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案,最苦恼的就是案子看起来无从下手,其实,违纪违法案件都有其薄弱之处和破绽所在,关键是办案人员能否发现它、抓住它。一、察言观色,破译话中话谈话是纪检监察机关最基本最常见的办案手段,似乎人人都会,其实不然。只有优秀的办案人员,才能在谈话过程中捕捉到违纪人员谈话时偶尔露出的稍纵即逝的破绽,并由此实现全案的突破。某单位负责人涉嫌与会计合伙私分公款,当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两规”对该负责人进行调查问话时,他有意东拉西扯,又是表功又是诉苦,就是不正面回答问题。但调查人员不愠不火,耐心地等待时机,捕捉破绽。几…  相似文献   

2.
查办违法违纪经济案件,办案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和较高的业务理论素养,还要善于分析,才能寻找到案件中的疑点,打开突破口,迅速查清违纪事实。 一、在谈话中寻找疑点 找人谈话,是办案调查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谈话中必须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其放下包袱,讲清问题。调查人员应能够在谈话中寻找案件的疑点。 1.从被调查人避实就虚的语言中寻找疑点。根据心理学理论分析,一个人内心无愧,没有干违法违纪的事,而是积极踏实地工作,即使有失误,也能坦然面对组织的调查。通过组织的调查,明白了工作中的不足,增加了工作透明…  相似文献   

3.
长期的办案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与违纪人员谈话时,正确恰当地运用好谈话技巧,对于突破案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是我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谈话技巧的一些粗浅心得。引而不发,攻其不备有些时候,由于外围调查时间较长或其他原因,违纪人员对组织上掌握事实的程度也比较知情,故事先思想上已有了较充分的准备,这给我们查处案件带来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找违纪人员谈话,“引而不发”往往是上策。原因是我们在找违纪人员谈话时,他们往往先大谈特谈预先准备好的一大套言辞来搪塞自己的问题,对付办案人员。这时,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执纪办案中,被调查人和证人的翻供现象不断增多。有的直接在调查中推翻原来的供述,有的对错误事实见面拒绝签字,有的在审理谈话时纠缠不休。这种现象给严格执法执纪,严肃处理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定困难,牵制了办案精力,影响了执纪效果。从执纪办案的实践来看,造成翻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被调查人的心理因素。一是惧怕心理。一般被调查人在初次谈话时缺乏思想准备而如实供述,但事后本能地感到会给自己的前途、家庭、名誉和经济利益等带来后果,便千方百计地翻供;二是孤注一掷心理。被调查人受社会上…  相似文献   

5.
办案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证据是打破僵局,使询问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在案件调查阶段询问被调查人时,使用证据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其承认证据所证明的事实,而是为了突破被调查人在侥幸心理作用下所构筑的心理防线,促使其如实交代全部问题。因此,出示证据作为一种询问策略,应遵循准确、适时、适度的原则。1.准确。是指准备使用的证据必须是经过反复研究核对,绝对准确可靠的,所使用的证据有充分的证明力,能直接或间接揭露被调查人的违纪事实,触及被调查人的敏感点,对其产生心理上的强剌激,促使其交代问题。证据材料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在审理违反党纪政纪案件过程中,审理人员与被调查人进行审理谈话时,被调查人拒不承认在案件检查环节已交待的错误事实(以下简称“拒不认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了案件审理的效率,而且可能影响到整个案件的办案质量,对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  相似文献   

7.
询问求证,既是案件调查的必经程序,又是核实事实,获取证据材料的手段。询问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调查人员的一项基本功。要使询问获得成功,调查人员必须讲究询问的语言艺术,使询问语言具有感染性、导向性、针对性和政策性。感染性,就是调查人员的询问用语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能激起被询问人的感情共鸣,从而使被询问人在积极情感的影响作用下,转变其消极态度(如拒不如实交代问题、拒绝如实作证等),使案件调查得以顺利展开。尊重被询问人人格是询问语言具有感染力的第一要素,任何案件的被询问人都希望调查人员尊重其人格,特别…  相似文献   

8.
在同违纪人员正面对峙过程中,只有深入洞察其心理动态,对症下药,调查才能收到较好效果。下面谈一下我们在具体办案过程中针对八类不同心态的调查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一是对夸夸其谈、一味表白的。这类违纪人员在接受调查时,避开自己的问题,对自己的政绩高谈阔论,企图借此影响调查人员对案情的分析、判断,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针对违纪人员这种表现,调查人员应在听取其表白的同时,从背面巧点主题,抓住疑点加以质问,突破其心理防线。如我们在查处潘某一案时,潘某对调查人员提出的问题不是回答“记不清了”就是说“想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正调查谈话中谈话人员对谈话对象提出的问题、要求以及挑衅行为等被迫做出适度的回应称之为应答。一般来讲,发问是进攻,应答是防御,但是,调查谈话中的应答往往带有一定的进攻性,看似防御,实际上是迂回的进攻。调查谈话中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谈话人员一般应考虑应对回答。一是当谈话出现转机,谈话对象心理出现动摇时,往往会提出一些条件和要求,希望得到回答。二是当谈话对象就某一问题质疑时,需要谈话人员适时应答。三是当谈话对象以言挑衅时,必须有力地予以回击。做好应答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首  相似文献   

10.
在谈话调查中,引入有针对性的案例,对于增强政策法规的攻心力,快速突破被调查人的心理防线.提高办案效率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工作实践,简要谈谈案例在谈话调查中的作用、应用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谈话笔录,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人员和审理人员直接从犯错误人员、被审查人员和证人等有关调查对象中,通过谈话而记录下来的,对案件有说明和证明作用的文字材料。谈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调查人员特别是案件审理人员对案情的认识与分析,可能最终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因此,如何做好谈话笔录,是纪检监察机关办案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做好一份谈话笔录,应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要做好记录前的准备工作。这里说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记录人事先必须全面了解案情,要熟悉案件所涉及人员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些地方正在试行案件审理助辩制度,这对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审理人员如何才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驾驭谈话局面,使助辩谈话达到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当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抓住审理助辩谈话的重点。审理助辩谈话的重点就是谈话中审理人员与被审理人、助辩人双方争辩的焦点,它或者是被审理人在案件调查认定的错误事实见面谈话时的不同意见,或者是对影响案件定性的重要细节的不同观点,或者是条规适用中的认识分歧。这就要求审理人员必须知己知彼,在谈话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认真、细致地审阅全案材料,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办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过程中,被调查人和证人的翻供现象不断增多。有的在调查中直接推翻了原来的供述和证言,有的拒绝在笔录上签字,有的在审理询问或讯问过程中纠缠不休。这些现象给严格执法,严肃处理违法违纪人员带来了一定困难,牵制了办案精力,影响了执法效果,从执法办  相似文献   

14.
纪委接到报案,张天原自杀;死者留下两封遗书…… 1999年4目14日下午3时55分,东风公司纪委案件检查室的电话骤然响起,办案人员拿起电话,话筒里传来急促的声音:“张天原在家自杀了,你们赶紧来人!” 纪委书记和办案人员对这突如其来的电话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当天上午,张还照例从家里打来电话,询问今天要不要来谈话,并问:“昨天下午谈的事,其中有一个细节能不能重改一下?”办案人员同意后,张表示下午3点亲自送来,当时情绪很稳定,怎么下午就自杀了呢? 尽管有很多疑问,纪委书记还是立即向公司保卫部通报情况后,带…  相似文献   

15.
谈话取证在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案件调查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违纪者当中,怀着侥幸心理企图用谎言蒙混过关者居多。谎言怎样攻破?显然是谎言说得越多越详尽就越易于攻破。当调查人员察觉被调查对象说谎时,应不露声色。若过早出击,对方则可能模糊回答,或闭口不谈。所以,要任其表白和解释,然后再追问关键性细节,指出对方破绽,从而突破案件。有这样一起案例,调查组发现某单位报假账套出现金3万元,但支出去向不明,找来经理李某询问,李某声称在春节用该钱给职工分鱼和苹果了。调查人员明知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十一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所谓“作证义务”,是指证人在接到司法机关的通知后,必须按时到指定场所接受询问和作证;必须陈述他所知关于案件的情况,并如实回答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对他提出的与本案有关问题的询问.  相似文献   

17.
惩治     
《中国监察》2010,(18):31-31
河南省洛阳市规范审理谈话提高办案质量 近日,该市纪委出台《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谈话暂行办法》,规范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谈话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做到既依法依纪文明办案,又切实保障被审查人的权益,保证案件质量。该《办法》明确了被审查人有申辩等6项权利和不得隐瞒事实真相等6项义务;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战斗在反腐败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多年的查办案件经验一再告诫我们,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必须用心。用心办案不仅要严格依纪依法,严肃惩处腐败行为,而且必须实事求是,切实保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提高办案质量、增强办案效果,让涉案当事人心服口服的必然要求。我经手查办过大大小小几十件案子,有个办案情节至今记忆犹新,特别能说明用心办案的重要性。当时,我负责调查某省工商局局长马某涉嫌收受贿赂的案件。掌握具体线索后,找他谈话  相似文献   

19.
监督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我省实施监督法办法明文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可根据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计划,对专项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并可以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时提出专项询问。实践证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率先进行,大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的专题询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已成为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方式,而且呈现出常态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 说与不说是被调查人心理活动的一对基本矛盾 ■ 在施加心理影响时,必须充分注意被调查人的心理特点 ■ 谈话前提:收集被调查人的情况。心理接触。帮助思考 ■影响思想情绪。分散注意力。连续使用证据。唤起荣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