有资产流失;怕改革出乱子:怕改革失权、失利;职工怕改革后经济收入下降或失业。“四怕”思想严重地阻碍着改革的深化,有的企业改革和风细雨,波澜不惊,搞形式主义;有的企业搞股权大锅饭;更有甚者,少数企业领导独断专横,导致企业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8.
微也足戒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崇阳县令发现一库吏从银库中走出来,头巾里藏有一文钱,便要打库吏。库吏不服气,高喊道:“一钱何足道!你能打我,还能杀我吗?”县令挥笔写就“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木锯断,水滴石穿”。遂斩了库吏。“一钱斩吏”的典故,在今天对人们仍有警示作用。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极为放纵,认为“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能奈我何?诸如: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赌小钱,没关系”;有的人请客送礼,认为是“小意思,构不成行贿”;有的人收受礼品,认为是“小打小闹,微不足道”;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腐败,不…  相似文献   

19.
面对失败,有的人注重从中吸取教训,有的人却喜欢从中寻求自我安慰。比如,遭了劫,说是财去人安;丢了官, 说是无官一身轻;受骗上当,说是吃亏是福;命运多舛,说是好事多磨;遇难生还,说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人过四十仍一事无成,说是大器晚成……总之一句话,能从“不好”中挖掘出“好”的潜力,从“消极”中发现“积极”的因素,从“坏事”中看到“好事”的曙光,从“失败”的苦涩中嚼出“胜利”的甘甜来,乃至喜形于色,眼泪未干竟笑出声来。这种自我安慰,用在个人的成长中也许是一种有益的心理调节,但如果用在人命关天的工作上,结果可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20.
守法者幸福     
人生在世,要经受的考验太多了。有的人能严格自律,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样的人活得有价值,也幸福。有的人却放任自己,无视法律法规,结果栽了跟头,追悔莫及。因此,守法既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个人追求幸福人生的基础。明太祖朱元璋在一次早朝时问诸位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诸大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功成名就的人最快活,有的说富甲天下的人最快活,有的说洞房花烛夜的人最快活……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拈须,不以为然。而当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朱元璋点头称是,称赞他的见解“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