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1982年除夕,我去于是之家里索要他的墨宝。在为我写字的同时,是之老师给陈老写了一纸书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联下附一小跋。时隔多年,我只记得起首的称谓“白尘吾师正腕”及联末的签款“后学是之”,其他的大都记不清了。北京人艺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一般到南京都要去看看陈老。最后一个看到陈老的,是于是之。1994年4月,是之老师携夫人路经南  相似文献   

2.
访陈詠     
韦东 《传承》2003,(1):37
季秋的一天,凉风冉冉,气温宜人。我们一行六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启程拜访博白籍的老前辈、原自治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陈盳,到了区党委第一宿舍,老书记怕我们找不着路,亲自披着外套到门口迎接我们。我们被陈老豁达的胸襟和对后辈厚爱的切肤之情所感动,受宠若惊地随陈老进入其简朴的会客室。陈老住在区党委第一宿舍区27幢2号。那是一幢小平房,红瓦红砖,四周树木掩映,花草茵茵。室内古朴清雅,客厅没有豪华家具,也没有时髦音响,只有一个古老的书柜和一套极普通的沙发,一张陈老常用的且加了褥垫的旧藤椅,一部彩色电视机。墙壁…  相似文献   

3.
当前,改革之风吹遍祖国大地,从经济体制的改革扩展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和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都面临着挑战和冲击。而改革对于民族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更与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和繁荣富强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现状和特点,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对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花老道,是定居大理的生态画家田震琼的网名,在大理的苍山洱海间,他用插画记录自己的生活和自然万物的生生灭灭。“花老道”这个词,其实是北京人对一种常见蝴蝶的俗称。这种蝴蝶为棕色,黑斑,边沿呈锯齿状,很像褴褛的道袍。田震琼痴迷花草,羡慕道家之道,便以花老道的名字混迹植物江湖。结缘花草植物,其实是田震琼中年以后的转变。在北京时,田震琼是做了二十多年酒店服装的设计师,如果不是因为患腰间盘突出被中医治好,从而对《本草纲目》和《滇南本草》有了研究,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许也不会想到去画花鸟植物。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2020,(8):17-18
正已经迈入耄耋之年,但85岁的陈克勤一点儿也没有闲下来的打算。当同龄人大多忙于含饴弄孙、养生保健、休闲娱乐之际,陈老选择了"不走寻常路"。每天,他会准时起床,在用过早点之后,准时坐在电脑面前,认真用键盘把一个个字输入电脑,一写就是四五个小时。对于陈老这个年纪的人来说,用电脑写作是一件既富有"技术含量",又特别消耗精力,还十分费眼神的事情。但他却乐在其中,甘为花灯做贡献,不计回报不问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陈老的精心整理和重新编导之下,一些花灯剧目得以在民间更好地流传,成为当地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28日,对于京山籍港胞郭予华之女周金凤女士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当她从法官手中接过关于母亲郭予华申请执行京山县华侨企业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的和解协议书时,激动不已,心潮难平……港胞有情支援家乡献爱心祖籍京山县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郭予华女士,现有一儿一女在京山生活。怀着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心情,郭女士曾多次借款给京山县华侨企业公司,支持该  相似文献   

7.
如今到天峨县八腊瑶族乡洞里村的人,都不能不惊叹于这里的“花果山”之美、之奇、之壮。就连WFP(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泊尼尔·赫金森女士在考察这个村的果园时也惊叹:“太美了,跟神话中的  相似文献   

8.
去年,"牵手互助"连续几期介绍了赵庆玲女士的生活自理经验,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在我与赵女士的多次交流中发现,赵女士的经验远远不止这些,正如赵女士自己所述:"我虽然四肢三残,但生活上完全能够自理。"这是一个非常不简单的结果,这其中有知识,有智慧,有精神。这三点都具备了,就必定是一个挺挺站立的人。赵女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大教科书,漫长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她把自己在生活中探索的经验送给各位朋友,是她一个美好的心愿。感谢赵庆玲女士的热心!我们将陆续把赵女士的经验介绍给各位朋友。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政协天地》“史海钩沉”栏目发表“1949年,福州八一七前后”一文,文内提到福建近代名人陈培锟先生, 福州市政协香港委员陈坚毅先生致函编辑部,称系陈老之孙, 欲进一步详询有关陈老史料。现就所知, 简录如下,以追忆这位福建近代名人。  相似文献   

10.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接受。 我国的健康保健事业正在蓬勃有序地发展。上海国宾医疗中心院长周雅芳女士,是一位我国健康保健事业方面的先驱者和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经典话题。很多人类学家对文化都做了阐释,而木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于怒族来说,在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中,对木的使用和记载都是极为普遍的,木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已经深入了怒族人的生活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怒族木文化也发生了变迁,本文通过对老姆登村的怒族对木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做出分析,分析木在怒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透析怒族的木文化。  相似文献   

12.
【案情回顾】 张女士与巴基斯坦男子里泽(网名)网恋后,与之结婚生子,结果只见了五面的丈夫音信全无。张女士无奈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并判决两人离婚,里泽支付孩子每个月1000元的抚养费,直至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5,(1)
「水饺皇后」,顾名思义,乃水饺业之至尊至极之人也,天底下除了「水饺皇帝」便是她了。不过,目前还没有出现「水饺皇帝」。笔者这里介绍的这位「水饺皇后」,便是潍坊市住香港政协委员、北京水饺(香港)食品厂的老板臧健和女士。去年国庆节前后,笔者受命赴港采访山东住香港政协委员。在冀鲁旅港同乡会的安排下,我们同臧健和女士在会馆见面,她身着西服裙装。中等偏高身材,身躯虽已发福,行动却很敏捷,眉宇间仍透着一股灵秀之气。特别是她那一口极为流利、轻柔的普通话,让人听起来犹如饮下一杯琼浆似的,香醇隽永。臧健和莞尔一笑说:「在香港没人叫我老板、小姐、女士,都叫我臧姑娘,你们也这样叫我好了。」  相似文献   

14.
杜鹃 《当代广西》2005,(5):40-40
这是近期在网上被热议的一篇文章,作者谭小熊是一个美国人,目前在新东方学校任外教。谭说,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的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相似文献   

15.
吴国祯 《台声》2000,(9):42-43
陈逸松先生于2000年7月5日在美国休斯顿去世 ,享年94岁。噩耗传来 ,令人无限惊愕与感慨。陈老是我们台湾知名人士 ,一生以律师为业。早在30年代 ,台湾共产党遭受日本军政府迫害时 ,陈老便曾挺身为之辩护。因之陈老与苏新、苏子蘅等人士有过生死之交 ,他们都是台湾早年在日本统治下 ,谋求解放 ,具有现代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先知先行者。台湾光复后不久 ,旋即发生“2·28”事件 ,陈老是处理委员会成员 ,用法律为武器 ,和国民党进行了斗争。然而 ,国民党统治的本质注定了事件悲剧的结果。五六十年代 ,陈老在台湾执业 ,广结善缘 ,是…  相似文献   

16.
秋风     
每个人都期盼幸福,但由于幸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识性尺度,所以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就各有差异。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外人看来,他已经生活在无比幸福之中了,但其本人却痛苦的昏天黑地;大家都觉得这个人生活得相当痛苦,但其本人却深深地沉浸在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17.
祝杨军 《前沿》2013,(7):171-174
科学发展观演变的生态伦理意蕴是对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其核心是研究"善",从而在理论层面揭示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本文从"物欲之善""公民之善""生态之善""人之善"和"和谐之善"五个维度分析展开,认为科学发展观是迄今为止最高的伦理形态,从其发展逻辑来看,每一次发展伦理观的变迁,都伴随着一种文化的嬗变,这种嬗变的背后隐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逻辑。  相似文献   

18.
<正>《你在大海中永生——周南京教授逝世周年纪念》一书已由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有限公司出版,吕其颖、梁俊祥合编,总页数375页,并配有周南京教授主要著译及学术活动的珍贵照片。周南京教授毕生耕耘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领域,笔耕不辍。周南京教授逝世后,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有限公司向其遗孀吕其颖女士主张出版周南京教授纪念文集,经吕女士与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主席梁俊祥半年多的共同努力,这本纪念文集终于2017年7月问世。  相似文献   

19.
在海南省博物馆中,收藏着《画报跃进之日本》、《支那战线写真》以及《支那事变》。这些日本画册中,录有很多反映日军在海南军事活动的照片,从另一个侧面有力地揭示了日军侵琼罪行,是研究日军侵琼战争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马惠娣女士是中国最早关注休闲并专门从事休闲研究的学者之一。1995年5月。国家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7月,在于光远先生的倡导下。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研究策划中心成立。马惠娣即是其中一员。这一中心的主要成绩被认为是确立了一门新学科.推出了一个人。“一门新学科“是休闲。而“一个人“指的就是马惠娣。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马惠娣的休闲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