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和可持续的能源支撑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的开发,调整优化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需要改变常规能源的供给与消费结构,更需要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和生物等替代能源,并使利益诱导成为替代新能源开发的基础机制,因此必须推动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并提供政策和法律的制度支持、保障和激励.  相似文献   

2.
张艳 《理论研究》2005,(6):30-31
绿色技术作为一种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环境友好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国现在迫切需要以法律生态化的理念对绿色技术法律制度进行创新,使法律这一工具在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弱势群体较其他社会群体承担了更多的环境负担,对他们面临的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尤其是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角度进行制度创新.从环境弱势群体的角度审视,当前生态文明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环境监管不力、法律保护不足、行政救助缺乏等.为此,要着力创新乡镇企业环境监管制度、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行政项目审批公众参与制度和环境救助制度等,从而实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略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认真研究探讨应遵循的原则,对于明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方向、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设计、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靠原有的制度安排,低碳经济难以自动实践,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加以推动.我国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始逐步建立,但仍存在一些制度缺陷,不能满足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因此,应从法律、政策(包括财政、税收、产业以及管理、市场、价格、金融政策)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并增强制度间的协同性,以发挥制度体系的放大效应,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政府制度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建 《探索》2007,(2):78-80
政府的制度责任,即政府在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和制度监督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强调政府制度责任,是有着法律依据的。政府的制度责任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有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营造制度创新环境、确保生态发展平衡。  相似文献   

7.
政策快递     
《北京支部生活》2008,(4):71-72
节约能源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规定,生产者和进口商应当对其标注的能源效率标识及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负责。禁止销售应当标注而未标注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蒋天才 《当代贵州》2010,(18):156-157
制度重于技术。在创新的诸多要素中,‘知识产权制度起着支撑、引领、催化和保护创新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其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保护、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创新和进步的法律制度,更成了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是排放权交易顺利进行和发展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构建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是我国发展排放权交易的必经之路.本文在分析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排放权交易法制化的现实情况和存在问题,从建立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基础、规范一级市场以及规范二级市场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制度需要落实到法律层面,从立法、执法、司法、提高生态法律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几个方面发挥法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