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瑞典模式”认识是随着国内主流意识形态及主导话语的变化而变化的: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到“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从“平等富裕的典范”到“瑞典病”。今天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审视,“瑞典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结合自己传统和历史的制度创新:即意识到市场、私有制对个体原动力发挥的重要性;又认识到社会公平、平等对人的尊严实现的不可或缺性,这同样也是人类一种本质需求。努力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并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努力实现动态中的新平衡是“瑞典模式”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艺学知识形态建设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质主义表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反本质主义通过反思经典知识颠覆传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重构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形态。文艺学知识形态中多元思维方式应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论反思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才 《长白学刊》2002,(1):33-38
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思维作为一种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本质表征,其形成和发展是与西方近代哲学的出现及其“认识论”转向相伴随的。它具有后思性、本质性、批判性、纯思性、辩证性等多方面的内涵。反思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导致了实践思维方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人类遗产与家园生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兆荣 《思想战线》2005,31(6):116-120
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与人类有着脱不了的干系。对它的认识、理解与解释构成了一系列复杂、多样和变迁的结构关系。理解这些关系对于真正了解遗产和对遗产的有效保护至关重要。在现代大规模群众旅游的活动中,各类遗产都面临着人类新的认识和选择,而这些认识和选择表现出对人类自我家园的重新“建构”。同时,这一切也与中国政府所制定的“和谐社会”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躬身自问     
近读美国社会学大师刘易斯·科塞的杰作《理念人》,感悟颇多。知识分子对一些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家,给严肃烦杂的生活事务带来麻烦,而另一些人看来,他们则是“人类的触角”、“社会的先知”。他们所具有的理智是一种摆脱眼前经验的能力,一种走出当前实际事务的欲望,一种献身于超越专业或本职工作的完美价值的精神。正如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写道:“理智是心灵的批判性、创造性和沉思性的一面,智力寻求掌握、运用、排序和调整;理智则从事检验、思考、怀疑、理论化、批判和想象。”犹如有智力的专业人士一般只为具体的问题寻求具体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提示我们要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逻辑关系。人与自然的二元逻辑关系主要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中心与边缘等逻辑体系确立的。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不能彻底摆脱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逻辑关系。人与自然的增补逻辑关系可以通过整合中西方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得以实现,通过“人道”与“天道”的相互增补,“自然契约”和“社会契约”的相互增补,成功完成从二元逻辑向增补逻辑的转换。这种转换消除了双方的压迫、强制和敌意,体现了一方是另一方存在的本质性条件,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周睿 《求索》2012,(11):148-149,181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通过理论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批判,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把现实的批判诉诸实践,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中,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彰显出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在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内在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开展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8.
社会美包括作为人类劳动成果的工艺美和生活美两个部分,共同特征在于:以“善”的形态表现“真”的内涵,其实用功利性相对突出。自然美从总体或本质上看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使本来威胁和限制着人的陌生、可怕和异已的自然界变成了对人有利、可亲,确证人的自由本质的人化的自然界,从而诞生了自然美,它以“真”的形式表现“善”的内容,合规律性中积淀着合目的性。艺术美作为一种物态化的心灵自由的形式,其内容是对社会美的自觉反映,其形式是对自然美的自觉运用,因而是美作为“自由的形式”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9.
张春美 《探索与争鸣》2022,(12):173-180+214
作为一种运用人工智能让计算机“教会”自己不断进阶并寻找新数据以做出判断的“聪明技术”,算法推荐技术内蕴着摆脱人类控制的倾向和“从人指向物”的特定关系模式,具有高度伦理敏感性,并带来认知性与规范性两个方面的伦理风险。应对技术伦理挑战,展开算法推荐的伦理治理有三方面要求:一是以伦理先行的自觉,明确算法推荐的伦理规制原则,发挥伦理原则的路标作用;二是确立分布式道德责任,重塑算法推荐的责任主体,促进算法的负责任创新;三是优化算法推荐的伦理治理结构,展开敏捷治理,实现技术向善与技术赋能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以“无意识”为最基本假设和理论核心而展开的精神分析 ,体现出致力于人的状况改善的基本精神 ,把“认识你自己”这一知识的本质问题 ,从“人是万物的尺度”深化到“什么是人的尺度”问题上。为人的自我理解和对世界的理解寻求一种更加全面的视野 ;为从心理分析走向更为广泛的文化分析开辟了道路 ,让人类重返精神的家园。这一学说的批判性意义 ,为经济人类学透过经济的物质性功能而去追寻其本原的意义 ,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 ,从精神分析角度提出货币的象征性涵义假说、对货币存在的一系列悖论关系的联结 ,把货币分析引向一条历史理解的道路 ,提示人们去关注货币存在中的权力因素 ,为我们理解货币象征存在形式的物质化过程 ,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方法”是一种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方法论。在建构中国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时引入这一方法论,有助于明确和确立主体意识、丰富和拓展研究视角、反思和重构衡量标准。在此方法论观照下,可以发现中国行政学走过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以世界为中心”到“以中国为中心”的转变,即从学习、模仿、套用西方行政学理论,转向立足中国场景、突出中国问题;二是从“以中国为中心”到“以中国为方法”的转变,即越来越强调以中国为观照,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未来,我们要探讨一条“以中国为尺度”的中国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路径,让中国行政学讲“中国话”,也要努力使行政学的“中国话”变成行政学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人类生活方式,内含了人的价值目标和生活方式.当今世界,人类已经步人到生态文明的全新发展阶段,这迫切要求人类建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生态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也有自己的特质,表现出批判性和超前性,它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前进的方向,对主流文化起着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将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发展,因此,在这方面,它理应走在前面.本文试图借用学者佘正荣教授所提出的生态文化教养这一概念来为校园文化建构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以滋养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入”,让他们具备生态文明时代所要求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上 ,人是目的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江泽民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新发展 ,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否进步,是否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类需要,是否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客观上存在一个评价尺度。“科学发展观”从生产力、制度、人的发展三个方面建构了符合社会发展本质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体系,使社会发展评价尺度更加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思维,从性质上看,分为两种:一是“再现性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中本质上不产生新的东西,思维结果未超越旧的知识范畴;一是“创造性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认识或见解,思维结果在常人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这一问题本质上也就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问题所在。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或者说它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差异不在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以“自我”、“自我意识”的“先在”预设为“理论前见”的实践观点的确立 ,而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哲学批判 ,从根本上突破了作为一切旧哲学之“理论前见”的种种形而上的预设 ,把“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即实践 )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 ,本质地打开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维度 ,从而把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荣誉感”作为个体对来自国家和社会褒扬与赞誉的主观感受及自我肯定性的心理体验而言,本质上是个体一种内在的德性,是个体在组织或国家社会参与中衍生的感知体验;其对于个人生活及社会参与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或价值。通过考察青年群体在国庆仪式中的荣誉共识及再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性关怀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实践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范畴来理解会看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先行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导向,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更高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便不是“后天”加给它的;相反,它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先行”进驻中国式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9.
刘长龙 《理论月刊》2003,(12):55-57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性思维,是一种自主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科学创造。批判性思维不仅表征着科学精神,而且表征着科学研究主体的创造力。研究和探讨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对于培养和造就适应创新时代要求的,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知识创新的社会思维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潜思维、趋显思维和显思维。潜思维阶段本质上属于个体的思维创新活动;它具有个体思维的探索性、局部的分散性、隐潜性及其成果的幼稚性。趋显思维体现着个体的思维创新已摆脱了隐潜形态开始转化为走向群体、走向社会化的显性状态;同时社会思维场相由原来的稳定态走向非稳定态的无序性嬗变生成状态,各种创新活动互补交融、传统与新潮相互抗争、科学的伯乐认同与科学蒙难的可能性并存;它具有思维创新的无序性、社会化的公开性和活跃性。显思维体现着对前两个阶段的知识创新思维活动的总结、建构与整合的完善化过程;形成了新的社会思维范式及其功能化运动;它具有新思维的社会有序性、显态性和自觉性。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依赖、依次过渡而辩证统一的,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