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资本集中理论对我国组建企业集团的现实意义鱼小强一、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问题的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开篇指出,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最普遍最一般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生产方式上占统治...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国家与国家间的区域经济波动问题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现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但对一国国内区域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对一国国内区域经济周期的研究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它既不同于国际经济周期又不同于国家经济周期。本文将主要综述区域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文献,希望对研究中国的区域经济周期波动有所借鉴。研究区域经济波动的文献基本上运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研究区域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二是研究各个区域经济对国家经济周期的不同反应。前者主要论述了地区与国家以及地区与国际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后者主要论述了各区域就业波动和产业波动对国家经济周期的不同反应。本文对以上两种方法分别予以研究与评述。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周期"理论梳理与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是政策周期性波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由于存在认识过程、前提假设、理论平台的不同,我国"政治-经济周期"理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周期理论存在区别.通过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梳理,政策已经被纳入到影响经济波动的重要变量之中,政策与制度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变量政策是一种制度安排,经济政策是经济波动的内生变量,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法规、条例来约束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商品一、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为什么这样呢?首先,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普遍地采取了商品的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最简单和最抽象的范畴,因此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础上,指出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引起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及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这个矛盾必然要导致资本主义为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实行没有商品和货币关系的计划生产,他指出:“劳动时间的社会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全面阐述了他的货币理论和信用理论,揭示了一系列金融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这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马克思认为货币流通和信用关系,是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前提。这对帮助我们认识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很有意义。马克思说:“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现为货币,以货币流通为前提;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的这种二重化,是产品表现为商品的规律。”(《资本论》第二卷第393页)马克思还指出:“毫无疑问,在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联合起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剖析和批判。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和拜物教思维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和平等的虚假性,并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为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观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基因病。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传统经济危机的变种,对其分析不能仅停留在主观心理层面上,应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方法论,从资本本性和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上分析危机的本质,从而找到克服危机的根本办法。新自由主义已走进死胡同,社会主义是克服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市场经济波动中的典型朱格拉周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规律的经济周期始于现代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的市场经济中。通过以假说主导的研究范式,借助B-B法的谷-谷划分标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波动情况(以GDP实际增长率代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的波动也表现出典型朱格拉周期(中周期)现象。这一结论是对传统认识的一种深化。认识并尊重这种规律性,有利于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趋势作出分析、判断和预测,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以降低经济波动的幅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体现了社会历史逻辑与资本批判维度的统一。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晚期垄断阶段,一系列社会政策与意识形态的调整,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结构性危机与阶级冲突,使得马克思的危机理论遭遇巨大挑战。20世纪后半叶,早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趋势的判断,将生态危机的考察联系到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问题与新视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两个必然"结论的逻辑前提与直接依据,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直至今日,"产能过剩"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均出现的新情况,使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遇到"质疑与挑战"。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科学理解并不断完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李乾坤 《理论与改革》2022,(4):72-83+166-167
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风险的商品形式和资本的融通机制,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马克思的价值形式分析和以此为基础的货币理论是分析金融衍生品的有力理论工具。马克思将价值的本质理解为商品的社会关系,并必然以货币为表现形式,货币在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中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内涵了资本逻辑。按照马克思的价值形式分析和货币理论,金融衍生品因为构成当代世界范围内不同资本交换的融通中介,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因而是一种独特的货币。金融衍生品作为货币所代表的社会关系,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第三次剥离即资本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剥离,它使得资本的统治更加抽象,同时加剧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金融衍生品将时间和空间维度纳入自身机制,使得加速成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现象之一。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对金融衍生品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推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对资本逻辑的认识,避免金融资本主义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改变了资本市场融资难易程度,融资必须从家(营运资金)里开始,而不是银行(银行贷款)。经济环境的周期性波动使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大,供应链合作关系易受到冲击;经济环境的周期性波动影响产品市场的销售能力,下行时期,企业寻求供应商与客户帮助的动机更强。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及供应商与客户对企业营运资金的影响效应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早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充分展现了他的研究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是从商品开始的,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简单的经济范畴,又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一般的概括和社会矛盾规律的揭示。马克思将辩证法贯穿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运用从抽象到具体、归纳演绎、否定之否定的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5.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基础、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三重视角透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在哲学基础上,通过追踪马克思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生态思想的内在关联,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生态性诘难。在自然生态维度上,基于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理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在社会生态维度上,通过对金融化与经济停滞共生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不但摧毁了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关系,还造成了社会生态的急剧恶化。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不仅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警示我们在利用资本的同时也要在制度设计层面驾驭和约束资本,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6.
顾雷雷 《理论视野》2013,(12):40-43
市场结构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以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为基础。从市场范畴的基本内涵、市场分类的不同维度、世界市场的性质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这些分析对我们今天探讨以市场营销为手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济管理二重性是经济管理原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阐述了这一理论。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时指出:“说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来说是二重性的,——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8—369页)。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职能时说:“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理论,提出了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和对资本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正义思想.马克思不以构筑正义的一般理论为目的,而且关于正义本身的争论也不在问题意识之内,但正义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理论架构的核心.因为,他的经济学不只限于说明经济现象,而是通过说明现象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不单说明资本主义的本质,还要揭露其否定性.因此,马克思的正义问题的焦点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  相似文献   

19.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雇佣劳动与资本关系的经典文献之一。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斗争需要,通过汲取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马克思创作了《雇佣劳动与资本》。在这篇文献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相关范畴,论证了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的关系。以雇佣劳动与资本对立关系为基点,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阶级剥削的秘密及其对人类劳动本质的背离。《雇佣劳动与资本》衔接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对批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宣扬的“无产阶级逐渐消失论”具有时代意义,对我国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蕾 《学理论》2012,(21):106-107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周期性规律、理论本质、产生根源等的深刻分析和科学论断,以及对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解释,对于我们现时代如何认识和应对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