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妙联贬赃官     
大年三十晚,一个贪赃枉法的县官,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幅对子。上联是:“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下联是:“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居德苑十分廉明。”横额:“福荫百姓”。初一早晨,赃官还没起来,衙门口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还不时有人喝彩:“好呀!写得妙极了!”他听后急忙起身,端个茶壶在院中走来走去,得意洋洋。突然,一衙役匆匆跑来说:“老爷,不好啦!不知道是谁在红对联外又贴了一幅白对联。”他跑出一看,只见那上联是:“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下联是:“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  相似文献   

2.
一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风靡全国、家喻户晓,被推上了“革命绘画样板”地位的美术作品; 一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多,创造中外美术史上神话的美术作品; 一幅使其作者年纪轻轻就声名鹊起、红极一时,年近花甲又身陷纠纷、历经风波,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放手名作     
《党课》2014,(11):125-125
唐德宗贞元十年,韩愈在京城时与独孤申叔打赌,赢下他的一幅人马图卷。这幅画用独孤申叔的话说,“虽有百金不愿易也”,非常不舍;因此,韩愈得之兴高采烈、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4.
向淳 《当代贵州》2023,(20):46-47
<正>“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正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田间地头、车间厂区,绘就一幅幅绿了青山、富了民的乡村振兴新“丰”景。贵州鸡蛋连续多年在大湾区年销售额超10亿元;2022年全省牛羊产业带动农户82.5万户、户均增收2.3万元;2022年镇宁自治县蜂糖李产业总产值达26.1亿元、带动上万户群众走上致富路……“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正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田间地头、车间厂区,绘就一幅幅绿了青山、富了民的乡村振兴新“丰”景。  相似文献   

5.
一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风靡全国、家喻户晓,被推上了“革命绘画样板”地位的美术作品; 一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多,创造中外美术史上神话的美术作品; 一幅使其作者年纪轻轻就声名鹊起、红极一时,年近花甲又身陷纠纷、历经风波。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美术作品。这就是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相似文献   

6.
一位在正科职干了18年的局长;一位先后20多次受到国家环保局和省、地政府表彰奖励的平常人;一位敢和社会的、自然的污浊斗争的硬汉子。他就是方山县环保局局长李补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凡事较真;对自己热爱的环保事业,他也大事小事事事较真。被他“较过“真”的人,在背地里就给他起了个绰号:“老较真”。“老较真”确实够较真的。一次,一名机关干部拿着一摞发票找他签字,李补奎接过发票一张一张仔细检查起来。突然,他翻动发票的右手停在半空。他扭过头,盯着这位干部严肃地说:“这11块钱的锁是咋回事?…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跨入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回归祖国10年来,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社会和谐,各族群友好相处;民生大幅改善;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一幅幅亮丽的成绩单,创造出澳门400多年未有的蓬勃辉煌。2009年12月13日,空军“八·一”跳伞队首次在澳门进行了精彩的现场表演,向广大澳门同胞表达节日的问候,祝贺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祝福澳门的明天更加美好灿烂。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有着近50年的党龄。他从事老干部工作时,被同事们称为“勤快局长”、“贴心局长”;退休后,他奉献在社区,被居民们称为“热心人”、“好心人”;他发明的“红色名片”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金字招牌,白编自唱的“红色歌曲”在机关、学校和社区激荡。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8,(3):1-1
2008——名副其实的中国年。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改革开放走过30载历程;奥运盛火将在北京点燃……一桩桩、一件件都将成为即将开启的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可以说,今年的“两会”,是盛世中的盛会,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铺展出一幅新的宏图。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人,在村党总支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有这样一个人,人们淡忘了他的名字,却记住了他的“大干”绰号;有这样一个人,得到过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党忠诚、群众信赖”的高度评价;有这样一个人,曾获得省劳动模范并被评为“感动龙江”人物;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的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1.
杨子  徐剑 《党建文汇》2007,(5):41-41
于右任虽为一代“草圣”,别人向他求字,他却从来没有架子。191年在西安,一位青年军官请他为自己的下级官兵写一百幅条屏,于右任回答说:“他们为国辛劳,应该写,应该写”。后来他回到重庆后,即写好一百幅条屏,还自己掏钱裱装成轴送到西安。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他以情带兵,做温暖兵心的一盆火;以心带兵,做战士的贴心人;以知识带兵,做战士成才的铺路石。他多次荣获“优秀带兵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新时期爱兵模范指导员”和“新时期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等称号。2002年7月,。他光荣当选“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并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如今,走上领导岗位的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几十年来,受到教育和锻炼不少。在党的80周年纪念中,缅旧怀今,多有裨益。 一、入党后,感到上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对自己的影响甚大。我在广东省委青委当秘书时,书记吴华原是1932年中山大学学生,组织“抗日剧社”;在北平上学,是“一二·九”运动负责人之一;回广州组织“民先”,是广东省委委员,青委书记。我在他领导下,筹建“抗先”,后在总队部工作。在对“三青团”斗争中,他一直坚持指导,坚定沉着。他胸襟坦白,对“抗先”总队长邓明达,我们批评过分,可是他始终对邓明达一再劝戒。他兼管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4.
感动 《求贤》2007,(6):26-26
于右任虽为一代“草圣”,别人向他求字,他却从来没有架子,除了某些他平素不耻为伍的权贵外,不论是政坛名流,还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几乎是来者不拒。1941年在西安,一位青年军官请他为自己的下级官兵写一百幅条屏,于右任回答说:“他们为国辛劳,应该写,应该写。”后来他回到重庆后,即写好一百幅条屏,还自己掏钱裱成轴送到西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 民生视角看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民 《党建文汇》2008,(10):30-31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6.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3,(19):17-17
明嘉靖四年,徐九思任江苏句容知县。任职期间.他在县衙前竖立一座石碑.碑上是刻的他画的一棵大白菜,两侧题写了一幅楹联:“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他在句容九年,为官清廉,自奉节俭,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深受百姓爱戴.徐九思逝世后.句容百姓为了怀念这位清官.捐资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予以供奉。  相似文献   

17.
从1952年建州至今,凉山已走过了60个春秋。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凉山,60年是收获,是辉煌,是巨变。 一条60年的道路,一头连着贫穷、落后、守旧、封闭,一头连着富裕、领先、文明、开放;一段60年的时光,有彝区人民“一步跨千年”的厚重历史,也有“经济跨千亿”的时代风采;一幅60年的画卷,让世界见证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凉山,一个开放发展的凉山,一个跨越腾飞的凉山……  相似文献   

18.
徐恒足 《前线》2013,(4):87-87
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带一幅画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了这幅画,回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整天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发现父亲一直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相似文献   

19.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周令钊先生,今年整整83岁了。在他几十年的美术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精典的作品———新中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50年代初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风景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五四运动》历史油画、巨幅壁画《世界人民大团结》、“文革”后为重建武汉黄鹤楼而创作的彩陶壁画,深圳“锦绣中华”的总体设计……但更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个画家,他还多次与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国大典之际,创作了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第一幅毛主席画像;他的名字还与国徽、共青团团旗和少先队队旗联系在一起;设计…  相似文献   

20.
锦屏之行,我被满眼的绿色充斥着;没人提起、自己竟也忘了打听县名的由来。回到家里满眼之绿早已变成满脑子的“胸中之绿”了,于是便不情愿再去考证。我害怕“屏”字会被演绎成“屏障”,战事频仍的古代料定会有此一说。满满的绿色和“屏”字前面的那个“锦”字促使我想到了“屏风”。是的,绿色的屏风,花团锦簇的屏风。跟王昌龄同时代的杜甫、钱起等诗人不是吟咏过“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锦屏云起易成霞,玉阴花明不知夕”的诗句吗?这可都是描写旖旎风光和美好事物的诗句呀!“屏风”跟诗画的联系最为密切,锦屏之行定能在诗人的手中转换成绿色的诗句,在画家的手中转换成一幅幅翡翠般葱茏的艺术画面,转换成一幅幅古色古香的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所构织而成的画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