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系尾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有系尾之俗,即衣后饰尾或剪裁成尾形。《说文》尾部: “尾,微也。古人或饰系尾,西南亦然”。《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水经注》卷37略同): “(盘瓠之后)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华阳国志·南中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略同): “(哀牢夷)衣后著十尾,臂胫刻之龙文”。今世学者据上述记载,多认为衣后饰尾乃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在其著名的《孙子兵法》中阐述的“用间”理论。在国际上一直为世人所注目。目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情报书籍无不引述。就连法国拍摄的反映现代国际间谍斗争的影片《蛇》的序言,也以《孙子兵法·用间篇》中的名言为导语。外国学者在研究引述孙子的“用间”理论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管理机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管理机构的演变杨立群据《礼记·礼运》上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桧巢”。《韩非子·五蠹》也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因此,...  相似文献   

4.
僰人考     
先秦时期在今川南一带的僰人已进入阶级社会,建有地方政权。《史记·西南夷列传正义》谓:“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汉书·地理志》僰道条引应劭语曰:”故僰侯国也”;《通典·州郡》载:“南溪,故僰侯国也”;《括地志辑校》卷四说:“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庆符县志·武功记》云:“秦时,僰道王据守横江,李冰破之,追北于汉阳山”,以上诸书皆已明载。“僰,犍为蛮夷,从人棘声”,“僰属犍为,音蒲北反”,《水经注·江水》引《地理风俗记》说,僰乃“夷中最仁,有人道,故从  相似文献   

5.
《循吏传》是中国“正史”中人物传记的一种,自《史记》始到《明史》以至《清史稿》大多有之,集中为“循吏”立传。所谓“循吏”,《史记·循吏列传》司马贞《索隐》:“谓本法循理之吏也。”《汉书·循吏传》颜师古注云:“循,顺也,上顺公法,下顺人情也。”由此看来,“循吏”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官吏中那些奉职守法、依理办事的人。笔者读了诸史(中华书局校点本)《循吏传》,深感这是份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循吏”自身,的确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今略陈管见,以企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6.
破壶成亲、魂归壶天——彝族葫芦崇拜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大雅·绵》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 壶即葫芦;瓜亦属葫芦科,也就是葫芦。中华民族葫芦文化渊源于周初《诗·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反映的远古葫芦崇拜。这种葫芦崇拜,越古越浓。中国古代就曾有过“瓜祭”仪式。《论语·乡党篇》:“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礼记·玉藻》:“瓜祭上环,食中,弃所操。”孔颖达《疏证》说:”瓜祭上环者,食瓜亦祭先也”。可见,瓜祭实际上就是祭祖先。直到今天,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属哀牢山区摩哈苴彝村,还有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具有地域、文化的概念。据考古学家于省吾考证:“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就广义而言,“中国”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如《诗·小雅·六月序》曰“《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因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两岸,因此,“中国”有与“中土”、“中州”、“中原”、“中华”相同的含义。清代…  相似文献   

8.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9.
大亲情     
亲情,父子情、母子情、兄弟姐妹情,此乃人之常情,一份珍贵的人间感情。世上还有广义的亲情,或者说是升华了的大亲情——像关爱家人那样关爱“非亲非故”的人们。这是人性人道的至高境界,是更为珍贵和更值得赞美的人类之爱。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吴起,对魏国宰相田文说过这样的话:“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亲万民”,这或许不是最早也是较早出现于史书中的词汇。历史上某些有作为的官吏,也给我们留下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板桥)那样亲民的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部族。《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维。”“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攻战以侵伐。”据《史记·索隐》引张晏说:“殷时始迁北边。”  相似文献   

11.
关于《易》之三义,首先是郑玄提出来的。他根据《易纬·乾凿度》所作的解释是:“易,一名而三义。简易,一也;交易,二也;不易,三也”。而《易纬·乾凿度》的这一说法,考其来源,却是根据《易·系辞》中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非天下之至变,孰能与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等等敷衍而来。  相似文献   

12.
《荀子·劝学》说:“干、越、夷、骆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吕氏春秋·知化》说:“夫吴之与越也,按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越绝书·纪策》云:“吴、越为邻,同俗共土。”又说:“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也有类似记载,说“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相似文献   

13.
考核官吏制度在上古时期已初露端倪。《尚书·舜典》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这就是传说舜带三年考察百官一次政绩,考察三次后,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舜,于是,许多工作都兴盛起来了。《空记·夏本纪》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等史籍有关于夏禹“会计”的传说:日对诸侯的考核是三年一次,其考核的内容是核算各诸侯的贡赋征收,方式是把诸侯召集在某地进行面对面的统一考核。这种定期会集诸侯考核当时已形成严格的制度。《韩非子·饰邪》载:“禹朝诸侯之君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迟至则斩…  相似文献   

14.
<正> “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及其价值观从“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到周天子“命太师陈诗以观民俗”(《礼记·王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与青铜时代同时成熟的文字,由记事、祀神,而进入了言志、咏怀的高级表述层次。于是,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雅·北山》)那一派对奴隶主的颂歌声中,和“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那奴隶们的痛苦呼号中,中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的歌谣总集——《诗经》诞生了!  相似文献   

15.
《涉江》是屈原晚年在南楚的作品,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屈原何时涉江?走哪条路线?其目的是什么?《涉江》作于何时何地?学者们的意见不一。本文想探讨上述问题。 一《涉江》篇名义 “涉”:《说文》:“徒行渡水也。徒行属水也。从水,从步。”《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传》:“由膝以上为涉”。“涉”:即步行渡水。  相似文献   

16.
走出封建的误区——重看中国古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封建”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  把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译为“封建” ,是严复的一个误译 ,日知先生有长篇专文对此作了透彻的论述。日知先生指出 :在上古典籍《尚书》、《易》、三《礼》、《春秋》的公羊、谷梁传中皆无“封建”字样。《诗·商颂·殷武》有“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句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两见“封建” ,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 ,故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曰 :“周之有懿德也 ,犹曰‘莫如兄弟’ ,故封建之。”其意皆指周人的殖民建邦 ,绝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在欧洲历…  相似文献   

17.
屈原《九章·橘颂》作于何时?历来都有争论。清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及近世郭沫若《屈原研究》、谭介甫《屈赋新编》等认为《桔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其主要的理由是:“这里找不出任何悲愤的情绪”,形式上“遵守着四字句的古调,其余的八篇气象和格调都迥然不同”。且根据“江陵千树桔”(《汉书·货殖传》),“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等),谓桔并非江南才有。诗中有“嗟尔幼志”、“年岁虽少”之句,这是屈原的“自喻”等等。我认为这些理由是不充足的。《桔颂》当是屈原在顷襄王时放逐后“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的途中所作。因为:  相似文献   

18.
陪尾考辨     
<正> 陪尾(《史记》作负尾,《汉志》作倍尾,《汉书·地理志》作横尾)之名,最早见于《禹贡》导山篇:“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禹贡》,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地理经典著作。据说是大禹治水之后“任土作贡”而制定的贡法,故名《禹贡》。《禹贡》一书成书年代久远,文字记述又十分的简略(全书分为5章,共1153字),加上几千年以来地名的变更,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因此,研究《禹贡》就成了一支专门的学问,从两汉一直到现在延续了两千多年。在集前人之大成的基础上,近人对《禹贡》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研究的结果表明,《禹  相似文献   

19.
《华阳国志》说:羌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对“昆”与“叟”的命名研究,很有人涉及,这于解决楚民族起源问题正乃一把钥匙。一、昆与卵许慎释“昆”:“同也,从日从比。”徐锴也说:“日日比之是谓同也”,望文生义,不足训。《尔雅·释鱼》曰:“鲲,鱼子”,《郝疏》:“凡鱼之子,总名鲲。”一语启人茅塞。鲲是鱼卵,“昆”莫非是卵么?循着这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布依族服饰千百年来逐渐演变。秦汉以前“夜郎国……其民皆椎髻、耕田”。《史记·西南夷列传》还将这种现夷“椎髻”之俗与西夷“编发、随畜迁徙” 之俗区别开来。《论衡·率性》也说:南越国王赵佗“习越人之俗,椎髻箕居,好之若性”。(晋)《三国志》也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