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丽水伴青山 《创造》2009,(11):91-91
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的一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声音还没落定。10月27日,广州市新光快速路有限公司某部长梁某的“那么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臭不臭也要告诉你?”再被千夫所指。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句“剽悍”的质问,引来舆论众口一词的谴责。  相似文献   

3.
喻军 《现代领导》2014,(9):54-54
吉林德惠因火灾事故被撤职的书记、市长,不到1年均已低调复出。日前,这一事实.再次把“官员复出”的老话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官员被免职主要有三神情况。即突发公共事件、生活作风问题、违反党纪国法。公众可以接受知错改错的官员依法依规复出.但很难容忍“闪电回归”“带病起复”“悄然复出”.按照规定.免职的党政领导.复出起码相隔一年,但现实中一些官员的“闪电回归”.让这条严规铁律颇为尴尬。因女儿吃空饷免职的山西静乐县原县委书记杨存虎.仅隔两个月就起复了;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免职9个月后官复原职。“闪电回归”,老百姓肯定不会服气。  相似文献   

4.
《荀子·君道》云:“隆礼重法,则国有常。”惟德刑并举,才能有激浊扬清的国之常态。在“法治中国”光耀下,我们将话题导向依法治企。“不点头,不一定没委屈;不说话,不一定没心声;不掉泪,不一定没伤痕。”记者在依法治企调研中,听到有员工这样说企业主的“家规”,“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伪善,但不能违法;可以放胆,但不能放纵”。  相似文献   

5.
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看,党群关系、官民关系有趋于紧张的倾向:从瓮安事件到石首事件,愤怒的民众直接把矛头指向官员;从“躲猫猫”到“邓玉娇”案,网民从网络走进现实,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挑战;从“天价香烟门”到“替谁说话”,民众对个别官员的不信任蔓延至对官员群体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种无时不在,又无可逃避的心理压抑:职工有时加班也干不完工作,有时一天也没活几干;集体活动时,经常被领导和同事“干晾起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推行,“一把手”的责任明显强化,保证了工作的高效运行。但在推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却走了样:凡表态要出自“一把手”,“一把手”不开口,说话不算数;凡处理问题要经过“一把手”,“一把手”不点头,问题就要卡壳;凡办事要通过“一把...  相似文献   

8.
偶读《党建通讯》(2009年第7期)上的一篇文章“对话柏万青”,柏万青同志说:“老年协会的群众跟着我,我跟着党。A等于B,B等于C,C就等于A。”联想到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个别地方官员的“雷语”:“给我抹黑,就是给全县抹黑”、“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如此等等。两相对照,不禁生发些许感慨。  相似文献   

9.
廖保平 《同舟共进》2013,(12):67-69
时下,有人提醒商人关心政治,否则“抓到我时,已经没人替我说话”;有人则说“在商言商”,“请商人远离政治”,专心把生意做大就行了。孰是孰非?我们不妨以《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为例来说明。考察中国传统社会商人的生存之道,西门庆可谓极好的标本。  相似文献   

10.
影响及思考“呆滞的思想”一词源于英国教育哲学家怀特海。他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教育领域事实地存在着两类“呆滞的思想”:一类是“仅为大脑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另一类是“教育体制自身形成的僵化思想”。当前,学校德育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不在不重视,而在不实在;不在不突出,而在不渗透;不在不知情,而在不贴心;不在不活动,而在缺实效。产生这些问题原因的背后必然有其“呆滞的思想”,这种“呆滞的思想”影响着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客观地说,不剖析“呆滞的思想”在德育工…  相似文献   

11.
3年前,59个上海干部去援藏。 有人说,他们是去“镀金”的。但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长期生活,高原反应让人“睡着没睡着不知道,吃饱没吃饱不知道,生病没生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有的官兵诚信意识淡薄.把诚实守信看作是“犯傻”,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说成是“老土”.甚至别而远之。相反,对那些夸夸其谈.说话不着边际的人崇拜有加。有的说话不算数.诺言不兑现;“台上讲真理,台下讲歪理”.对人一套,对己一套;把自己从来都不信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还要求别人接受。说到底.就是缺乏诚信。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人们的习惯思维方式往往会出现一种偏向:即对“坏孩子”、“坏学生”犯错、犯罪较有准备,而对于“好孩子”、“好学生”的越轨现象及其内在的逻辑则缺乏预想和相应的认识。笔者认为,“好孩子”、“好学生”越轨并不是偶然的,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它很可能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好孩子”、“好学生”的过度角色化是中国社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需要对类似的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作必要的预想和应对准备。“好孩子”、“好学生”的越轨历来,当人们讲到青少年问题时,通常是指那些不符合社会期待的问题少年、问题青…  相似文献   

14.
讽刺与幽默     
《今日广西》2010,(11):62-62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去的?”同事:“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15.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本来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然而,在一些人那里,这个问题却变得“复杂而敏感”。比如,有人问“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有人振振有词地说群众人数超过党员,所以人民性大于党性。类似的说法,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加以碎片化,甚至对立起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大连干部学刊》2013,(4):62-63
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把社会变成了一张真正的“网”。在这张无形的、海量的“网”下面,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网民的眼睛。从“替谁说话”到“艳照门”、“日记门”.从“天价烟”到“手表哥”……五花八门的网络事件频发迭出,官员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各种各样的“网络门”,甚至会因此而落马。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细微的动作也不放过。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形象风度,即使是细小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可是,有的教师只注意大的问题,而对一些不良的小习惯却重视不够,防范不力。毛病虽小,却有损大体。譬如:一、说话带尾巴。说话是教师内心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学中要做到说话简洁、规范,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有的教师很注意说话,而有的教师在说话的时候却总要拖一点尾巴。比如,“同学们,我们要努力学习,是不是?”“不好好学习就要落后,是不是/’…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残疾人“虚拟就业”。何谓残疾人“虚拟就业”?就是用人单位可以让残疾人在统计册上和工资表上,而不在岗位上,据说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合理退税;二是减少残疾人在岗位上的安全事故等麻烦。究竟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网上爆出了一段视频,其中一名男子说:"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吗?"后经了解,这名男子为苏州市信访局工作人员。此事一曝光,自然讨伐之声四起。不过细想之下,又觉得类似的事情早就发生过。官员爆出雷人语录,已然不是第一次。"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不是党员?""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那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臭不臭也要告诉  相似文献   

20.
精讲≠少讲     
在现实工作中,一些教师在45分钟的一节课中只讲20分钟甚至10分钟,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由看书,美其名曰“精讲”。这主要是没理解“精讲”的涵义,把“精讲”误解为“少讲”。笔者认为“精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语言要精练,不罗嗦;二是传授知识要准确无误,逻辑性强,不模棱两可;三是教学中不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而应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四是应明确教学要求,传授知识不能过深或过浅;五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通俗易懂;六是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教学环节有条不紊,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