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多维内在逻辑,分别是秩序和谐的生活共同体、多元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权责适应的责任共同体、社会进步与人全面发展的共同体。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用制度、协商、情感等多维治理工具来实现其现代化建设,需要重视解决重构基层新型人际关系、扩大群众参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方式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既肯定社会对国家的决定作用,又承认国家对社会的反作用,并认为维系国家与社会发展及二者关系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可以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启示我们在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时必须坚持社会力量参与、县乡政府负责和以农民群众为本。  相似文献   

4.
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社会治理共同体抵御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应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题。国家安全议题的提出,印证了全社会已透过外在现象认清风险本质、基于广泛共识规范大众讨论,以及党和国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日趋提升。社会治理共同体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体现为以合力承担取代孤立思维、以明确责任克服混乱无序和以创新开放超越狭隘封闭。基于此,需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航向,包括推动朝向基层的重心下移、以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导向以及丰富群众工作的实践途径,真正确立一个以人民为基石的、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而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基层治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基层治理人才年龄结构差异大、专业能力不足、低学历化的现象,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2018年以来,四川达州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开展基层治理人才培养,面向达州基层定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逐步探索出了“四双三定”基层治理人才定制培养模式,该模式对各地区培养基层治理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阐述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化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加强政府领导,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提高农民法治观念及道德水平,健全基层矛盾化解协同机制等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占斌 《人民论坛》2014,(12):58-60
我国的民主行政建设在20世纪末逐步展开,政府开始改革行政管理模式,让公众逐步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之中,我国民主行政建设自此不断发展,但政府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存在已久、社会组织自治能力不足、公民参与精神与参与理性不足、行政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意味着,民主行政建设任重道远。文章在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研究民主行政及其社会建构,并对我国民主行政社会建构做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9.
10.
佀咏梅 《人民论坛》2020,(6):106-107
在乡村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乡村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矛盾正在逐渐凸显出来,大力推进“三治融合”,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率也成为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乡村基层治理要找准切入点,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效能发挥,形成基层治理合力,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作为一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破解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问题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必须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不断夯实我们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有效促进基层社会的有机整合和安定有序。党建与社会治理"两张皮"以及党组织"干"与群众"看"是当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以珠海市A区"红色社区营造"为例,从社会治理主体、社会治理客体和社会治理动力机制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一条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情感-理性二元对立的惯式,情感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相关问题有待厘清。在探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时,作为治理对象和治理策略的情感治理,需要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激活社会治理的情感治理能力,而核心则在于社区的情感治理能力建设。在治理路径上,发挥基层党建和技术治理作用的同时加强情感动员,共建情感共同体,对于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金辉 《桂海论丛》2022,(6):77-83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治理话语,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治理中的体现。社会治理共同体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因此,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以及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协调配合,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朱健刚 《探索与争鸣》2020,(4):216-223+291
面对风险社会中的公共危机,单独依靠政府系统已经无力化解,中国的风险治理不但需要举国体制的强大动员,而且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武汉抗疫前期地方政府失灵带来的社会整体性停滞,需要韧性的社会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这样的社会共同体需要依托治理的完善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建立,也需要保持社会的自发性和社会自组织的空间。在这样的共同体中,社会治理应该具有韧性,需要从志愿者、社区、公益组织和慈善基金会四个方面着力建设,在举国体制下能够有效动员,在地方政府失灵时能够有效自救。  相似文献   

16.
“如何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问题应当拥有中国方案.从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切入,透过B市S区B街道搭建社区养老110模式的过程,将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以及理论对话对象,可以得到一条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土路径.这一路径由网络搭建、合作生产两大阶段构成,超越了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解释能力.在此两大阶段中,又囊括了强有...  相似文献   

17.
孙慧娟 《人民论坛》2022,(21):65-67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现为一种互动关系,即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乡村治理有效激活基层党建发展活力。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乡村治理对基层党建活力的激活作用,即以乡村治理内容提升党员素养、以乡村治理实践促进党群关系建设、以乡村治理问题驱动组织建设;另一方面,还要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凝聚力、影响力,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王惠 《长白学刊》2020,(6):115-122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从反思西方到本土超越,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探索从未停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社会治理领域讲好中国话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充分展现,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全新语境。如何从社会治理的演进嬗变中找到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逻辑必然,并做出相关可行性分析,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要环节;最终通过价值共识凝聚耦合、民主协商制度实践、多元主体利益整合、科技支撑技术赋能,建构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行动逻辑,完成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从共识到共赢的完美蜕变。  相似文献   

19.
20.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借助社会资本,可以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弥补乡村治理正式制度的不足,化解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集体行动困境,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成效。我们可通过优化同质性社会资本、完善制度性社会资本、健全文化性社会资本等方式,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