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荣国 《求贤》2009,(11):52-52
我在想.既然官员财产公开已成一种良知.在明确颁布实施有关官员财产公开的法律、规章制度之前,偌大一个中国,有没有一个官员敢于第一个公开自己的财产的?如果有.不论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2.
衡洁 《廉政瞭望》2009,(10):14-16
一个时代接一个时代,中国官员在政坛上走完了一个甲子。 60年风云激荡,中国官员的形象变迁是中国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投影。本刊特梳理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官员形象变化的几个侧面,以纪念时代的脉络和节点。  相似文献   

3.
张鸣 《学习月刊》2009,(3):16-16
2008年年头与年尾两个标志性事件.唱主角的都是官员.一个是辽宁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一个是南京一个区的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前者干的事动静比较大,派人进京拿记者,后者似乎什么都没干.只是开会说了不中听的话,网民们发现他桌子上面摆的香烟,是极品至尊.150元一包的.于是,又“人肉”出了他的手表,他开的汽车.据说都是超级名牌.事态还在发展中,尽管周局长已经销声匿迹.但网民们一点歇手的意思也没有.大有不获全胜。势不罢休之意。  相似文献   

4.
李毅中大概是2005年中国“狠话”最多的官员。这位局长目睹了2005年整个中国此起彼伏的矿难,因此在他的脸上.人们可以看到的痛苦、愤怒和疲惫与日俱增。一次又一次直面血琳淋的矿难,频密的矿难与安全事故,使他的心灵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3,(18):58-59
8月,四川广元一名官员被老人抱腿诉苦,摄影师的镜头里,官员在微笑。随后.该官员解释,照片只是瞬间表情,其实当时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湖北武汉一名官员在处理事故时,也被捕捉到微笑画面。他回应说:“我一直是这个表情。说我笑,我也没办法。”“拍新闻照难,给官员拍照更难。”这是10余年为官员拍照的摄影记者高一鸣的感叹。高一鸣是福建某市党报摄影部主任,在他看来,拍好领导无技巧,关键在于“讲政治”。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中国新闻网发表了一篇评论.题目是“中国最大博士群体在官场令人尴尬”.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质疑道:“中国博士学位才恢复30年.怎么一下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博士教育大国?”博士教育的大跃进,是整个高教大跃进的一部分.充分表明了国家教育领导部门在指导大学研究生教育上存在瞎指挥、政策误导和严重的浮夸风。致使我国博士教育步入误区.导致了博士教育的泡沫化和官员化。  相似文献   

7.
蒋光宇 《奋斗》2007,(8):60-61
王教授是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创新思维研究中心主任。他在给东方希望集团讲课的时候,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请学员回答:“在一个装满了水的杯子里。在保证水不溢出的前提下.还可以再往杯子里放进什么东西吗?比如放回形曲别针,是能放进去三个、五个,还是八个、十个,或是更多。每个人最好能回答具体的数字.看看谁估计得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17):46-48
有人说,万庆良是个庸宫,不管他贪与不贪,其能力也就是当股长的水平;然而,也有人称道。万庆良主政一方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称其为难得的干才。到底万庆良是一个怎样的官员,且看廉政嘹望独家披露。天堂与地狱,只有一线之隔。在2014年6月27日之前.万庆良还是头顶各种光环的明星官员。  相似文献   

9.
佚名 《廉政瞭望》2012,(7):76-76
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师从”德国,经常派人去考察、学习,还进口了大量德国的武器和特工器材.而且聘请德国军事专家做顾问。然而“战争狂人”希特勒一向看不起中国。他认为中国地大物贫,野蛮落后,饿殍遍野,一无是处。而不少受蒋介石、陈立夫派遣到德国见过希特勒的中国官员都很怕见到希特勒,说其个性十分狂妄,说话粗鲁,行动鲁莽。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个战争狂人却被一个中国外交官“教训”过。  相似文献   

10.
李克诚 《廉政瞭望》2012,(16):32-33
在当地人的一片惊愕声中,杨爱金“意外”落马了。这个曾任福州市副市长10年之久的厅级官员,在一生宦途中,曾遭遇过数次“险情”,每次均能逢凶化吉。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在他退休两年之后.一个意外事件打断了他平安着陆的美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据说朱元璋是一位反腐败最坚决的皇帝。他不仅发明了“剥皮揎草”的酷刑来惩治贪官.还推出“四菜一汤”模式来教化官员。  相似文献   

12.
阮直 《学习月刊》2013,(21):14-14
退休的官员首先是人.与公民享有平等的尊严与权力.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他也可以干。但官员作为我们行政体系中的执行者.在某种层面上又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一些发达国家更是这样,每个公民的个体行为只要不是违法的.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国家公务人员除外。政府官员要是在企业兼职,或做了顾问之类的虚职都要遭到质疑.并马上自己辞职。当然.在夜总会把守大门除外,美国高地市的市长一度因“官不聊生”,  相似文献   

13.
司马童 《党员文摘》2006,(12):19-19
一位在中国做生意的德国会司经理回国后在当地媒体发表感言:“在中国。要想办成事。非得与官员打史道。容易的时候,官员一句话,项目立刻通过。难的时候,哪怕一点小事,也得跑断腿。”于是,很多外国大公司最终找到“窍门”.纷纷成立了专门与官员保持联系的部门.  相似文献   

14.
张艳凤 《世纪桥》2011,(3):120-122
陈独秀自幼苦读诗书,学习八股文,先后参加了院试和乡试,在这期间,他对中国旧教育进行了许多思考,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否定,尤其是在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方面,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在借鉴西洋教育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通过研究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可知,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体现在其一生的经历中,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闵良臣 《学习月刊》2010,(11):41-41
今年5月上旬出版的第12期《人民论坛》杂志的封面,赫然印着一个大标题:《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当读了这个标题下的内容后.发现这篇文章把网络与官员的关系以及当前官员如何看待网络的心态进行了比较充分地揭示。不管我们的大小官员。从这“揭示”中到底能受到什么启发.得到什么教训.但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16.
位置学     
易水寒 《求贤》2010,(4):30-30
某官员写了一本游记.附有很多插图.均为他在各地游历时的照片,大多是三四个人的合影,但都没有图片说明。照片上的人,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不认识的,根据位置也能判断身份。作者是副厅级.如果他站在中间.旁边的人应该等于或小于副厅级;如果他站在一侧,中间那个人,就应该是厅级或厅级以上干部。我向他询问了几个我不认识的、站在中间照相的人.果然职务都比他高.  相似文献   

17.
张福宾 《求贤》2012,(2):45-46
兔年岁尾,由市教委、《中国教育报》社基础教育新闻中心主办的王杰、张福宾办学思想与实践成果展示、研讨交流会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张福宾站在培育人才的“制高点”.向他的同行介绍了20多年育人育才的成功秘诀。他倡导的潜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全面成长的办学思想受到教育专家的赏识。的确.近年来.张福宾带领他的团队在培育全面健康成...  相似文献   

18.
“我常常在思考,作为一个校长,我尽到了责任没有?我奉献了最大的爱心没有?我付诸了最好的行动没有?……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已习惯接受这种规规矩矩的典礼,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这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改革……请不要说再见.  相似文献   

19.
代兰 《学习月刊》2010,(21):31-33
自德国人卢安克13年前只身来到中国投身志愿教育以来,关于他的各种猜议从未停止。一方面,我国媒体一向喜欢“高、大、全”的偶像,讨厌活生生的复杂多面的人.来自发达国家的他以乡村教师的身份迎合了媒体的最好想象。于是,卢安克被塑造成为“圣徒”、“白求恩”、“洋雷锋”等等。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彪炳千秋.尤其是他在中国教育史上“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地位至今无人企及。孔子教育思想和实践.即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他做到了教育目标与教学过程的统一、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施教艺术与学习方法的统一、个性张扬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