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住在双榆树青年公寓的年轻人,到一九九○年,正是28岁至38岁的大好年华,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他们四十岁至五十岁左右,正处年富力强之际。他们今天的精神风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面貌。他们是否值得信赖?这当然也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一个重点。 信念——人生的主心骨 前些年,社会上曾有“信仰危机”之说,曾经使有人感到忧虑,把这一代青年称为“怀疑的一代”。然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和四化建设事业的  相似文献   

2.
从红卫兵到一代思考者 T:许多当年曾肓目而狂热地投入文化大革命的红卫兵,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坎坷后,又以极大的热忱投身到改革的行列中。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社会历史现象。我们需要研究,从单纯而盲目的红卫兵到成熟而理智的思考者,他们的思想经历了哪些变化?从红卫兵的狂热到投身改革的热忱,这之间又有什么逻辑联系和区别?这些人的思想变化是否代表和揭示了这一代人思想和性格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G:我认为有这样三个事件可以大致勾勒出我们这代人自文革以来的思想轨迹:“八·一八”、天安门事件和改革。“八一八”是我们这代人置信不疑地卷入文化革命的象征;天安门事件是我们这代人殊途同归普遍觉醒的标志;而改革则是我们在共同的经历和思索中的必然选择。在这二十年中,我们这些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我们曾经多次来到被称为当代青年思潮“晴雨表”的北京大学。在这里,我们和同学们一起,经历过粉碎“四人帮”的狂欢,也目睹过所谓西方“民主”等思潮引起的迷惘和混乱。但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深埋于这一代青年心田之中的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本质。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最近,当我们重访这所学府时,扑面而来的已是方兴未艾的马列主义“回升热”。新近由七七、七八级毕业生主动捐资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发展。”这是世界银行在《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研究报告中对中国的一段评价。“这个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中国几代人执着追求的世纪之梦。为了这个梦想,中国人付出了无数激情和牺牲,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终于在新中国迎来50华诞之际,开始把这一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恩格斯曾经说:“人类的历史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追索历史,中国文明跃迁之路有着太多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一代的航天专家大多已逾古稀之年,他们所开辟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 在中国第二颗气象卫星调试发射的日日夜夜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一批被称为“又一代老总”的中年知识分子,在各个岗位发挥了中坚作用。从他们身上可以  相似文献   

6.
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和“四五”运动的那代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人(本文主要指中青年知识分子),突然地在最近几年意识到自己老了,而且这种意识非常的强烈、非常的悲凉,倒不在于年龄形象,也不在于心态,而在于离退休制度的整齐划一的切割使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的比照系统发生了变化,他们再也不是以学生的身份去面对师长了,再也不是“新人”了,他们开始更多地以“管理者”或“师长”的形象去面对刚刚跨出校门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和在校的大学生(即被称为“第四代”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于是许多矛盾都聚焦在这层关系面上(尤其是价值取向。例如第三代常指责第四代“非理性”、“无根性”,第四代则反诘第三代“政治依附”、“无个性”)。正是站在这个角度上,我们认为新的代差已在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和“四五”运动的第三代与没有经历过的第四代之间形成并展开了。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代差主要表现在老三届、后九届、平稳发育届的不同文化背景上。“老三届”(1966、1967、1968年的初、高中毕业生)知识分子现在基本上都在34岁以上,“文革”起始他们多在14至19岁之间。这代青年成长期曾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德、智方面),他们以自己坎坷的经历、丰富的生活阅历及真才实学,赢得了社会的普遍青睐和同情。但是,由于受历史定势的潜在掣肘,他们的新观念中夹杂的旧东西不少,走的也是传统的老路,包括热衷于对西方已成为传统的“现代理论”的拿来。他们在社会上最为得宠,除年龄与中老年人接近些外,还在于他们身上有许多易使社会容忍的东西。因之说以罗中立、高小华、陈丹青为代表的第三代画家是传统艺术一批辉煌殉葬品,是有一定根据的。老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大学生是广大青年的中坚力量,其中的学生党员,更是党的事业接续奋斗的未来主力。因此,必须做好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9,(51)
承载着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澳门终于脱离殖民统治,归燕还巢。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振兴的又一里程碑,是继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方针的又一伟大胜利。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中国人民更加盼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全面实现百年宿愿———“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历经兴衰更替而繁衍不息,一直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国土被侵占,人民遭屠杀,民族面临灭绝的重大危机。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压倒,一批批的志士仁人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常听到一些奇谈怪论,例如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是“为配合形势教育”而伪造的,是“开了个玩笑”;而洋油长期占领中国市场被誉为“百年光辉”,“曾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过巨大贡献”。总而言之,是把我们民族的灾难说成幸运,把耻辱说成光荣。这有点像阿Q主义,但又与阿Q不同。阿Q是遭人殴辱之后,偷偷说一句“儿子打老子”或“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聊以自慰。察其意,似仍以被殴被辱为耻。上述奇谈怪论则不同,是直以被殴被辱为荣。这就好像解放前有些妓女被美国大兵玩弄过之后,竟然以此傲视同类,到处向人炫耀:“我是被洋人打过戳子的!”如果说阿Q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社会民主党内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讨论,中心议题是“社会主义是不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过去社会民主党人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将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悲剧,尤其是希特勒法西斯的统治后,他们认为历史规律是靠不住的,希特勒在一夜之间就摧毁了社会民主党以前取得的所有民主成就;同样,资本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曾左右过现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巨人,毛泽东的一生当如何评论,这始终是中国人关注的话题。虽然对此已有从上而下业已成文的历史决议,但是普通百姓的评说却更多依据的是他们个人的经历、情感和理智。百姓对于毛泽东的公开评论,最早始于文革后期。当人们逐渐从狂热中清醒过来,用自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次特殊的审判。站在被告席上受审的不是别人,而是不久前还握有司法大权的“执法者”——原浙江省平阳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建国,以及原县卫生局副局长王中秋,原县劳动局副局长叶仁昭。这几位在十年动乱期间就曾显赫一时,声名大噪的人物,如今因包庇“派兄弟”、犯罪分子陈昌汉而被押上了审判台。  相似文献   

14.
与海南岛隔海相望的广东徐闻县,因所在雷州半岛地形狭长,内无江河湖泊,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周期性地经历着“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年年有春旱”的恶性循环.这里被称为南中国最大的“干旱特区”.翻开徐闻沉重的历史年历,就会发现干旱给这块红土地带来的巨大灾难.“三月无雨,水贵如珠;六月无雨,草枯禾死;九月无雨,日晒鱼死,红土龟裂,口向苍天,赤地千里,饿殍遍地.”这是徐闻地方志里的一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北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一个“神秘”的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他们长年居住在林海雪原深处,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据历史学家考证,鄂温克猎民就是鄂温克族分支里的雅库特人,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也是我国迄今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严冬时节,正值体猎期。记者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札记》中的《礼运》篇,有一段关于所谓“大道施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情景的描述。尽管它是藉古代传说而附会的一种社会理想,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先进思想家,成为他们为解教人类社会苦难而热烈向往以至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史学界,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优良传统的“大同”理想,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内在因素。本文意在简要回顾一下这种关系,以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7.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过于注重功利,他们认为:只有“得”才是快乐,才是幸福;而“舍”呢,就意味着痛苦。因此,一事当前,他们总是只想“得”而绝不愿“舍”。其实,在“得”与“舍”的问题上,隐藏着许多深奥的道理,值得我们细细探究。先说一个自然界的例子吧——以色列有两个被称为海的湖,一个叫加黎利海(又称太巴列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是在战前出生的一代,他们经历过战乱,受着贫穷和失业的打击,当时的青少年文化可说是一种刻苦耐劳、忧国忧民的心态,谈不上什么享乐主义。现今的新一代,正是在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他们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争与困苦,却享受着香港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闲话温饱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三部曲的第一部:解决全国人口的温饱问题,经过十年改革开放,已经基本实现了。“温饱”这两个字,在许多不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的人看来,也许太平常了,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这算得什么呢?然而对经历过旧时的苦难、了解中国过去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从未实现过的理想。以往老百姓盼望的“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被封建史学家描绘得美妙无比的“太平盛世”,究其实,也不过是大部分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然而这种“盛世”在古代少见得很,而近代中国的100多年,战乱连年,灾荒遍地,老百姓活命求生而不得,还说什么“盛世”和温饱!  相似文献   

20.
近代欧洲的一些经典作家,如雨果、歌德、托尔斯泰等,都非常推崇中国文化。歌德就曾讲过这样一个中国故事:“有一对钟情的男女在长期相处中很贞洁自持,有一次他俩不得不在同一间房里过夜,就谈了一夜的话,谁也不惹谁……”他说的故事虽然比较简单,情节也有点变异,但我们读采仍感到十分亲切,这与春秋时代柳下惠“坐怀不乱”有关。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作为历史美谈,后被用采泛指心地纯洁的人在男女关系方面正大光明。歌德对这个故事十分赞赏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