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厦门大学著名方言学专家黄典诚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中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上,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通过考证和对大量事实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是:豫闽台千余年前是一家。河南是大多数台胞的祖籍地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1995年8月26日至28日,’95闽台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在福州西湖宾馆隆重召开。来自海峡彼岸的台湾学者和宫庙代表、大陆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的人士近70人,冒着酷暑出席了这一盛会。大家欢聚一堂,带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闽台民间信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尹全海 《两岸关系》2013,(10):59-60
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台办与信阳师范学院联合组建的涉台研究、咨洵机构。设在信阳师范学院、其前身为1982年信阳师范学院牵头成立的信阳地区“台湾同胞祖根问题研究会”,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13)
<正>"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6月16日,第七届"海峡百姓论坛"在福建武夷山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与72个姓氏宗亲代表共1100多人欢聚一堂、畅叙亲情,其中有遍布台湾岛内各地72个姓氏的近600名宗亲代表。开幕式上,现场千人合唱《我们都是一家人》,许多两岸宗亲被浓浓亲情气氛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5.
何少川 《台声》2006,(8):53-55
新建成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计新颖呈现闽南建筑风格,坐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它北依巍峨雄伟的清源名山,南接景色旖旎的西湖碧水,显得庄重而艳丽。馆楼正面那两道橘红色的半弧形屋面斜阶,宛若一双张开热情洋溢的臂膀,欢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宾客,有着不同凡响的独特魅力。这座博物馆焕发的魅力,不仅在于建筑物的外观和宽阔的广场,浑然一体气势宏伟;而且在于它蕴藏着展示福建与台湾关系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难分难离亲如手足的因缘。它为泉州乃至福建,增添一道令世人注目的亮丽的风景线。我有幸参加一年半博物馆筹建…  相似文献   

6.
闽台文化是闽台两地最直接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学文 《台声》2000,(11):32-33
台湾的历史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发史。汉民族从宋、元时期开始开发台湾,到明、清时期大量移民前仆后继的迁徙,为台湾的发展,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而在这部开发史中,福建闽南人则成为台湾社会历史发展最基本的群体成员。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 17世纪 20年代,郑芝龙招募闽南人东渡赴台,围垦开荒,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闽南移民高潮。第二次闽南移民高潮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下令士兵拓荒屯田,扎根台湾。此后,闽南人渡台源源不断。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写道:闽南是“台湾人的根”,说明了台湾人与闽南人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7.
我们一家三口都是警察,虽不是同一个警种,但却穿着同样的橄榄绿。   我是老三届毕业生, 29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到人民警察的行列中,实现了企盼已久的心愿。多年来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当过内勤、外勤,干过文书、户籍,无论干什么都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做出了一点点的成绩,立过功,受过表彰奖励, 1994年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回想 20多年的从警生涯,有成功后的喜悦,有繁忙中的苦恼,有同志间的情谊,有不懈的追求。初参加工作时年轻,精力旺盛,也没成家,一个人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相似文献   

8.
正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孙中山先生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到黄埔去!"成为当时投身革命的嘹亮口号,一批批爱国志士来到广州,一批批革命精英从黄埔军校奔赴战场,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舍命合作,共同挽救民族于危难中。在创校90周年之际,广州黄埔军校迎来了一批批两岸的老兵、学者、年轻人。"天下黄埔是一家",这在两岸的黄埔人中已成为共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黄埔精神"成为今天海峡两岸统一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天下黄埔是一家,这是我们黄埔同学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七个字,但却高度概括了我们同学之间所拥有的共同感情、共同事业和共同目标。近年来,我本人和市同学会与台湾、港澳及海外黄埔同学有着比较广泛的交往和接触。在这些交往和接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天下黄埔是一家”这句话的份量。它不仅被大陆的同学们奉为圭臬,而且台湾、港澳及海外的黄埔同学也非常认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去年11月,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组团访问上海,我们接待了他们,当时访问团与上海的黄埔同学举行了座谈。我记得团长谢元熙将军有一段非常动…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证明,各民族只有在团结与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最近,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国际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就姓氏的根源与中原姓氏历史的渊源进行了探讨.省政协主席林英海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2.
台湾同胞常说:“唐山过台湾”、“吃果子,拜树头”。今天的福建漳州人到了台湾岛,依然可以很容易地用漳腔闽南话随时和当地人拉家常,那一份亲切让人感叹。“离乡不离腔”,虽经百年,乡音不改,毕竟血浓于水!  相似文献   

13.
才彦 《黄埔》2007,(2):1-1
去年,我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收集“抗战墙”资料。当时,素昧平生的黄埔老人张瑜亲自到车站接我,又陪同我一道顶着八月的骄阳前往和平广场查找,给了我很大帮助。面对这位和蔼可亲的八旬老人,我试图拼凑话语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时,老人一句“天下黄埔是一家”,瞬间让我感到所有的语言都显多余,除了感动,竞一时无语。  相似文献   

14.
过年累心费钱,加上春运实在紧张,有一种古老的说法浮出水面:旧历年是一种陋俗,废了才好呢。这种说法真是不新鲜,年纪稍大的人都会想到过革命化春节的口号,即使是1980年后出生的,想必也记得逢年过节,报章上提倡文明过春节,而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发红包、迎财神,都曾被称为陋俗。一个多世纪来,认为过旧历年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为大田县魁城连氏宗祠龙井祠题词,内容为"大田县魁城村誌念——连氏龙井大宗祠",后面落款:"连战敬题",并盖"连战"印章。连战先生为大  相似文献   

16.
据一些科学家和未来学家预测,在未来1000年里,地球上人类将发生巨大变化:  2100~2200年女性逐渐取代男性统治世界,人的平均寿命超过现在的两倍。  2200~2300年,汽车可用人的意志驾驶,电话将不复存在,人们可凭第6感觉沟通思想与情感。  2300~2400年,人口剧增  相似文献   

17.
李全茂 《中国减灾》2013,(1X):56-57
<正>以前总以为,国民党统治下的民国时期社会很黑暗,很混乱,官僚衙门编辑出版的刊物质量高不到哪去,肯定是办刊者为了欺骗群众,收殓财钱,招摇撞骗,粗制滥造。近期,笔者看了一本民国19年(1929年)辽宁省民政厅编辑出版的《民政月刊》,才知道自己原来的推测是错误、荒谬的。他们办刊的宗旨、栏目的设置、内容的选择、工作的认真细心程度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等等,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林上元 《黄埔》2014,(1):41-41
正自2010年以来,"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已连续举办4届,成为两岸黄埔同学和亲属深入交流、密切感情的重要平台。今天,来自两岸的黄埔同学及亲属、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人士紧扣"两岸情·中国梦"这一主题,围绕"孙中山与民族复兴"、"黄埔精神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专  相似文献   

19.
闽台文化     
谭舯 《黄埔》2012,(1):75-77
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台湾地区,与秦陇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儿大地域文化并著齐名。闽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历史衍化中融合伸展、一体多元的重要特征,也印证了台湾地区与福建地区乃至祖国大陆在文化上存在无比深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闽台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1,(6):36-3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影响深远。本专栏旨在从文化类属、思想伦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着手,对中华文化及其在台湾的发展进行梳理和介绍,以进一步深化对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同祖同宗特点的共识,为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