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欧盟和成员国之间权能的划分始终是欧盟宪政的一个重要问题。经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的《里斯本条约》修改后的《欧洲联盟条约》和《欧洲联盟运行条约》为欧盟和成员国之间权能的划分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据。辅助性原则的适用为欧盟权能的行使建立了"事前预警"和"事后纠错"机制。但《里斯本条约》在欧盟和成员国共享权能的划分以及行使方面仍存在问题,没有为欧洲一体化,特别是政治一体化赋予更多的权能。  相似文献   

2.
人权条款入宪后必然会对我国原来宪法的价值体系和规范逻辑造成影响。从规范定位上看,我国人权条款应该定位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而不是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条款作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入宪后造成现有宪法文本中的人权和公民权的逻辑错位、内在逻辑体系上的不协调。因此,理性反思我国人权条款的入宪模式及其问题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规范难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有限理性、交易成本、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完全合同。在英美法系国家,默示条款制度即是解决合同不完全性的相应制度。根据添加默示条款的依据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事实上的默示条款、法律上的默示条款、习惯上的默示条款。其中,法律上的默示条款又可以分为判例法上的默示条款与成文法上的默示条款。通过考察事实上的默示条款、法律上的默示条款以及习惯上的默示条款,可以看出,主导着法院添加默示条款的实质性思维方式是法律经济学。无可否认我国合同法律体系中存在着实质意义上的默示条款制度,但欠缺体系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本文讨论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机制 ,认为宪法通过宏观上控制国家权力和微观上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 ,形成有机的宪法人权保障机制。历史地看 ,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突出从宏观上的国家权力控制到微观上的正面规定基本权利的转变。我国宪法与现代宪法有暗合之处 ,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所制定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既属于对外交保护领域习惯国际法规则的编纂,又在很多方面属于对国际法的创新和发展。整份草案,突出了对人权的保护,强调了国家在特定情势下对本国国民行使外交保护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1948年以来,韩国的人权状况随着国内政权的更迭和逐渐民主而出现从压制逐渐过渡到有力保障的过程,韩国的人权保障法律制度在其民主化进程中逐步完善并向系统化发展,主要表现在韩国1987年宪法对基本人权的规定,同时韩国加入与人权有关的国际条约,来巩固和加强对人权的保护力度,并且按照相关国际条约向国际组织报告韩国的人权状况,接受国际评论。然而,个人申诉权在韩国并没有真正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迅速增加。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国已从单一的投资接受国转变为拥有投资母国和接受国双重身份。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对外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中最重要的纠纷解决条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我国已加入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近年发展之研究,发现其管辖权不断扩大、偏重对投资者保护,故全面接受其管辖权将会对逐渐转变为投资大国的我国十分不利。我国应在双边投资条约中有保留地接受其管辖权。  相似文献   

8.
法院调解制度中的人权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不是制度本身所引起的。“强制调解”的根源在于对“人权”的漠视,我国应该从重视人权保障的角度改革和完善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村规民约惩戒性条款的静态分析——以人权保障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规民约惩戒性条款是保障村规民约效力实现的必要条款,其中存在与人权相冲突的内容,这折射出了村民自治权与人权的融通和冲突.国家有义务以充分保障人权为出发点,消解村规民约惩戒性条款对人权保障的负面影响,完善国家法在规范村民自治权的运行和监控村规民约惩戒条款的设置、执行和权利救济等方面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0.
11.
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人权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迄今已经签署和批准加入了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多个国际人权公约,但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仍有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我国人权立法状况在近20多年来已有明显改观,但仍然需要在宪法和法律层面加以革新,或创制或修改或废除,以实现与国际人权公约的完整对接,为履行国际人权公约义务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朱利江 《外交评论》2006,31(5):85-90
在过去的60年里,国际法院对国际人权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法的关系方面,它认定国际人道法构成国际人权法的特别法,国际人权法在武装冲突期间并不停止适用。在国际人权公约的域外适用方面,它认定武装冲突的占领当局必须遵守相应的国际人权公约。它首次确认国际法中存在对一切的义务,并举出了一些具有对一切的义务的人权的例子,包括民族自决权、免于种族灭绝的权利、免于奴隶制的权利、免于种族歧视的权利。它还认为领事通知权是一项个人权利,而不是一项国家权利,这有利于保护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13.
妇女人权是国际人权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以及具体行动的影响下,国际社会通过了较多的国际公约保护妇女的人权,但是结合当今妇女人权国际保护的现实,不难发现,当前国际人权法在妇女人权的保护上存在种种缺陷和弊病,国际社会需要继续不断地努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权保护已被普遍地接受为一项国际法原则。探究人权国际保护的合理内涵,分析人权国际保护的必要性,试以人权的国际保护界限为视角,从基础理论和基本结构两个层面,分别介绍人权国际保护的原则和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权条约明示权利限制条款主要针对传统自由权。明示权利限制条款包含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三要素。该三要素从不同的角度来评判缔约国限制个人权利的措施是否符合国际人权条约的规定。这三要素的总体功能是:施加一定的限制性条件,防止国家滥用限制条款侵犯人权,其最终还是扮演着保护个人权利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权公约:人权价值和制度的普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人权公约体现了人权价值与制度的普适化。人权普适化经过了从话语人权到国际人权的历史演变。国际人权公约蕴含的人权普遍性包括人权主体的普遍资格、人权价值的普遍信奉、人权规范的普遍适用。当今国际人权公约的理论视野与西方关于人权与社会的价值预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理论背景主要为普遍人性尊严的哲学基础、自然权利理论的智识背景、自由民主的普遍理想。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权宪章》由《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构成 ,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应对《宣言》的主要方式就是加大宣传力度 ,并且以它为指导完善我国的人权立法和人权司法。应对两个公约则需要 :承认其地位优于国内法 (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 ,接受其实施机制 ,理清两公约与我国人权体制的差异并且采取立法和司法措施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背景、立法精神和逻辑起点等不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存在差异。我国人权宪政机制的整合需要完善国内宪法,发挥解释机制的作用;签署或批准公约时声明保留;正确处理我国宪法与两个国际人权公约的效力问题;人权原则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等。  相似文献   

19.
在人权国际保护中,国际司法机构的诉讼管辖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洲人权法院诉讼管辖与欧洲、非洲类似机构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法院行使诉讼管辖须当事国明示接受以及美洲人权委员会程序用尽为条件.根据向法院提起案件的主体是缔约国或美洲人权委员会的不同,案件审理的具体运作程序而有所区别.法院诉讼管辖实践在对<美洲人权公约>的解释、对受害者提供有效救济、对其他国际性人权司法机构的审判实践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