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六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青少年(未成年人)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积极地分析问题,帮助青少年(未成年人)走出误区,而不是将其推向我们的对立面。本人认为,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具有违法犯罪行为人和受害人的双重身份和法律地位。因此,本文试从这两方面分析“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未成年人)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静 《当代党员》2006,(12):56-58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4.
校园暴力行为成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校园暴力亦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深入分析青少年学生暴力行为的社会成因,能为有效防范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保护学生的健康学习和成长,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青少年犯罪并没有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但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由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存在着青少年犯罪的各种诱因,青少年犯罪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一个高峰期,此后便一直居高不下。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低落的迹象。据统计,青少年犯罪年龄比七十年代下降了2~3岁,13岁以上的青少年罪犯明显增多。在他们中间,70%属于团伙作案,青少年犯罪成员已占到了全部社会犯罪成员的70%~75%。犯罪行为包括抢劫、盗窃、强奸、吸毒、杀人等,可以这样说,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日趋上扬。据丹江口市公安局统计,1999年1月至6月查获犯罪青少年133人,占查获犯罪人员总数的76%,与1993年1月至1994年10月青少年违法犯罪查获犯罪人数总数的14.5%相比,净增加了45%,青少年犯罪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夏庆丰手中的几份材料显示了当前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维权状况的不容乐观. 2004年1至11月,青少年犯罪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38.8%;2004年贵阳、遵义、安顺三市涉及未成年的案件占到全省受案的51.53%.青少年刑事案件比例高、低龄化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等院校,校园暴力已成为一个显性的社会问题,如何控制防范、避免或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是值得省思、应对的现实课题.加强校园暴力预防和应急机制的研究,这对于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7年岁末,云南丽江再酿惨案,女大学生张超将长期包养她的工程师木鸿章杀害并肢解,其惨烈程度引起了社会轰动和广泛关注,张超也被网络称为“女子版马加爵”。张超一案再度引起广大教育人士对青少年犯罪深切的忧思。如何让圣洁的校园远离暴力,还广大青少年学生以明净的天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本刊作了专门调查,并约请有关专家支招,希望能给广大师生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青少年犯罪已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我国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也呈不断上升趋势。面对严峻的犯罪形势,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根本特征,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和谐校园伦理.和谐校园是具有和谐伦理精神的校园,它具有校园政治伦理、校园文化伦理、校园人际伦理、校园生态伦理等方面丰富的伦理意蕴.和谐校园伦理特征吴体体现为:公平正义性、真诚关怀性、创新有序性、绿色生态性等.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人道与和谐协调发展等基本伦理原则;加强校园人文道德精神教育与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制度和管理的伦理建设;发挥师生在建构和谐校园中的主体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团的根本特征,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和谐校园伦理.和谐校园是具有和谐伦理精神的校园,它具有校园政治伦理、校园文化伦理、校园人际伦理、校园生态伦理等方面丰富的伦理意蕴.和谐校园伦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公平正义性、真诚关怀性、创新有序性、绿色生态性等.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人道与和谐协调发展等基本伦理原则;加强校园人文道德精神教育与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加强校因制度和管理的伦理建设;发挥师生在建构和谐校园中的主体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学校的因素、家庭的因素以及社会的因素。因此,预防校园暴力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学校法制教育实效、加大社会教育力度。只有这样,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扩大,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引发各种社会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就是其中一个问题。针对此情况,我们作了初步调查。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谈谈自己的看法。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暴力型犯罪突出。由于青少年犯罪有很大盲目性,通常又表现出智力与体力的不健全,当他们犯罪时,既缺少成人的手段,又缺少成人犯罪的耻辱感和隐蔽性,而是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调查显示,一是有组织团伙犯罪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结拜为兄弟姐…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校园,推进高校文化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构建和谐校园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深刻含义;构建和谐校园应处理好的六个"和谐";推进高校文化建设应着重解决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主体,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重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通过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带动广大学生党员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城乡地区及县城地区离婚案件逐年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在这些地区的这些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犯罪数量呈增长趋势。2006年上半年,我县未成年犯罪案件7起,其中单亲家庭5起,占未成年犯罪总数的71%,这种发展状况不容忽视,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作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重要内容和载体的校园戏剧,因其主体的校园性、参与的大众性、艺术的综合性和功能的多元性特点,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和谐校园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是校园内部各种要素的和谐.和谐校园具有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以人为本的特点,构建和谐校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各种新要求.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工作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西部18所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基于对现状的思考,从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强化师资、以人为本、增加投入等几方面,对西部高校和谐枝园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