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系统、严谨的劳动价值学说 ,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它在人类发展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 ,关于商品生产、实现、分配等规律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特别是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相似文献   

2.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量决定;因为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是一个一般的概括。但是,仅凭这种一般的概括,还不可能对“商品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做出完整、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论按劳分配内含的演变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于按劳分配理论的研究无疑是广泛深入和富有成效的。本着求实探新的精神,这里将近些年在学习经典作家光辉思想过程中所得体会笔录下来,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仁。 一、对经典作家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考察 众所周知,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按劳分配理论系统地集中在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一文。马克思写道:“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因此,“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随着科技浪潮和市场经济改革受到了实践的挑战。马克思在说明商品价值量时强调了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现代科学技术不直接形成价值实体 ,但对价值实体劳动量有间接影响 ,它对价值形成的作用最终集中在劳动生产率上。价值受益不等于价值创造。决定价值收益除了价值创造因素外 ,还要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因此不能用价值收益来寻求价值源泉。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看法与说法》作者:李瑞环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书103万字,共四册,1400多个条目,反映了作者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的看法和说法。作者认为,看法是头脑改造过的认识、观点、主张,说法是看法的表达。该书全面地反映李瑞环同志多年从事领导工作的思想观点、工作方法和经验智慧,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可读性,不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读者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6,(5):54-54
作者:张剑荆出版:新华出版社开本:787毫米×1092毫米 16开本字数:400千字内容概要本书由资深国际事务专栏作家、中国经济时报副总编辑张剑荆所著,由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作序。该书从全球视野登高望远,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崛起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在国家间的竞争中,最终落败的嘲家,其失败不是因为制度生产不了足够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生活的时代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从中可以看出,劳动价值论的构成要素包括:价值的源泉——人类劳动;价值的创造——直接生产过程;价值的载体——商品;价值的衡量——劳动时间。要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思  相似文献   

8.
<正> 一、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价值。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概念。知识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主要是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知识。知识经济的定义,根据经合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这一定义已说明知识的价值——知识是发展经济的资本。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知识本身不但包含价值,而且知识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任何一门知识的发现、发明和开发都凝结了人类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因此,知识本身作为劳动产品,包含了价值。而知识的巨大作用,在于它的特殊的使用价值。任何知识,其本质特征就是富有创造力,它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劳动者和物质生产条件结合,将自身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即创造出新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并且创造出的价值远远大于生产或购买此种知识所花费的价值。而且知识本身的价值,不像一般的物质,用一点,少一点。知识不仅可以反复使用,经传播还可以多处同时使用。而且知识使用的范围越大,使用的次数越多,创造的经济价值越大。在传统经济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在生产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为我们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开拓了认识的新境界。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可称之为劳动一般,就这个一般性来说的确不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别,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类活动所共有的。“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因此,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6页)用马克思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随着科技浪潮和市场经济改革受到了实践的挑战。马克思在说明商品价值量时强调了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现代科学技术不直接形成价值实体,但对价值实体劳动量有间接影响,它对价值形成的作用最终集中在老公生产率上。价值收益不等于价值创造。决定价值收益除了价值创造因素外,还要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用价值收益寻求价值源泉。  相似文献   

11.
知识生产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政治学知识生产的本质,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政治实践中提炼并创造知识,不断构建、完善和丰富人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进而间接或直接推动中国政治学自身的发展乃至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同样面临着知识生产问题。从目前中国政治学的知识生产来看,我们需厘清政治学知识生产中的知识创造、知识创新、知识共识、知识传播和知识互鉴五个方面的议题。在政治学知识生产中,着眼于增强知识阐释力,着力提升知识贡献力,正视政治学知识生产中概念、理论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而超越国际化与本土化论争来推动中国政治学知识生产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放眼当今世界,任何人都能日益强烈地感受到高科技浪潮的涌动和冲击,来势之猛是以往历史科技革命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一次真正的全球性的全方位的科技革命,它标志着生产力质变的时期已经到来。 一、高科技时代的挑战 人们曾经用自己使用的物质材料来标志时代,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和高分子时代……;人们也曾经用使用的能源来标志时代,如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和原子能时代……到了本世纪中叶,由于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引起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正在经历着社会范式的转变:从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的工业社会转变到以生产知识为目的和以知识(科技)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分配理论有着极严谨的逻辑与丰富的内容,它以那个先于生产的"生产条件的分配"为前提,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全面透彻地研究了社会总产品、剩余价值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不仅揭示了某些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的特殊规律,而且还抽象出了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所共有的一般规律,因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他的分配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一篇关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中谈到: “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资本论》  相似文献   

15.
董立人 《学习论坛》2007,23(5):12-15
精神产品的社会功能是其社会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它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所承担的角色。精神生产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活动,精神产品的社会功能也有正与负的表现。精神产品的社会正功能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赋予正价值意义,起着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奋力进取的作用。精神产品的社会负功能是指它对人类和社会发展进步起的阻碍或抑制作用,从而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金雁!秦晖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开本:890×1240毫米1/32字数:500千字内容概要社会经济转轨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该书从国际比较角度,分析了东欧诸国经济社会转轨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旧体制在制度变迁中对改革造成的不同影响。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下篇是“没有运动的理论与没有理论的运动:十年来的东欧左派”。书页片断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东西方都在走的道路,这是共性。东欧、俄罗斯是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这是特性。东欧、俄罗斯不同于拉美、东…  相似文献   

17.
作者:帕特里克·迪克松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开本:965×1270毫米1/32字数:17.4千字内容概要该书是被媒体称为欧洲顶级未来学家、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50位思想家之一的帕特里克·迪克松博士所著。作者将未来比做一个正方体,其六个面分别为快速发展、城市、部落化、全球化、激进和伦理道德。这六个方面涵盖了新千年困扰人类的各个因素。作者以翔实的数据、全面的视觉、充分的论证对各种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作者还在每章后附有精心总结的管理挑战和个人挑战,让管理者和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书页片断未来的第一面就是快速发展:速度将决定一…  相似文献   

18.
李乐平 《实事求是》2004,6(6):67-71
社会保障权是社会权 ,这种权利所体现的深层次价值乃是对人作为社会之一员的尊重和对社会公平的维护 ,具体表现在 :社会保障权所体现的利益是社会利益 ;社会保障权的价值目标是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权的终极追求目标是社会关怀。社会保障权具有权利的一般构成要素 :意志自由、利益和行为自由。社会保障权的理论基础有经济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基础和法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类解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均为共产党人所提出的"人类美好生活"愿景。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理论关联与直接的现实关联:一是渊源共生,即两者具有共同的现实前提、问题视阈、哲学基础与党性原则;二是内涵共融,即前者所蕴含的政治解放、生产解放、社会解放、精神解放思想为后者权力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交往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样态启迪;三是旨趣共通,即前者的正确性、真理性、正义性、科学性为后者的现实构建提供了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方法引领。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重温"人类解放"思想、探究"人类解放"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间的有机关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人类自身再生产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内涵,然而多年来这一理论却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这在理论上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把人类自身再生产理论的含义错误地等同于“人类生殖”;二是对物质生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机械、片面的理解。这两者的实质都在于离开社会有机体总的生产或再生产过程去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只要我们深入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完整论述,就不难发现对这一理论的上述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