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家明 《学理论》2009,(18):53-54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一词,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本文中“改革开放”主要是指中国为实现现代化目标而采取的侧重于经济层面的一种发展战略。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主要是指1978年以来中国为实现现代化而实施的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渐进、有序、全面和独立自主的改革开放战略形式。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走了一些弯路。存在一些失误和失衡,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王晓峰 《学理论》2008,(8):12-16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与其他经济学家合作,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是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开始改革的,其经济结构与东欧及前苏联显著不同;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双轨制”的改革和财政联邦制;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制度向着加速非农业部门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工业作为无可争辩的、主要的增长引擎的出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0,(9):43-43
面对WTO,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差距和问题是什么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课题组认为,主要是我们的企业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实力,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奚建武 《党政论坛》2009,(17):47-49
一、问题的提出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把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列为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并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之一,昭示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起点。围绕中国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长期和艰苦的探索,主要成果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张晓兰  孟玲 《党政论坛》2014,(11):28-31
“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典型西方血统的范畴,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市民社会,中国是否具备其发育的条件,这是在中国语境下讨论市民社会时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议题。”持否定观点的有两类:一是主要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作为问题的评判标准来看中国的现实,认为由于空间和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中西方市民社会形态发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9,(20):4-4
发展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发展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息息相关。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13亿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和福祉作出的历史贡献。如果中国不发展或者发展不起来,那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灾难,也是世界人民的灾难。二是,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机遇,使世界人民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谈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娟  柴丹  陈景玉  李尚禹 《学理论》2010,(21):149-150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它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直接影响中国食品安全主要有:农、兽药残留、环境污染和生物毒药等食源性问题。同时,不科学的食品加工过程和不卫生的经营过程都是增加食品不安金隐患。特别是政府职能监管不力以及食品卫生法制法规不健全都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和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以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保障中国食品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8.
宏美国博     
《党政论坛》2012,(2):30-31
人们常说,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心脏”。国博处于“心脏”左边,相当于人的左心房。 人们常说,北京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天安门和大会堂主要是政治的,国博主要是文化的。因为国博,因为这个极具重量级的文化殿堂,天安门广场成了这两个中心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学在中国恢复至今已近20年。在这20里,中国政治学在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发展至今,经历了恢复学科、转化范式、确定价值和发展学术这四个时期,其研究主要涉及到十二大主题。政治学发展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贡献是一种复合性的和内在性的贡献。事实证明,中国政治发展不能没有政治学的贡献和支持。中国政治学这20年的发展经验,对其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明确了民主、统一、稳定、法治等政治发展目标,并为之付出了极大努力;二是理顺了各种政治关系,实现了社会整合,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三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后发优势,既涵盖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深刻认识。从理论维度看,这是对西方理论的超越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维度看,这是来自于对世界现代化历史、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从价值维度看,这是彰显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从现实维度看,这是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实的战略支撑和一系列成就组成的扎实基础。从实践维度看,这是落脚点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赵阳 《学理论》2009,(31):63-63,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是由多种所有制关系构成的统一体,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前三种经济成分可以统称为公有制经济,后三种经济成分可以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整个中华大地到处都充满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基本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的。确立这样的所有制关系,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基于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和自身内部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而进行的,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中国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现实,则促使我们必须以全球化为背景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改革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政治民主化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根本目标,政治法治化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方略选择,政治现代化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实现形式,政治文明化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及其对美国国债的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邦宁 《理论视野》2009,(5):38-40,33
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是导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增加的直接原因。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其中美元又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美国国债仍会是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一个主要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增加在海外资源方面的战略性投资,来逐步减少外汇储备。同时,中国应通过扩大内需,从根本上控制已经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服务的。因此,由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公仆意识,不仅要有常怀为人民服务之心,更要有处处执政为民之举。  相似文献   

16.
文明往往是多维而立体的,这就意味着仅从单一视角或者维度研究文明形态的开启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从“大历史—跨学科—多维度”的三维视角来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大历史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跨学科视角来看,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成为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素;从多维度视角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基层整体联动、新技术革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理论阐释,创造了实践价值。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改变了世界文明格局和走向的文明新形态,是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文明新形态,是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棘手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许志峰 《民主》2005,(9):47-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本土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后,现代化研究再度成为学术热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其中的主要议题。近年来,国内学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分期、科学内涵、显著优势等重点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正在逐步建构相对完整的研究框架。目前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还处在上升阶段,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所指的历史阶段、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并持续拓展和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现代化建设现实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意义以及比较现代化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推动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中国品牌实现了快速发展,稳居世界品牌第二梯队。但中国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依然较小、世界顶级品牌依然较少、与国内市场规模不相匹配,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内外—供求”框架构建中国品牌建设的理论逻辑,即内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外部参与国际竞争、供给侧的技术进步和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建设。品牌技术支撑力不强、与传统文化融合不深、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市场营销创新不足、国际化经营水平不高等,是制约中国品牌发展的主要问题。品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推动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文化传承、营商环境、营销创新与全球化等因素的复杂关系。品牌建设主要通过支撑国内消费升级和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七大,历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一直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系统阐述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二是今后还要不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是旗帜和方向问题。三是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思路问题。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实际上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