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夏远生 《学习导报》2013,(17):34-36
毛泽东的中国性格与虞舜文化精神特质 曾经生活在湖南南部并在此长眠的舜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帝舜有虞氏”。虞舜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化身,被历代尊为“道德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虞舜文化精神对当代中国与湖南有着深刻影响和无上价值。湖南之所以文蕴深、文脉广、文气足,之所以源远流长,无不与虞舜文化的精神特质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哲学透视与道德理性思考□刘成惠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正在走向市场经济体制。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道德,是人的行为规范和自我完善、规范性与主体性、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价值系统。道德价值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立足当下、最为迫切的重大课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新实践,也是当代中国的最宏大“叙事”之一。从形上理性的视角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至少应该开显以下三重道德理性进路:以“感性世界”为基点的实践道德理性进路;以“以人为本”为判据的价值道德理性进路和以“沟通对话”为旨趣的交往道德理性进路。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道德状况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文章从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道德认知困惑与价值冲突出发,分析道德教育的缺失并作出反思,探寻高校道德教育模式创新与建设路径,以期为推进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顾友仁 《探索》2012,(6):136-140,162
中国自古以来便拥有鲜明的道德教育之传统,历代先贤的以成圣成贤为基本追求的道德人格的设计,以整体精神为重要旨归的德育内容之整合,以言传身教为显著特色的德育原则之建构,以知行合一为根本方针的德育方法之凝练,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能够为我国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有效性的增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的道德水平关系着行政活动的成效、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公务员道德体系,对当代中国公务员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的民族性和历史继承性要求我们在当前的道德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要正视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面临的新挑战 ,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加以继承、丰富和发展 ,构建起符合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文化 ,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严庆王跃 《探索》2022,(5):79-95
历史政治学的视角不仅有助于清晰解释当下中国与传统中国的政治关联性,而且有助于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制度及行为的由来。历史政治学的历史视野、经验研究取向和求治导向适用于解释中国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历史合法性与内在机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大一统”政治哲学及政治价值在当代多民族国家整合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党中心模式”凝聚人民的具体方式。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延续了历史中国的国家发展路径和政治经验,是党基于历史逻辑和历史经验建构现代国家、实行民族整合的重要举措,满足了应对当下内外复杂形势、化危为机的现实需求,能够在民族向度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远景探索提供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践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当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并优化民族工作实践,把培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作为长远、根本措施。历史政治学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的研究路径,而作为案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则为历史政治学增添了新的学术主题。  相似文献   

9.
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规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并要求把这些基本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概括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的革命传统道德,是建国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弘扬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德观和新价值观,是宪法提倡的全体中国公民都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  相似文献   

10.
传统道德转化或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耀  高莉娟 《求实》2003,(12):29-30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要为今天的中国取用 ,必须有一个使之转化或融合的过程 ,有一个使之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问题。需确立承继传统道德的新理念 ;对传统道德进行新诠释 ;理性区分和应用传统道德资源 ;研究建设“小传统” ;关注西方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