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西部和东3省相继领政策之先。面对这一挑战,中部地区情况如何?“不东不西.不是东西”——这句近似调侃的话表明了中部地区面临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2.
选用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内部行业的产值、三次产业从业人员,GDP作为基本衡量指标,通过对中部地区与东部大都市区、东部新兴工业化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同时段的比重、区位商、效率等方面的程度对比分析,显示出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低于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较为重要的第一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率也低于东部地区;部分农业行业、主要农产品也较东部和西部地区低;轻工业行业比东北地区低,部分甚至比西部地区也低。这些都表明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方面呈现出“塌陷”或“局部塌陷”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区域立法协调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吃不开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学者们根据以地域划分方法将沿海和内地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即东部地带基本达到或接近“成熟型”,中部和近西部大体属于“成长型”,远西部则属于“开发型”或“待开发型”。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别,重新高速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快速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紧接着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些对位于中部地区的省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十五“计划的地区协调发展战略及各地区具体情况,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应当是一种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非平衡增长战略,即在东部和中部实行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同步型“的发展战略,在西部实行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一、西部基础设施规划的原则:(1)全国统一规划原则。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必须服从于全国统一的规划,要求重点规划与建设西部与东部、中部之间、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西部地区与国外的运输和通讯通道。(2)重点开发原则。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从主要的运输、通讯通道开始,并逐步沿一定的轴线(如公路、铁路、河流、边界等等)扩张,直至覆盖整个区域。(3)有序开发原则。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5,(3):52-52
编者按: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6省,其区位优势明显,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承东启西、接南连北。近年来,在东部提速、西部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情况下,中部发展问题日益凸现。怎样从“中部塌陷”走向中部崛起?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这意味着中部崛起战略即将启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将呈现“多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本期集中介绍中部地区的相关资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     
没有东部的开放政策,又没有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因此有的人说中部地区是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甚至有经济学家呼吁:防止出现宏观经济格局“中部塌陷”!然而差距也意味着潜力,有想象的空间、有谋划的空间,有发展的空间、甚至还有飞跃的空间。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回击了种种担忧,中部地区不仅没有成为东西夹击的峡谷,相反被誉为中部省份代表的江西却以固定资产投入和引进资金增幅均列全国第一的“江西现象”,唱响了“中部崛起”的强音  相似文献   

7.
区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是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协同的角度,采用熵权法,通过建立我国区域间社会事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物理学中耦合度的概念对协调度进行描述,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的有代表性省份之间的社会事业发展协调度和协同度进行测算,发现2001-2010年间这三大区域内的协调度和协同度均呈上升趋势,且西部地区内部的协调值最高,中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低;对于协同度则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沂蒙山区、闽西南、闽东北地区;中部的努鲁儿虎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秦岭大巴山区、大别山区、井冈山区和赣南地区;西部的定西干旱地区、西海固地区、陕北地区、西  相似文献   

9.
区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是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协同的角度,采用熵权法,通过建立我国区域间社会事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物理学中耦合度的概念对协调度进行描述,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的有代表性省份之间的社会事业发展协调度和协同度进行测算,发现2001—2010年间这三大区域内的-协调度和协同度均呈上升趋势,且西部地区内部的协调值最高,中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低;对于协同度则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10.
蔡思复 《理论月刊》2001,(11):56-57
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来的宏观数据的深入分析显示:从投资效益讲,中部地区投资效益最好,西部地区投资效益次之,而东部地区投资效益下降;从投资乘数讲,东部地区投资乘数最大,中部地区投资乘数正接近于东部地区而是西部地区投资乘数的2倍。比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开发西部、建设中部、调整东部”时期。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建设投资。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具有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所决定的市场优势,我们要把市场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湖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SBM的窗口DEA模型测度出我国2000—2018年31个省份的农业用水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分析我国四大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呈先降后升的“V”型,东北地区农业用水效率下降速度远高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2)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8年我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除中部地区外,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增大,而超变密度是农业用水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表明,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经历了“扩大—缩小”的过程。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三个区域核密度估计曲线呈现“双峰”态势,反映出这三个地区内的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梯度效应,极化特征显著。(4)传统Markov链表明,在不考虑空间因素的条件下,低水平地区很难向更高水平转移,对于中低和中高地区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随之增加,高水平地区呈自我强化趋势。空间Markov链显示,空间因素会影响其周围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尤其对中低水平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与更高水平地区为邻能够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接受外资大国,其内部各个区域在接受外资的结构上却存在很大的偏差。很多调查显示,无论是外国投资,还是港澳台投资,其投资金额和举办企业数都依东部、中部、西部的顺序而锐减。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显示,截至1995年末,外商投资累计协议额中,东部地区所占比重是904%,作为占全国国土面积643%的广大西部地区,接纳外资的金额不足5%。可见,引进外资的不平衡,是导致深处内陆的西部地区经济进一步落后,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外资在东部如此地集中,而西部外资如此地少,除了历史、地理条…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土地面积计102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分别占全国的10.7%和28%;2003年生产总值26349亿元,占全国的22.5%。中部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独特区域优势,是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的必经之路。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成本较低;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是农副产品及能源的生产与输出基地;中部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还是我国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这就是中部,让总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中部!  相似文献   

14.
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心将转移到西北,甘肃则要成为开发西北的纽带和依托,要先行一步。这就把东西部人才交流问题迫切地提到了我们面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其它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和作用,我国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速度方面远远超过了西部,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东部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积聚了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成为大城市土地、人口、就业压力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大城市的高教机构本身也面临着种种发展瓶颈。而中小城市普遍存在高等教育机构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质量不高的情况。我认为,目前推动高教机构向中小城市转移,可以开创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陈郁  杨培林 《西部社会》2002,(12):19-20
我国回族人口的地区分布,一直是西部多,东部次之,中部最少。1953年的“一普”,西部10省区回族人口184万多,比东中部之和还多,占到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52.12%;东部12个省、市、自治区比西部少了近一半,为93.82万人,但比中部要多近20万人,占全国回族人口的比重也比中部高5.32个百分点。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西部回族人口已达572万多,占全国回族人口比重高达58.28%;东部回族人口突破200万,达到209.86万人,分布比重虽比“一普”少了5.19个百分点,但比中部要高1.03个百分点。诚然,中部只有9个省区,回族人口在“五普”已接近200万,应该说,总量可谓不少,只不过相对于西部和东部而言,从占全国回族人口比重看,称其“少而小”。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精细化管理助力美好生活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而且在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对于北京市城市管理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城市病"。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在城市管理方面精细化程度还不够,成为满足人民日益  相似文献   

18.
在地形上自西向东呈三级分布的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则呈现相反的三级。如何促进三级经济的平稳和平衡发展?相对说来,东部具有先发优势,西部具有丰富的资源,那么,中部则可以在东引西联上发挥重要作用。华中在下一轮的经济腾飞中具有枢纽作用,地处中部的武汉素有“九省通衢  相似文献   

19.
张佩智 《前沿》2002,(10):29-31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和自然差异很大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 ,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早已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在总体上都是高速发展的 ,西部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 ,地区发展不平衡 ,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是明显的。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 :1、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不断扩大。从新中国成立至 1978年的 30年间 ,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以现价计算 ,平均增长速度之比为 6 81:6 78:7 2 5 ,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0 4 4个百分点。进入 80年代以后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决定的战略决策。当前各种传媒大力鼓动,热潮已经形成。西部各省都在争先恐后地搞研究、订规划、抢机遇;东部各省在考察如何支持西部开发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利用这个机会更好地发展自己。那么中部呢?中部各地也是态度积极、跃跃欲试的;但是也应该承认,较之于西部各省比,还是显得主动性不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两条:一是自我定位摇摆不定,最典型的是“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地域悲观论,想挤上西部开发这班车,但又怕挤不上去。二是有比东不足、比西有余的自我优越感,尤其是有地域优势论,认为由东往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