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方兴未艾的司法体制改革中,鉴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社会各界对司法鉴定的广泛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鉴定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为了从制度上解决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从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入手,对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登记管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为了贯彻该项决定,司法部于2005年9月30日公布了《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根据《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于侦查机关设立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不适用司法行政部门的登记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李禹 《中国司法》2008,(3):85-87
司法鉴定名册和公告制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有关司法鉴定管理的一项重要规定,也是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施行政管理行为时,是指主管司法鉴定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对经获准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汇总、编制名册,并利用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告的制度。根据《决定》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名册和公告制度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有关配套的法规制订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经请示全国人大法工委,司法部决定修改原《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两个规章,以确保《决定》的顺利实施。近日,新成立的司法部司法鉴定制体改革工作办公室在上海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4.
李禹 《中国司法》2005,(12):24-25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规定了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以及开展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的规范性要求,开启了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之大门。为配合《决定》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司法部作为司法鉴定的主管部门,经国务院批准,于2005年9月29日颁布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部第95号令)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部第96号令)。鉴于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采取的登记管理模式及《司法鉴定机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议通过了《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人民检察院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和《人民检察院鉴定规则(试行)》,并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检察机关落实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求、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这三个法律文件的正确理解与适用,是检察机关在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专题”,邀请专家学者与相关人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鉴定》2006,(6):79-79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一周年的金秋季节,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分别以座谈会、宣传活动等形式展示〈决定〉贯彻一周年来的成果。在北京市司法局召开的“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北京市高级法院、北京市一、二中院的部分区县法院民、刑庭负责人等20人参加了座谈,与会者各抒已见,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一致认为加强彼此沟通协作、统一规范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规范的突出问题:其一,《决定》规定的国家统一登记管理的司法鉴定种类太少,领域太窄,迫切希望…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18日颁布并于当年10月1日实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司法鉴定体制改革方向和目标的设定是值得肯定的,"《决定》作为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法律,其确定的方向是正确的,其作用是明显的。由于有职能缺位、越位与错位等原因,在《决定》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羚 《中国司法》2008,(4):80-82
司法鉴定准入管理工作是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事关司法鉴定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司法鉴定人队伍的建设。它是名册管理、执业管理、处罚管理的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以后,司法部依据国家法律颁布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就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机构准入的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9.
霍宪丹 《中国司法》2007,(12):82-86
司法部于2007年8月7日发布了重新制定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这是继《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之后,司法部出台的又一个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相配套的重要规章,是推动司法鉴定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重新制定的《通则》与2001年制定的原《通则》相比,不仅立法依据、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不同,而且在内容上作了较大调整和完善。一方面保留了原《通则》中行之有效的规定,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多年来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是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决定》实施五年来,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司法鉴定行业“客观公正”的社会形象已逐步树立,并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决定》主要侧重于理顺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并不是对司法鉴定的全方位立法,  相似文献   

11.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4,19(1):100-112
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学)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学生的人身伤害与学校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新 《河北法学》2000,(3):107-108
未成年学生发生人身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发生在校内,有的发生有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有的发生在课上,也有的发生在课间;有的是由于嬉戏所致,有的是学校管理疏漏引发。总之致伤的原因和情况多种多样。由此所引发的未成年学生诉学校损害赔偿的案件也逐年增加。对学校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人们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13.
公司准据法确定的根本思路在于,将公司内部事务主义作为其基本规范立场以实现公司自治和投资自由化,通过非结论式正面清单合理界定内部事务主义的规范范围,同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保留对内部事务主义的规范例外,形成对公司自治的限制和维护投资安全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相关规定的设计和表达未能完整体现这一思路,当文本表现出规范立场的摇摆不定和规范范围的模糊不清时,司法实践呈现出的就是裁判的乱象丛生。这也难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正高效权威的法律保障。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路径是,提炼公司准据法规范范围中所列举事项的内在关联性和分类标准,将现有的客观标准主观化,合理设定公司准据法的规范范围;在坚持将内部事务主义作为公司准据法确定的基本规范立场的同时,为防止法律的滥用和应对虚假外国公司,应明确针对内部事务主义的适用作出旨在保护第三方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4.
刑事审判的效率与公正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与刑事庭审的方式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调查证据、适用法律的形式、途径以及控、辩、审三方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对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取舍、法律的适用的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原有法官唱主角的庭审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刑事司法的要求,庭审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改革的目标就是厘清控、辩、审三方职能和关系,正确界定法官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刑事审判中的控诉、辩护和审判职能应分别由三方各自独立而互不依附的诉讼主体承担,三方的诉讼行为也不得与其诉讼职能相违背,与他们进行或参与审判活动的具体目标应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潘金贵 《现代法学》2008,30(3):107-113
建立侦诉协作机制,增强侦诉合力,形成"大控方"的追诉格局,对于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司法实务部门对侦诉协作机制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为该机制的立法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当通过程序设计对侦诉协作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推动该机制良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继承法》偏重于保护继承人的利益,忽视了对于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建议在编纂民法典时,坚持继承人利益与债权人利益并重和同等保护的理念,明确规定先清偿债务后分割遗产原则,建立相应的遗产管理制度、遗产清册制度和遗产债权公告制度,采取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规定共同继承人对于遗产债务的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8.
张新民 《法学家》2000,(4):80-84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同刑种的不同刑期,怎样确定刑期的开始之日,如何折抵刑期等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为此,谈点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执行之日应为生效之日 根据我国刑法第41条、第44条、47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陈文兴 《中国司法》2011,(11):96-99
中国检察机关具有“双重性质”。在职能任务方面,它是司法机关;但在组织建构方面,它却类似于行政机关。因此,讨论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问题,必须考虑到上述“双重性质”。目前,我国检察一体化机制还不完善,这往往导致检察指令权运作不规范。为了保障检察官秉公办案、严格执法,我国应借鉴国际社会经验,立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全局,规范检察指令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少杀、慎杀是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重要刑事政策。因特定时期的需要而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长期、大范围下放,带来诸如死刑适用的标准不统一,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违反法律适用和法制统一原则,不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严重弊端,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将死刑核准权收回。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分院是将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的最佳方案。并结合司法实践,就应否坚持全面复核、全案复核、规定死刑复核案件审理期限、实行开庭审理、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等如何完善死刑复核程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