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岳 《北京党史》2014,(1):51-54
1909年.奉天首富家族戴家房子村老陈家长门又添了个大孙子.他就是被视为陈氏家族未来掌门人的陈卓毅、爷爷陈子章非常喜欢这个大孙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亲自把他送到于家房子学校读书。  相似文献   

2.
正张学思这位大帅府走出的四公子可谓一生传奇。他出身军阀家族,却走了一条和兄弟姐妹完全不同的革命道路;他信仰共产主义,却又与军阀大哥张学良兄弟情深;他贵为公子,却和一位出身雇农的姑娘相伴终生……挚友与良师张学思,1916年1月6日生,12岁时进入奉天同泽中学读书。由于他好学上进,主动接近同学,不久便和同班同学王金竟成了好朋友,他俩经常在一起畅谈理想和人生,成了莫逆之交。  相似文献   

3.
1935年,在锦州有一位被伪满法庭缺席判处25年徒刑的抗日爱国志士,他就是屈亦经。屈亦经,字屈秩然,号屈忆原,1910年生于锦西市连山区高桥镇万家屯。1917年——1924年在奉天省立高桥第四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1925年——1927年在英国基督教会办的锦州育贤中学读  相似文献   

4.
阎宝航,字玉衡,1895年4月6日出生于奉天(今辽宁)省海城县小高丽房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家境贫困,无力供其入学读书,直到14岁还在村里为富户放猪。但是他的求知欲极强,经常偷空到衬里塾馆窗外旁听塾师授课;日积月累,居然能将课文背诵如流。塾师见他如此勤奋好学,便破例免费收他就读。他就这样在本村塾馆接受了几年旧式启蒙教育,后来又读完高小,1913年考入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  相似文献   

5.
杜重远1897年生于吉林省怀德县杨大城子.他15岁入奉天两级师范附属中学读书.每次期考均名列第一.因此,他借助于官费,得以中学毕业.1917年,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和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以官费赴日留学,在日本仙山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陶瓷工业.1923年回国后,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初衷,在沈阳创办了东北第一座机制陶厂——肇新窑业公司.他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实业家,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他所经营的窑业公司很快发展起来.1927年,杜重远被选为奉天总商会副会长.同年,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未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在东北各县  相似文献   

6.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3岁时,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去幼儿园报名,老师问:"您孙子叫什么名字?"父亲哈哈一笑,故意让周围人都听见似的,扯着嗓门高声纠正:"你看我哪这么年轻就有孙子了?这是我儿子!"我站在他高大的身躯旁,像一棵被大树庇护的小苗,一脸得意。  相似文献   

7.
《湘潮》1992,(1)
1950年,谭家述(湖南茶陵人)被任命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艰苦创建防空军的工作。当时,他分到了一套古老而又四面畅通的房子,而全家人口众多,只好用木板隔出许多小房间。有的同志劝他把木板漆一下,把房子装饰得好一些。  相似文献   

8.
名人轶事     
《湘潮》1989,(11)
把住房改作招待所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从朝鲜回国,不久,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党委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他的家自然也搬到了沈阳。后勤部门考虑到邓华将军的地位,特意安排他住在原日本关东军司令住过的房子。可是,邓华总觉得那房子太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13,(11):55-55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字翔宇。1910年春,随伯父离开淮安,先后在奉天省银州(今辽宁铁岭市)银岗书院和奉天(今沈阳市)东关模范学校读书。1913年6月至1917年6月,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1917年9月,赴日本留学。由于叔父逝世,经济上困难.国内反段祺瑞卖国运动兴起等原因,周恩来在日本没有考上大学,后又回到天津,报考了南开学校大学部。  相似文献   

10.
100分与90分     
《党课》2009,(5):116-116
孙子骄傲地把记分册给爷爷看。爷爷说:“我读书的时候,历史成绩总是100分,而你才90分。”  相似文献   

11.
“我离开荷叶坝学校已经40多年了,很多事情都淡忘了,惟独雷锋同学的音容笑貌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我脑海中是那样的清晰,永远也消逝不了。”这是我访问凌小丽时,她向我吐露的心声。凌小丽深情的回忆,把我带回了她与雷锋同学的岁月。雷锋和凌小丽是在回龙塘小学一道启蒙读书的,在那里同学两年。雷锋虽然比凌小丽大2岁,但因他个子矮小,座位一直排在前面。凌小丽就坐在他的后面。两人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回龙塘小学设在刘家祠堂内,因刘家祠堂被拆,雷锋和凌小丽不得不转学,雷锋先后转入上车庙小学和向家冲小学,凌小丽则转…  相似文献   

12.
宫乃泉,1910年8月出生于营口市站前区无神庙街(现菜市街)一个油漆店家庭。他聪颖敏悟,酷爱读书,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在校学习期间,深受医专爱国人士、著名教授高文翰、刘同伦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35年,宫乃泉修满7年学业,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在山东省邹平县、河北省卫辉县工作,不久转到福州市协和医院任外科医师。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省灌南县堆沟港镇,有一个乡亲们的“贴心人”。他几乎“无所不能”,婆媳怄气、夫妻斗嘴、邻里不和、地界不清,一切问题在他那里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化解。他就是灌南县司法局堆沟港司法所所长王立步。2004年5月,刘集村外出打工的赵某夫妇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谁知5岁的小孙子与邻居的孩子在巷子里玩火引着了周围的草堆,无情的大火吞没了这个年仅5岁孩子的生命。失去孙子的奶奶跪在对方的家门口,哭天喊地要对方赔孙子,扬言要把对方一起玩火的男孩也烧死。死者的父母从外地赶回来后,矛盾激化到了极点。这时王立步来了,他深情地对孩子…  相似文献   

14.
黄禹康 《党建》2009,(3):58-59
“你们一年给我写两封信,反映一下乡里的情况” 195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刘少奇大哥的孙子)回乡度暑假。离京前,刘少奇交代他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位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是真正的翻身农民,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敢于讲真话的老农。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13,(19):48-48
狱中精神支柱来自中国曼德拉与中国的渊源,在他早年的开普敦生活时期就开启了。那时候,他白天是一名律师,晚上则是一名业余拳击手,平日里酷爱读书,尤其喜爱《孙子兵法》这样的战略书籍。孙子倡导的"为将五德——智信严仁勇",在曼德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27年的铁窗岁月里,曼德拉深受中国革命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沈广杰 《党史纵横》2012,(5):49-50,46
"奉天美专"是奉天美术专门学校的简称,建于1924年,是共产党员韩乐然创建的专业性美术学校。九一八事变前后,美专毕业生徐延年重新组建,更名为奉天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被日伪当局勒令解散。抗战胜利后,徐延年再次组建,改称辽宁艺术专科学校,不久并入辽东学院艺术系。在奉天美专跌宕起伏的历程中,这所饱经沧桑的美术学校,培育出许多具有造诣的美术人才,为辽沈美术教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受党委派赴奉天  相似文献   

17.
“你们一年给我写两封信,反映一下乡里的情况”195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刘少奇大哥的孙子)回乡度暑假,离京前,刘少奇交代他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位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是真正的翻身农民,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敢于讲真话的老农。  相似文献   

18.
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刘少奇大哥的孙子)回乡度暑假.离京前,他去中南海看望叔爷爷刘少奇.刘少奇交给他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既是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是敢于讲真话的老农民.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13,(10):22
"有一天雨下得很大,爸爸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半夜涉水回家。他对妈妈说,我是国家干部,顾不了小家,就苦了你了。"杨惠菊沉浸在同忆中。夏末,保山坝子依然烈日炎炎。记者怀着一颗敬仰之心来到这里,追寻善洲老书记的足迹,感受他的大爱情怀。场景一: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委会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家的老房子几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坐落在一个山坡上,被几棵高大的  相似文献   

20.
1906年1月,古柏出生在江西省寻乌县篁乡(今寻乌晨光镇)塘背村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古光明是一位乡村私塾先生。因为家境贫寒,古柏很小就被送进外祖父家寄养,他的外祖父名叫梅洪馨,是寻乌大田乡的一个大地主。因为古柏天资聪慧,从小就深得外祖父的喜爱。外祖父让这位外孙和他的几个孙子一起进人位于寻乌县城的新式小学堂爱群小学读书。在学校里.古柏厌恶表兄弟们身上的那种纨绔子弟的习气,而对学堂里那些节衣缩食、勤奋学习的穷学生,则极为亲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