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爆发前,僻闭峻险的西南还“呈十足中古时代地方经济色彩”,现代工业一片空白。然而,随着抗战爆发,国府西迁,西南工业渐渐踏上了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大变局的帷幕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2.
林芊 《当代贵州》2011,(11):62-62
在贵州辛亥革命爆发前,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崛起成为新社会阶层的孵化器,它催生了贵州新军人阶层。造就了贵州新一代政治阶层。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前毛泽东对美外交政策的构想曹志为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对美关系的基本构想,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产生,并对中国共产党尔后最终确立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核心的对美外交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近代的中国,曾遭受到世界上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中国开展全方位的情报侦察 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新中国的情报侦察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这次金融危机背后揭示出美国信用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金融危机后给了我们中国信用制度怎样的警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制度应该怎样来重构,这是关系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王宠惠是一位在五四时期十分活跃的历史人物,五四运动爆发前,他是和平统一、宪政救亡、国民外交等诸多社会思潮的积极鼓倡者;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发挥个人在政学两界的影响,参与并组织领导了国民外交协会、欧美同学会等社团营救被捕学生、拒签对德和约的斗争;五四运动后,他作为全权代表之一参加了华盛顿会议,为五四遗留的外交悬案山东问题的最终解决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胡杰 《学习月刊》2010,(10):12-13
在整个纳粹经济体系中,外贸有它的相对独立性。虽然也服从并服务于“自给自足”的原则,但外贸的特殊性以及施政者本身在思想上的分歧,促使苏德战争爆发前的纳粹德国外贸政策呈现出曲折变化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
董谦 《红岩春秋》2009,(1):30-33
各路记者云集山城 抗日战争前,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对外口岸,世界各大新闻媒体都在上海设有机构或派驻记者。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于淞沪登陆,继而南京失守,集中在上海的外国通讯社和记者,纷纷迁往香港和武汉。  相似文献   

9.
张光茫 《党史纵横》2011,(11):25+28-25,28
1911年,鲁迅30岁,此时他还没有用“鲁迅”这个的笔名。辛亥革命爆发前,鲁迅从经济到精神都很困顿,是辛亥革命改变了他的处境,使他成为无所顾忌的独立撰稿人。  相似文献   

10.
薛琳 《党课》2012,(7):84-87
英国是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早在1688年,英国就爆发了被冠以“光荣革命”的宫廷政变,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革命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它保留了革命前的君主政体,“旧瓶装新酒”地建立了一个“戴王冠的民主国家”。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12月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到2009年夏天结束,美国GDP下降了3.8%。到2010年10月,美国已经积累了13.7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为了提振美国经济,2010年11月2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决定在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  相似文献   

12.
刘岳 《北京党史》2013,(3):54-56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北平、天津已经危机四伏.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地搞“华北自治”,企图吞噬华北。平津地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青年学生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天津青年救亡联合会就是其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13.
朝鲜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和斯大林对朝鲜局势的看法一致 1945年8月,在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最后打击时,苏联军队全歼在北朝鲜的日军,解放了北朝鲜。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军队歼灭了南朝鲜的日军,占领了朝鲜南部。苏、美军队基本上是以三八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北方和南方。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1,(22):42-42
近代史研究者都无法忽略一个问题:既然清朝亡于革命,为什么1909至1911年却是革命党人活动的低潮? 辛亥革命前十年,革命党人所发动的武装斗争,近乎为星星之火,偶尔爆发,鲜有大规模者,更鲜有成功者。大多数革命党人都藏在租界或者漂泊海外,革命的推进,常常停留在计划与筹款这一步。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4):110-113
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的GDP远高于日本,约为日本的1.9倍至2.8倍,但无论是日本政府、中国政府,还是西方的观察家,都认为日本明显强于中国。2009年6月19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报告指出,按照目前趋势,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将在今年或明年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16.
1932年1月28日,第一次上海事变爆发。这是日本为转移国际社会对其炮制伪满洲国的视线而蓄意策划的。然而,事变的发生,除了这种战略意图之外,在上海的日本居留民之中,还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基础和经济背景。本文拟就日本在沪资产阶级,特别是某团体——上海商工会议所在一二八事变前的经济状况、政治态度,对中日关系的反应及其动向作一探讨,以图探索第一次上海事变爆发的真正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在上海拓展势力,而大规模地向上海进行经济渗透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中…  相似文献   

17.
殷鸿博 《湘潮》2011,(10):10-13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拐点。它的爆发,是千千万万爱国志士前仆后继,用无量头颅无量血奏响的时代最强音;它的成功,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画上了休止符,使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此天下成为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私器。时光悠悠,百载荏苒,回眸那幅百年前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湖南人无疑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士已逝,忠骨依旧,拂去积厚已久的历史尘埃,让我们重读三湘先辈的慷慨壮烈。  相似文献   

18.
王艳梅 《新长征》2011,(7):26-27
争取国民党第60军起义,是党中央在内战爆发前做出的决策。60军是国民党云南地方部队,又称“滇军”。“滇军”在清末民初拥护共和,发起反袁起义;抗日战争中参加台儿庄战役,令日军闻风丧胆;抗战胜利后,被迫到东北参加内战,与国民党嫡系部队矛盾较深。1946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争取或迫使滇军起义,派刘浩负责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去年11月26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警告说,中东地区存在爆发三场内战的危险,即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黎巴嫩都存在爆发内战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爆发前,张学良为寻找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同路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曾五次亲赴山西密访阎锡山,从而对阎锡山政治态度的转变以及西安事变的爆发产生了积极影响。一访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为了争取阎锡山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曾于1935年9月15日发出一封《致阎锡山的建议书})。书中提出在停止进攻红军、相互援助等五点建议的基础上,建立反蒋抗日的统一战线。但阎锡山认为“晋陕毗连,陕北红军之活跃,实威胁山西之安全”,“我们将有陷于内外夹攻形势的危险,还不如趁早下手,帮助陕西方面进剿,同时镇压在山西境内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