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07,(10):113-113
睡眠是人们恢复体力,保证健康.增强机体免疲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秋季气候凉爽,人们睡眠的条件大为改善,但如果不加注意,睡眠质量将会大受影响。秋季睡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11):115-116
合理而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睡眠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三T公司”保健专家在此列举出最常见的10种错误睡眠方式,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垃圾睡眠”特指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低的问题。令人担忧的是,现在这种睡眠方式已经逐渐从青少年,演变到了职场白领、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除了习惯性脱发、突然冒出的啤酒肚、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垃圾睡眠”对我们身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更严重。以下这些睡眠方式,都可以看作“垃圾睡眠”:1.看着电视、听着音乐或者玩着电玩的时候睡着;2.强迫自己按“时间点”上床睡觉、早上起床,而且这时间“点”总在调整;  相似文献   

4.
理想睡眠科学家研究证实:每天7.5小时是成年人最理想的睡眠时间。一天24小时,白昼和夜晚各占约12小时,成人最理想的睡眠时间刚好是夜晚12小时的0.618(7.416)即接近7.5小时。事实也证明,长期这样睡眠的人大多都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5.
《兵团党校学报》2010,(4):64-64
有的人睡眠很浅,极易被惊醒,有的人却能在各种噪音中安然入眠,令人羡慕。这是一种天赋吗?现在,科学家们也许找到了这个谜题的答案。大脑中的丘脑,在感知信息向大脑方向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相信,有些人在熟睡时,其丘脑内简短的突发性电子活动“睡眠梭形波”,用某种方式阻挡了外界声音信号传输到大脑中某些能让人醒过来的区域。也就是说,睡眠浅的人产生的“睡眠梭形波”,不像“死睡”的人产生的那么多。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11):71-71
股市暴跌后的睡眠 昨天问一炒股朋友:“最近股市暴跌了,睡眠怎样?”他说:“像婴儿般睡眠。”我赞叹道:“不愧是高手!这都能睡得着!”他沉默半晌说道:“半夜经常醒来,哭一会再睡。”  相似文献   

7.
寻医问药     
睡眠良好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充足的睡眠,疲劳就得不到恢复,进而会导致无缘无故心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等。失眠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偶尔某天睡眠时间较少,不能说是患了较少,不能说是患了失眠症)。失眠症的表现有:入睡困难、早醒、多梦、通宵不眠等。是否患有失眠症,最好到医院就诊确定。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炎热,出差旅行更换了环境,乘坐飞机、车、船,睡前喝了浓茶、咖啡、烈酒,身体某处疼痛,吐泻,气喘,瘙痒,服食氨茶碱、利他灵、激素等药物或突然停服安眠药,情绪波动…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的健康指标中,睡眠时间和质量好坏占了很大比例。不同人群需要睡眠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金满楼 《廉政瞭望》2012,(20):65-65
关于牛奶有助睡眠,这样的科学解释流传甚广:牛奶中含有能使人疲倦欲睡的化合物L一色氨酸,能使大脑思维活动暂时受到抑制,从而使人想入睡。因此晚上喝牛奶,有利于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相似文献   

10.
据《生命时报》报道,德国著名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调查发现,1/3的德国人有失眠问题。在德国,不良睡眠导致的工作业绩下降、车祸、提前退休等问题,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每年可达数百亿欧元。为帮民众提升睡眠质量,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林小春 《党课》2014,(8):120-121
与吃饭、呼吸一样,睡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但人为什么要将生命的1/3时间用于睡觉呢?长期以来有观点认为,这或许是为了把白天人体积聚的毒素一扫而光,而美国一项新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  相似文献   

12.
柏榕 《当代党员》2010,(11):53-53
睡眠不足时,身体会向我们发出很多信号。应特别注意以下五个信号,及时补足睡眠。  相似文献   

13.
失眠城市     
城市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睡眠质量下降成了一种普遍的城市病。现代人失眠美了网上商城,某购物网站上的“助眠商品市场”相当火爆:销售耳塞超过20万件,眼罩近九万件。其中,人均购买量最多的前五个城市为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和广州,而江苏、广东、浙江则位列睡眠不好的省份前三名。“睡不着”是“情绪亚健康”的疾病信号预警,也是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一种警示。所以我们呼唤“慢发展”--让脚步慢下来,让心情好起来,睡眠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遗传学家首次发现控制人类睡眠的基因,这为今后开发治疗睡眠周期异常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由美国犹他大学神经生物学与解剖学系华裔副教授傅萤惠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犹他州一个四代人都具有早睡早起习惯的家族进行遗传学研究,结果获得了这一重要发现。   通过深入对比研究这一家族的基因样本,傅萤惠等人发现,这一家族睡眠周期行为的改变及其特定的遗传模式都是源于他们第 2号染色体长臂上正常基因发生了突变。   研究人员解释, 2号染色体负责制造一种名为 HPER2的蛋白,一旦组成这种蛋白的基因核…  相似文献   

15.
国内·社会     
《当代贵州》2013,(10):10
中国首个睡眠报告发布在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中国医师协会于3月19日发布了中国首个睡眠指数报告。报告描述了一幅"睡城"分布图,用"睡眠现状"、"睡眠管理"及"睡眠环境"等评估指标,将20个受调查的城市分为好梦城市、安眠城市、浅睡城市和失眠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都属于睡眠指数较低的城市。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人认为工作压力对睡眠影响很大,55.3%的中国人使用各种助眠手段,100个中国人中有14个超过零点还没睡觉。  相似文献   

16.
育人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11,(4):48-49
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给延安保育院12岁小学生金德崇题字:“又学习,又玩耍。”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曾谈到青少年要“学”“玩”兼顾。他说:“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这两方面要充分兼顾。”“两头都要抓紧,学习工作要抓紧,睡眠、休息、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5,(4)
人的睡眠有质量好坏之分,关键就在于睡眠是否科学合理。有关专家提醒人们,健康的睡眠要遵循自然规律。规律一:睡眠时间。四季睡眠春夏应“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最好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应增加睡眠时间。规律二:睡眠方向。睡觉要头北脚南。人体  相似文献   

18.
健康新说     
种荷 《党建文汇》2010,(8):52-52
周末不要睡懒觉 突然改变睡眠习惯会对大脑中负责激素平衡的下丘脑形成激烈冲击,进而导致激素失衡,引发头痛。睡懒觉会错过早餐,造成饮食紊乱.  相似文献   

19.
<正>睡前喝酒有助于睡眠?来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晚上喝了酒之后能够很快入睡,因此认为喝酒有助于睡眠。真相:研究表明,酒精最初会使人昏沉欲睡,确实能缩短入睡时间,看似对睡眠有益,但随着酒精代谢,其实会损害人们后半夜的睡眠质量,引起失眠与多梦等,使整体的睡眠质量下降。所以,睡前喝酒并不能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反而有可能使睡眠变浅,不利于睡眠。借酒来医治失眠,并不是长远的办法,如果因此养成了酒精依赖,更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0.
姚远 《当代贵州》2013,(27):63-63
睡眠疾病引人关注,这个病种包括失眠、磨牙、嗜睡甚至打鼾等症状,可直接诱发心脏、血管、神经、肾脏、性功能等方面的疾病。一份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20%~30%的国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疾病,老年群体睡眠疾病的发病率更是高达40%。此外,我国还有2000万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我们的睡眠究竟出了什么问题?2013年6月,本刊联合当代先锋网,发起"谁偷走了我的睡眠?"问卷调查。540人参与线上线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