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与法治     
关于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对于这一点,我们特别需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贯彻。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和谐与古代社会的和谐有着根本的不同。古代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制度基础之上,所以它更多地是依赖和表现为人们的道德文化面貌。而现代社会的和谐,则只能建立在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之上。民主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平等的政治制度,法治则是民主的程序化及其规则的实现,民主和法治二者不可分离。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陈仲 《行政论坛》2012,(2):12-15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民主更多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作为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法治,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以民主的内在属性以及法治的内在需求为视域,民主蕴涵着极大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法治建立的奠基功能、法律至上的定位功能、法治立法的良法功能、法治实现的宪政功能、法治司法的公正功能和法治认同的守法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和谐社会特征的完整概括和描述,凸显出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和谐之源,法治是社会和谐之基,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李国旗 《求知》2007,(2):9-10
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法治的过程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样也是法治实现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中秋 《民主》2005,(7):11-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法治政府等执政新理念均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发展观旨在矫正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GDP的倾向;以人为本强调政府对于弱势民众的责任;法治政府则要求将政府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当然,所有这些新理论,都可以说是宪法修正案所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则是对近两年来中国共产党调整执政理念种种努力的一次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和法制色彩的法治主张,首开我国民主法治理论的先河,是中国法律思想从封建专制主义向民主主义转折的代表人物,其理论以其博识、激进、深邃、睿智和先觉成就了不同于先人的至高的思想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梁惟 《党政论坛》2014,(15):19-21
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方向,和谐政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协商民主与政党关系和谐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索如何发展协商民主,对于我国政党关系和谐以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至今为止,工会理论研究书刊或工会工作教材对工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两个文明建设关系的论述,已有丰富的积累,且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遗憾的是关于工会建设与制度文明的关系,提及极少,探索更是空白。工会建设首先是一种制度文明的建设;讨论和探索工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相互关系,更具有重要的本质意义。一、制度文明及其建设的内涵与工会关联  相似文献   

9.
民主和法治是有区别的两种理想。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既存在没有法治的民主制度,也存在没有民主的法治体系。民主是一种国家构成论,它首先关系的是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公共制度的建构主体;法治则首先假定一套制度已经建立,然后追问这套制度是否能够言如其实,是否无需任何法律之外的力量就能实现社会交往的秩序。在现代社会中,民主和法治的理想可以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加成熟的民主和一种更加稳固的法治。这种结合的关键,是自由主义的个人权利观念。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基本内容。然而,就两者关系,我国学术界却存在普遍的争论。和谐共生与冲突均衡是民主与法治关系问题上的两种相对的认识。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亦有民主为本和法治优先两种认识,亦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法治民主政体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大任务,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找到了让民主在中国更加有效运转的新路。这条民主新路就是从作风民主走向制度民主,从实质民主走向程序民主,从不受宪法和法律约束的所谓"大民主"走向法治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制度民主、程序民主和法治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需要从我国民主政治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区分长期目标和中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建设高度民主的国家政体和健全成熟的法治民主,中近期目标是积极推进国家治理层面的民主和法治。具体路径是将政策过程中的民主作风上升为民主决策的制度和程序,积极发挥已有的民主机构在立法和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内法治,健全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强化法治对民主的保障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彤  杨弘 《理论探讨》2007,(6):22-24
实行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发展的需要;法治应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展、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发挥法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多方面作用,应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走红学术界,不仅仅是因为它抓住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对民主真实性的渴望心理,也不在于它拥有时尚的名称,而是它与生俱来的理论特质很好地反映了民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高度契合。因此,发展中的不成熟丝毫不影响我们仍然可以对协商民主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适应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人心所向。法治与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基础和保障作用,和谐社会是法治发展的目标方向并对法治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社会主义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也高度契合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因此,依据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的基本原则,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路径在于完善民主的政治沟通机制、构建新型政治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从而最终确立一种民主国家制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2,(4):48-48
彭宗超、马奔在2012年2月22日的《人民目报》撰文指出,在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公民对民主的理解与西方存在着差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不仅要有民主内涵。更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特色。在价值观上,中国文化的传统追求之一就是“和”.以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追求的首先是“和而不同”。“和”以“不同”为前提,不同就存在冲突.而“和”就是既冲突又融合,无冲突就无所谓融合,无融合就无所谓冲突。其目的就是让冲突的双方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融合共生。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确有不同,西方民主比较多的强调“民有、民治、民享”中前两者的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17.
政府预算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改革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 实践表明,推进政府预算制度建设,必须与民主和法治建设配套进行。没有完善的民主体制与法治,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 意义上的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因此,进一步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民主与法治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方 《理论探索》2006,(2):8-11
理解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应该把握住这样两个基本点:首先,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在法治的基本框架内展开,这是因为法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保证;其次,构建和谐社会对法治建设又具有独特的价值,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既使我们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和完善法治的必要性。因此,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治在政府责任实现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公共治理过程中,要想促使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权益,就必须从坚持和完善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强化权力机关责任能力、健全行政法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夯实政府责任实现的制度基石,实现责任政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