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面临着失业问题的严重局面,已采取的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失业治理的方向应当是压缩供给、扩大需求,即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压缩劳动力供给;国际国内并重,积极拓宽劳动力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07,(11):53-53
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劳动力就业潜力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在《经济要参》2007年第24期发表报告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下降态势,而劳动力的供给则居高不下。新增劳动力逐步达到峰值,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进城就业,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意味着新一轮就业高峰已经到来,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仍是供给大于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劳动力需求,其增长有赖于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总量充裕与结构矛盾的反差,成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市场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关系因制度与执行双重缺失,劳动权益缺乏保障;失业率不断上升。因此,制度构建应与执行并举,以保障劳动权益底线。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构成劳动力的基础,生育政策调整下生育水平变动引发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动,从而对劳 动力市场尤其是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演变、劳动力供给的状况与 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视角探讨全面二孩政策与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关系。总体来看,全面二孩 政策对政策实施后前十五年女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影响十分有限,而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未来的劳动力规模 有一定的补充。另外,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未来劳动力需求主要是质量和结构而非规模。因此, 进一步减弱了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后果。  相似文献   

5.
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是分析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和分行业的新增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扩张趋势,供给不断增加;预测结果显示,从当前到2035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态势,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和扩招积压效应叠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研究建议,可以从增强人岗匹配度、优化就业条件、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4个方面化解供给冲击和结构矛盾,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我国的失业率将超过 2000年的 3 1%达到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说,届时,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为 5200万,实际能提供岗位 4000多万个,失业率将达到 5%左右。我们将在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促进他们就业。对其中年龄偏大、再就业困难的人员,将采取三种办法:一是接近退休年龄的或在企业工作 30年以上的,实行企业内部退养;二是就业素质比较低但可以就业的,采取灵活就业政策,降低就业门槛;三是经过培训仍难以就业的,可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有助于工人工资的提高,但这一理论存在诸多问题。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教育投资的均衡,假设教育投资边际回报递减,但经验研究显示,教育投资的边际回报递增。人力资本理论在解释教育对工资提高的作用时,没有把教育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联系,而任何工资的变化如果不联系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就难以得到合理解释。为此,本研究就教育对工资提高的作用提出一个新解释:教育投资同时增加了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的稀缺性和需求,由此提高了其议价能力从而提高了工资。这一理论解释隐含,随着教育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上受教育层次较高工人稀缺性降低,导致教育投资回报率下降。经验研究显示,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回报降低,可视为是人力资本理论新解释的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8.
据西安市职业服务介绍中心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二季度,西安市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这在近年来尚属首次。据统计,二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全市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9.15万人,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仅有7.14万人,较上季度减少3.95万人,直降35.65个百分点,需求超过供给达2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9.
从区分供给侧的不同结构层次入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新科技革命引发的劳动要素需求变化,分别考察了不同要素投入在现阶段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现有文献把经济减速的原因归结为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红利消失不同,研究认为在技术创新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之间的关联效应不断弱化的情况下,相对于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投入才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应放在促进劳动要素结构升级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供给质量上,实现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的转变。此外,还考察了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要素结构升级的关系,为通过劳动市场制度改革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欧盟各国治理青年失业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的失业情况比较严重,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并存,结构性失业与体制性失业叠加,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构成双重压力。同样是针对青年失业的状况,欧盟各国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治理措施,一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民工荒"现象也反映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扫除路径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充化的推拉理论,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源自农村的推力、源自城镇的拉力和源自制度的摩擦力等三个方面,据此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和Praise-Winsten AR(1)方法进行计量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收入水平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农地资源水平下降构成了源自农村的推力;城镇收入水平提升、非农化水平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构成了源自城镇的拉力;但以劳动力价格扭曲为表现的制度摩擦力,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显著的阻碍。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没有工作、宅在家里“封闭自我”、精神“内向”的青年无业者已然成为日本严峻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从日本政府为解决少子化时代青年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青年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状况、公共和私营部门 面临的青年无业者带来的挑战等方面,探讨日本少子化时代,尤其是近年来青年劳动者的就业现状和未来面临 的问题。研究发现,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在现实中,有很多生活困窘的年轻人仍未能被就业和生活帮 扶措施覆盖,无法得到相应服务,因此政府还在寻求进一步的改善措施。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日本少子化时期的 青年就业问题,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悄然调整。需求状况、生产要素、支持产业、企业同业竞争、政府等与劳动力密切相关的基本要素在中国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我国劳动分工与就业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研究认为,劳动力的"第三次解绑"导致新的就业特征产生。为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全球价值链重构带来的新就业问题,应当多措施并举扩大就业渠道,通过跨区、跨国创业拉动就业,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因《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存在相左规定,司法实践中,对超龄用工关系性质的认定不统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对此冲突进行了补正。然而,因超龄用工关系认定理论的不足,仍未能解决司法实务中判断基准与裁判标准不统一问题,影响了司法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对此问题应以广阔的视角和务实的精神加以检讨:即以"社会保险待遇说"和"特殊劳动关系说"为理论支撑,在辨识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下,从"分类以视之"的分析方式和解决思路入手,厘清超龄用工关系之情形,以准确认定其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含时间因素,廉价劳动力是成本问题,劳动关系是经济环境。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劳动关系与时间因素和劳动力成本问题直接相关,应当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iddle-aged women enter and re-enter the labor market in Japan. This increase in number, however, has not brought about an improvement of their wage or employment status. Most of them become part of the peripheral labor force.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workers has been growing and a corresponding feminization of peripheral workers has been taking place. Furthermore, many women who remain in the household have an interest in working and many of this group are seeking jobs. Female labor flows between the household and the labor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demand. The economic raison d'être of peripheral workers is a reduction of labor costs and the adjustment of employment to economic fluctuations.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potential labor supply among housewives ensures the smooth functioning of the role imposed on peripheral workers.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实施以来,西城区的劳动合同制度基本建立,但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劳动合同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宣传力度,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尽快出台《劳动合同法》及其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各方要密切配合,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制定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实行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再加之劳动力市场的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和劳动力市场组织作用的欠缺,劳动合同期限制度本身的缺陷在实践申显现了出来,造成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严重。因此,应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成熟立法经验重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严格限制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对定期劳动合同的期限和续订次数进行限制,完善劳动合同解雇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中国生育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研究该政策的实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设置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水平可能的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影响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生育政策是否调整,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都将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