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竺可桢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奠基人,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让我们揭开这位传奇科学家身上神秘的面纱,还原一个真实、有趣的竺可桢。同班同学胡适曾预言他活不过20岁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上虞东关镇一户小米商家庭。父亲竺嘉祥是一个有名的老实人,经营着两间屋面的一个小米行;母亲顾金娘虽然不识一字,但性情贤惠。竺可桢是父母最小的孩子,上有两个  相似文献   

2.
正在旧中国的大学校长中,有两位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是担任过将近三年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另一位是担任过十三年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由于竺可桢担任校长期间正处于战乱时期,其办校困难程度更大一些。但他却把学校办得风生水起。后来以《中国科学技术史》著称于世的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曾于1944年两次到贵州遵义,访问了迫于战乱迁移到此处的浙江大学。他褒誉浙大为"东方剑桥"。竺可桢、苏步青和谈家桢是浙江大学的三位名人。竺可桢于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从1936年到1949年担任浙江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代宗师,竺可桢一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两大成就:一是气象学、物候学等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二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奇迹般地把地方性的浙江大学办成了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誉为"东方之剑桥"。少年时代的"竺神童"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粮商之家。他自幼聪明好学,2岁开始认字,4岁时,父亲带他  相似文献   

4.
广闻博览     
正史海一粟竺可桢对毕业生的赠言1945年,身为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在第18届浙大毕业典礼上为师生留下了名为《大学生之责任》的赠言:"在现代世界你们得认清三点:知先后,明公私,辨是非。我们应该只知是非,不管利害。此话说来容易,要实行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种只顾是非、不顾利害的精神是每个毕业生应具有的。希望诸位离校以后,莫忘了母校‘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校长、教师、学生共同组成了学校的角色群体。校长是办学的关键和灵魂。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  相似文献   

6.
正"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能力至关重要,要增强忠诚、担当、大局、责任、团结、廉洁‘六种意识’。"践行"两学一做",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彰显责任担当精神。只有增强勇于担当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做到以学促做、以做促学,使"两学一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意识古人有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担当"体现了一个人的魄力与责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行为操守,是一种思想境界。党员姓"党",干部要  相似文献   

7.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4):54-54
抗日战争时期的贵州保存了文化精英,遵义、湄潭成就了“东方剑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杭州告急,国立浙江大学开始西迁。随着战火的蔓延,浙大师生怀着愤激的心情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一迁浙江西天目和建德,  相似文献   

8.
2016年6月3日,太原市委党校举行2016年春季学期毕业典礼。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王成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王成在讲话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两学一做"教育工作中,坚持"学"为前提,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优良的  相似文献   

9.
郑强 《当代贵州》2012,(23):46-49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救亡图存,保存民族文化实力,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举校西迁,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办学历程。这段办学历史,1986年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赞誉为“文军长征”。  相似文献   

10.
胡冰 《党建》2014,(8):47-47
正德是立身之本,政德是从政之基。"远行知驿站,过河识渡口。"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在政德修养无止境的道路上,必须认真把握好这样几个标杆。懂哲学。哲学是"明白学",学哲学才能明天理、知人事;哲学是"智慧学",懂哲学才能在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校长,一流的校长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教育。”校长是学校的带头人,是领跑者,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只有校长充分发挥了作用,才能撑好船、掌好舵,才能带领全校师生朝着理想的目标迈进。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15,(2):32
德是立身之本,政德是从政之基。"远行知驿站,过河识渡口。"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在政德修养无止境的道路上,必须认真把握好几个标杆。懂哲学。哲学是"明白学",学哲学才能明天理、知人事;哲学是"智慧学",懂哲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中保持清醒头脑。党员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清醒者",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此作为"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以及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要想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从经济学的供需均衡原理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符合其工作对象的内在需求,既要有符合广大职工长远的根本需求的主旋律的倡导和弘扬,也要认真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尤为关键,正确的内容辅之以恰当的方式方法,将会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树立可亲可近可学并学得来的先进典型,是有效带动员工进步的"惠而不费"之选择.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做到供需平衡、方式适当、方法讲究,所树典型可学,才能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才能在日趋"柔性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观点搜索     
《理论与当代》2012,(7):58-61
莫让优秀人才"官僚化"李仁平在5月16日的《中华工商时报》上报道,各地公务员报考大军动辄就是十几万,毕业生有业不就,宁愿苦等事业单位的聘书。每到毕业季,这样的事情就会一再发生在身边。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接受采访时直言:于个体而言,是一理性的选择;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大学生本来是学经济、学技术的,不管适合不适合都挤着去当官,本来的才能就会大打折扣,难以发挥。"李义平说,对"官本位"的推崇导致人才都集中到了上层建筑,极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都往机关事业单位挤,还会暗藏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官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9,(3)
正中共庆安县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基层党组织党建氛围不浓、党建载体不活、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创新性提出了看氛围、看创新、看成果的"三看"工作法,努力推进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看氛围,浓墨重彩讲政治、强化引领勤学习。营造学习氛围。采取"内培外训学、固定时间集中学、微信平台随时学"的"三学"方式,确保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有的单位和部门存在忙着"向前走"、"赶进度"的现象,缺少"回头看"或不愿"回头看",希望早早"收兵"。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事情再多、工作再忙,都应坚持"回头看"。只有及时进行"回头看",才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及时开展"回头看",才能总结前面工作的成败得失,有问题的拾遗补  相似文献   

17.
庄严的法庭,国徽高悬。被告席上,江苏省盐城农校原校长、党委书记王达宣神情沮丧,正接受法庭的判决。自1991年至1998年间,他利用职务之便,在帮助他人入学、就业、调动、承建工程中,共收受贿赂32人次,计人民币25.4万元。因犯受贿罪,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 人们不解: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殿堂,本应是一块“净土”,怎么会冒出个大贪官呢? 靠山吃山,校长专发学生财 王达宣是一校之长,招生录取是他手中的一根“魔杖”。魔杖一挥,就会有人送钱来。请看几个镜头。 孙某是阜宁县的一个农…  相似文献   

18.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是关键。他们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事关活动进程和工作实效。要投身活动以党员身份摆清问题,抓住机遇强发展能力履好职责,努力做到"三高三低"。学识上先学一步、高人一筹,思想上放低心态、贴近群众。学识决定高度,见识决定思路。没有学识,能力就会不足;没有见识,思路就会不宽。领导干部只有在学习上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学识上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高人一筹,才能在思想观念上站位更高,在视野思路上看得更远,才能不负重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员干部荡涤灵魂、重温誓言、坚定信仰的生动实践,只有坚持"学、做、改"同步推进,"实、严、深"同向发力,才能使学习教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学"上求真,破解"学而不实"问题。辽中区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强化机制,使党员容易  相似文献   

20.
家风是作风     
正家风俗称门风。《颜氏家训》中说:"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家风关联着党风政风,它是折射作风的一面镜子,是透视党风的一个窗口;自觉处理好党性与亲情、家风与作风的关系,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学以增智,学以立身",把勤于学习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常态任务。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一个政党会因学习而强大,民族会因学习而富强,同样,家庭会因学习而不断进步和发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