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有了‘外商’签字的意向书就有面子了”我在中国留学期间,曾糊里糊涂地被拉去演过一回“外商”。一天,一个有点面熟的朋友跑来问我愿不愿意免费去内蒙古旅游。我一介穷学生听说有公司赞助旅费便动心了。对方说他的三位朋友去内蒙古谈生意,我若随他们走一趟参观几家内蒙古公司就算完成任务了,然后大家就可以尽情地观光。那一趟旅行我不但免费在大草原游玩、吃住,临别时人家当地公司还赠了土特产让我带着上路。回程的火车上朋友才透露出内幕,原来内蒙古方面期望与国外搞项目合作,北京的这几位便将我介绍成是来中国考察的“外商”,可我当…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4,(26):38-38
清末时期,社会动荡,受外国彩票的启发,国库空虚的清政府以赈灾为名,以官办的形式发行彩票,俗称“发财票”.到后来,民办公司和外资公司也开始经营彩票,一时间,买彩票成为时人趋之若鹜的一件热闹事情。  相似文献   

3.
已被查处的腐败官员中,一些人拥有多名情妇,人们通常谴责其道德水准低下,而在专家看来,性伙伴越多,意味着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毒的几率越高。这是一个覆盖了3000名中国地方官员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忧虑。少数官员为易感人群15省市官员的个人性行为选择,也被纳入到此次匿名调查之中。调查报告称:“中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带来的社会文化多元化,也表现在官员的行为选择中。”对于“为了预防艾滋病,您个人的行为作何选择”的问题,选择“只与一位性伴侣交往”的近七成,选择“尽量避免婚外性行为”的约半数,选择“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三成多…  相似文献   

4.
我们不时在报章上见到将外国驻中国某城市的领事官称为外交官的报道,有的甚至称为“使节”,这是不正确的。现在我们正在加紧步伐,进行改革开放,外商来华投资、贸易、通商、航海、航空等事将更多,从而遇到同外国领事官交往、打交道的事情也将更多发生。我们必须明确外国领事官和外交官是不同的,要区别对待。领事官也叫领事官员,有时也称领事代表,简称领事,此外还有名誉领事,一般即指职业领事。他是一国政府经他国同意派驻另一国城市的官员,代表本国(派遣国)在其所辖领馆辖区(领区)内,保护本国及其国民——个人和法人在通商、航海、航空和投  相似文献   

5.
一、外商举办投资性公司(“投资公司”)简介 (一)外商举办投资公司的意义 外商(主要是跨国公司)投资举办投资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大规模整合其在华业务。考虑到超过3000万美元的合资项目须上报中央审批和有关政策法律环境不健全等因素,先期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投资都比较零散,往往是一个项目或一个产品就合资一个企业。但随着这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对外资的政策法律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纷纷看好在中国建立地区性总部的潜  相似文献   

6.
人的健康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过于重视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官员也是如此。
  事实上,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官员的腐败不仅是人性贪婪的表现,也是在官场这个古往今来特定场合下某些固有心理作祟的结果。
  官员也需治“心”病。如果说依靠有效的党内制度及法制制约,是从制度和监督的层面进行“外部”反腐,那么,让心理学参与到反腐中来,则是力求从“内部”消除官员的腐败心理来源,有效遏制腐败动机的衍生,从而为社会及官场本身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7.
据2月10日《华商报》报道,西安青年梁某等见义勇为,与持刀行窃的数名小偷搏斗,其中一名倒在血泊中。当时附近店铺以及候车的群众包括国家官员上百人围观,但无一人伸手援助。在国外,不少国家在刑法中规定了“见危不救罪”,如美国、俄罗斯、德国等,我国关于规定“见危不救罪”的呼吁也是此起彼伏。应该看到,“见危不救罪”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刑事法的反面激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来到中国投资和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这些外国企业迫切希望了解中国法律和渴望得到法律帮助。过去,很多来中国投资的外商往往自己聘请本国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而现在,愈来愈多的外商更热衷于聘请中国律师为他们提供法律帮助,尤其是在与中方合作伙伴进行项目谈判的时候。对于中国律师来讲,如何代理外商参予项目谈判,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将自己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做法,写成拙文,以期同行指正。一、如何与外商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协议是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9.
1996年6月28日,日商友水攻先生在中国投下250万美元设立公司,委托其交往30多年的香港“挚友”出任公司董事长。1997年12月6日,当他从东瀛飞回武汉视察公司时,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董事长竞伪造其签名;跑制“董事会决议”,宣布其“自愿’退出董事会。公司逐被其“挚友’侵占。为追回尽其一生心血创立的公司;悲愤交加的友水政先生凭借着中国“依法治国”的东风,在中国律师的帮助下;与董事长先生展开7一场长达一年多时间的法律较量。究竟“鹿死谁手’?请看1998年12月18日,湖北香喜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光从深圳被武汉警方“请”回武…  相似文献   

10.
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失去了博士学位,甚至丢掉了乌纱帽.近年来,中国逐渐兴起官员博士热.然而,发端于中国民间的学术打假,却似乎呈现出打假之“刑”难以“上大夫”.对此的解释很可能是针对官员的学位论文适用“特别规范”,从而使得官员容易游离于必要的学术诚信监督之外.中西对比,并不希冀能够提出所谓对策,而意在借此“打假门”,重新认识对学术造假“零容忍”之于培育和珍惜学术辉煌的重要.同时,也应当警惕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误读.  相似文献   

11.
在反腐的语境下,贪官外逃一直是一种挑战法治的尴尬现象,构成不少问题官员腐败的必经环节.一个国家对外逃贪官的追捕力度,不仅直接关系反腐的实际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国内法治的实现程度. “中国反腐扩大到国外” 7月22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即日起至年底,集中开展“猎狐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由于贪污受贿是经济犯罪的主要门类,现实中贪官也构成外逃的主要对象,因为此次行动被境内外舆论解读为“中国反腐扩大到国外”.  相似文献   

12.
唱歌的故事     
小时候,很羡慕会唱歌的人,后来爱屋及乌到羡慕皮影戏艺人的皮影人儿造型。那些“造型”一开唱(实为“假唱”,是“幕后人”唱的),便痴呆呆地听,人家演完换场子,还跟在后面痴呆呆地跑上二里地去。也有不羡慕的时候:一次某单位自办演出活动,千把个  相似文献   

13.
孙建勇 《政府法制》2014,(33):39-39
作家莫言曾应邀带病到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一个名为“感知中国”的论坛。他到达德国后,有件事使他闷闷不乐。原来,在当天德国的许多报纸上刊登了他出席论坛的消息,捕风捉影说他耍大牌:放言拒绝与某某人同时出席论坛。这样的报道使很多读者质疑莫言的人品。  相似文献   

14.
看天下 《政府法制》2014,(27):36-37
领导人题词题字,在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基于艺术与权力的题词,很多时候还是一段佳话、一个景观,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不规范的政治工具. 在某些人看来,领导题了字,不仅为事件本身提供了“政治正确”的保证,更能够从某些角度说明“上面”已经认可了.“这种肯定对于下级政府官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能被放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解释称.  相似文献   

15.
《法制与社会》2011,(13):29-31
德国学者洛伊宁格尔曾经指出:“中国的传统是相信官员的道德良知,注重对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而疏于对权力监控制度的制定,因此权力被利益诱惑并收买的机会要比西方大得多。”  相似文献   

16.
“一人公司”又称独资公司,指仅由一人或一个投资单位单独投资而建立和存在的公司。在我国,“一人公司”主要包括:由国家独资创办的各级、各专业公司,以及私营独资公司,外商独资公司等。我国“一人公司”的特点是:投资者单一,创办的经济组织名称自定为公司;国家和外商出资创办的绝大多数是法人,负有限责任;私营独资公司不是法人,负无限责任。在国外,只有极少数国家允许设立“一人公司”,如瑞典,虽在法律上承认“一人公司”存在,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国外严格限制“一人公司”的原因是,“一人公  相似文献   

17.
在“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的反腐语境下,曾经让百姓无比艳羡的“官员群体”,这一年过得越来越不自在了。“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大到停建楼堂馆所,小到严禁公款贺卡,约束官员的规定越来越细,中纪委“亮剑”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律师体制,其机构均隶属于司法行政,所以这是一种所谓的“官办”律师。在理论上通常认为这种“官办”律师才能保证我国律师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才能克服所谓律师是自由职业者的身分。无疑坚持我国律师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认为一切由  相似文献   

19.
杨勇 《中国律师》2003,(1):17-21
如果在8年前,你问法律援助是什么,99%以上的普通百姓甚至大部分法律工作者都不知道答案。而今天,“法律援助”已经和“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一样为人们所熟知。1997年初,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法制发展进程的美国某机构驻北京的项目官员在与时任中国司法部副部长、现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的张耕会见时曾发出感叹:“没想到中国的法制建设已经发展到可以推行法律援助制度的程度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也许习惯于客套的中国人仅仅将此理解为一种礼节性的溢美之词,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荷兰、瑞士、日本、韩国、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官员腐败横行,重要原因为“做官发财”行为在当时真正发生作用的社会集体意识中并不是一种不可接触的“罪”。传统社会对官员的腐败,正式话语与实践存在着背离。传统道德和国家的行为规范均要求官员应廉洁,历代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以惩罚违规的官员;但实践中大多数时候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国家都对官员的腐败行为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官员表面上都愿意标榜自己是清官,但实践中大都选择成为贪官。普通百姓呼唤清官,痛恨贪官,但又用实际行动支持和默许自己做了官的子孙成为贪官。传统国家“道德立国”统治方略的弊端,官员为适应该逻辑形成的两面人格,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形成以上背离的基本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