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主要载体,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区别于其它的社会群落,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亦肩负着传承、引领与创新社会文化的历史重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就要保障大学文化主体——人及环境的社会主义化,确保大学文化主流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社会服务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不断拓展的重要职能。大学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能的关系。大学的社会服务要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基础,同时要有效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此外,大学不能只是被动适应社会、简单服务于社会现实需求,引领社会发展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应有之义,特别是在创新引领、文化引领方面,大学要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市场化"掀起的科学主义、实用主义、犬儒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文化飓风的浸染和影响下.大学文化正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庸俗化、趋同化、简单化、工具化的委顿状态.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面临着重新定位与建构.对于大学来说,应在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在变革中守望大学文化,在时代精神引领下使大学文化"祛蔽"、"返魅".  相似文献   

4.
各国大学都是重要的国家投资单位,是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载体。全球金融危机给许多大学带来严重冲击,这要求大学与政府、企业一起制定积极应对措施,化危机为机遇,引领全球渡过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高校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础,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传承知识、引领社会思潮的大学而言,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高校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文化使命及和谐大学文化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大学需要培育和谐的大学文化。构建和谐的大学文化,对于提高大学教育的绩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生命力强的和谐大学文化,重新确立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潮流的地位,需要在精神理念、制度体系、校园环境、发展目标等各个层面力求突破。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是大学作为独立于其他社会机构之外的组织而应有的内在价值观和使命感,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独立、自由、求是、责任.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向学生和社会传递、弘扬并揭示人道、地道、天道.大学文化则是一所大学的历史积淀,是由师生长期创造而形成的产物,包括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内在理想、对社会和未来的思想引领等.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一种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追求是大学的本真特质和独有性格。转型社会带来的社会文化冲击,威胁着大学的文化价值,挑战着大学的文化使命。大学要为未来负责,就应该担当起创新文化、涵养人性、砥砺品性、引领思想的使命,惟其如此,大学才能回归本真、体现价值和展现其应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文化使命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对待文化有四种态度,即传承与播扬、研究与创新、运用与收藏、交流与融合.大学文化具有引领性,这种引领性始终同先进性结合在一起,人类迄今为止的人道主义文化、科学文化和权利文化都是大学引领和创立的.由于办学理念、办学传统不同,大学文化会形成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大学特色的成因.大学文化也有共同性,我们要建设具有德性、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自强的前提和基础。文化自觉首先在于主体的自觉,人民群众是文化自觉最为深厚的主体力量,大学要引领文化传承创新,党员领导干部应在文化自觉上起到表率作用。文化自觉的关键在于价值观的自觉,要划清不同文化之间的原则界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社会思潮,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文化自觉的落脚点在于文化实践层面的自觉,要承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科学借鉴西方文化之优长,按照文化属性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