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实现国内安全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旧复杂尖锐,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非主流意识形态蔓延滋长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以国内安全学为视角,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发展的政治根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控制、完善意识形态安全的法治化治理是新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在意识形态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反对淡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终结等错误倾向。文章从意识形态教育的视角对"意识形态终结论"进行思想溯源,依据意识形态的理论进路来考察"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话语表达形式,论证"意识形态终结论"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3.
按照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中地位的不同,可将意识形态分为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意识形态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因而无法当然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当统治阶级发现自己主导的意识形态不能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时,就必须从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和艺术性四个维度进行深刻反思,以制定正确的意识形态政策,保证主导意识形态真正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包含有新制度经济学对意识形态及其基本取向的认知,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本质不同。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借由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之理论预设、方法论、意识形态基本功用、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理论构建语境、理论旨趣、理论实践目标冲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在如下方面存在问题:理论预设缺乏经验事实支持、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性相抵牾、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用、以非阶级因素为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以西方世界为理论构建的基本语境、以解释西方世界为基本目标、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永恒存在。对这种对立的批判性比较研究有利于清晰认识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以更好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泛化是指泛化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的功能、价值被过高估计,内涵外延得到扩大,超出其范畴应有的边界和限度,扩大了意识形态的范围和存在方式。西方意识形态泛化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大众化、物质化、文化化、符号化,它使人们的主体精神被压制,影响了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丧失了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针对西方意识形态泛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使意识形态建设回归日常生活,防止异化的价值取向,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抵制西方错误思潮,多途径多渠道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的深度融合催生了网络意识形态新样态。当前国内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意识形态理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治理等方面。网络意识形态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共识性、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重复性研究多且创新性不足仍是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研究应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理论规范性研究,实现研究方法多样化,深入挖掘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新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乡村意识形态建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延边州乡村意识形态建设主要面临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不足、乡村意识形态建设条件有限等风险挑战。延边州乡村意识形态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抓好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紧紧依靠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分发挥“1带n”包保工作机制作用;严格依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既要常抓也要长抓。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不少挑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紧紧围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升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治理水平”这三个着力点,进而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9.
陈莉 《工会论坛》2003,9(4):102-103
从意识形态概念的语源学起源、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特征以及意识形态概念与其它相类似的文化现象及概念的区别等方面来界定意识形态概念 ,可认为意识形态概念应归入社会哲学基本范畴之列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工作。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包含形式观、阶级观、批判观、实践观四个向度,这样的解读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有重要启示,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积极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理论地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已成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显著标志;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核心价值取向。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我国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防御力、网络虚假信息传播侵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公信力、多元价值观并存淡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等挑战。要着眼于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争夺的紧迫感,从内核引领、技术致胜、制度保障等方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到当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这是学理探究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趋向的逻辑主线.基于此发现,我国青年意识形态不单单是一种“本体论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型构成”:“多元、多样性、碎片化”的意识形态承认与“单一、同一性、聚集化”的意识形态转向.全景式解读我国青年意识形态生活现状,系统归纳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规律生成,最终实现对“后意识形态时代”青年期待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主要是由内容体系的解释力、表达方式的亲和力、传播群体的示范性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等要素构成。新时期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应加快意识形态创新体系、拓展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与意识形态的契合,使之有效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度,以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略论党的意识形态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引导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所谓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实质上是用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引导国家与社会的意识形态,构建政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在社会利益群体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党对意识形态的引导方式亦需有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性是电影的重要属性。基于意识形态背后的利益斗争与权力关系,电影的意识形态实际指向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利益、实现多元群体价值合法化、提高主权国家国际话语权三个方面。当前中国电影场域主要面临主旋律电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微弱、特殊群体电影意识形态话语分化明显、国外电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力强的现实挑战。实现中国电影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既是逻辑必然亦是现实需要。以加强中国电影价值整合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布力、以提升中国电影市场化和大众化水平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以推进中国电影国际化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这三者是中国电影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构建的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 ,意识形态同政治、经济、军事的结盟 ,凸现出极强的意识形态性。文章结合对当前一些热点问题的透视 ,力图澄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是与非 ,揭示当代意识形态斗争新特点 ,提出高度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应有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除了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稳定性、渗透性、包容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正确认识与深入把握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征,是科学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法律意识形态既是意识形态体系的一个分支,又是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哲学的重要范畴,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法理学、法哲学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理论界对其的研究相对薄弱,表现在法律意识形态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研究不够深入,致使法律意识形态的分支学科地位尚未明确.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视角下,对法律意识形态释义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进行全面展开,能够于法学和意识形态的交叉角度深化对该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开放性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挑战、信息网络化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网络垄断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等。确保网络上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有效转变,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防御能力显得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技术平台和工具。网络虚拟社会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挑战:网络空间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阵地;网络渗透是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模式;网络谣言是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隐患;网络问政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新领域。网络虚拟社会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提出了新课题,加大了意识形态的引导难度。要从理论保障、政治保障、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法律保障和技术保障方面,构筑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