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位于库鲁克库姆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铁干里克,是一个风头水尾的地方,风沙肆虐,环境极其恶劣,这里也是二师三十四团驻地。恶劣的环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可三十四团十连职工方再富1994年从四川老家来到这儿承包土地,一干却是20个年头。他和妻子孙先群一靠团场优惠政策、二靠勤劳,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承包的80余亩棉花,每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多次被评为"五好职工"、"致富能人"。如今,他的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一个  相似文献   

2.
<正>"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是雷锋精神的精髓,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他们以雷锋精神为引领,服务于各行各业。五师八十七团水电站站长乔富贵就是这样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干一行爱一行,一心一意为企业发展职工利益默默地奉献着,站里的职工都亲切地称他为"暖心站长"。2010他调到八十七团水电站任站长。该团水电站共有  相似文献   

3.
农七师一二四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西南缘,上世纪90年代以前,该团林草植被覆盖率不足11%,每年春季都要刮20多次10级以上的大风,风灾严重制约着团场的发展。1991年从新疆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的徐德明被团党委任命为园林科科长兼林业工作站站长,这年他刚满24岁。他上任伊始,干的第  相似文献   

4.
他们是经人介绍组建的家庭,在一起共同生活I9个春秋,他们的爱情结晶——一双儿女都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他们的幸福洋溢在脸上,感染着他人。他们是二师二二三团水管站普通职工龙海一家人。1993年,陈秀均从四川来到二师二二三团,成了龙海家的成员。2004年团场实行土地自理承包,陈秀均承包了100亩土地,有着火一样激情的她起早贪黑在地里劳作,由于当年产品行情不景  相似文献   

5.
<正>来兵团团场创业不到18年,可她却创造了家乡人都羡慕的业绩。当年,她怀揣着一份好奇到兵团"淘宝",来到团场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谱写了一曲多彩的人生。她就是农一师十一团一连土家族女职工陈清香。恋上了兵团团场1992年9月,26岁的陈清香从新疆拾花回来的姐妹们那里听说拾棉花能挣钱,便和丈夫商量,到兵团的团场拾花,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8年。  相似文献   

6.
正五月的二师二十四团阳光明媚,花香四溢。在团场,到处都能听到职工群众感恩的话语……是他为条件落后的团场职工带来光明;是他的努力让团场的孩子走进了双语幼儿园;是他的不辞辛劳让团场退休老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他就是河北援疆干部张伟。"七对一"开启对口援疆新模式2014年3月底,张伟肩负着援疆责任,从河北张家口市来到二十四团。他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就开始下  相似文献   

7.
<正>姜显全是农十师一八八团十连的一名普通机务工人,今年虽不到41岁,但从事农机作业、土地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算得上是团场机务战线上的"行家里手"了。而且,每年他都靠着农机作业和土地种植获得10万元以上的纯收入,成为团场机务工中的  相似文献   

8.
警钟长鸣     
《正气》1997,(7)
警钟长鸣利用职权贪占钱款崔选明被撤销职务离石市阳坡乡原水管站站长崔选明,1990年5月10日,让水管站会计将离石市水利局应付阳坡乡丰义村王家耳骨干坝工程承包人张某的4257元工程款,转到丰义村村委帐户。而后未通知张某,崔于1990年5月16日,以该村...  相似文献   

9.
<正>当你走进农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伊买提,男女老少都会竖起拇指说:"伊买提,他真行,精通维、汉语言,七连的秋产品采收全靠他了"。伊买提,今年50岁,已是儿孙满堂,是焉耆永宁乡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10年前,他和妻子早出晚归地经营着自家15亩果园。2000年,他看着本乡一部分农民一到7月就到团场打工,直到11月带着厚厚的人民币回来,2001年秋,他亲自跟随这些打工队伍来到团场,看到团场望不到边的经济作物摆在那里,等待着  相似文献   

10.
<正>黄健是二师三十六团水管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主要负责全团渠道的测水工作。全团渠道总长437公里,测水点近300个,全部工作都需要黄健一人完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黄健还照顾着单位的孤寡老人周素兰。说起与周素兰老人的相识,黄健一辈子也忘不了。2004年,黄健刚调到水管站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是聋哑人,一个是小儿麻痹患者,他们在20年前因惺惺相惜组建了特殊的家庭。王群英是七师一二九团十四连的低保户,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因医治不及时而落下终身残疾,走路都需要人来扶。王金民是1990年随老乡来疆拾花的河南人,先天性聋哑。人长得高高帅帅的,也很聪明。来十四连一年,他很快就熟悉和掌握了团场一年四季的田间劳作程序,也因此产生了留在团场的想法。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同样长得眉清目秀的王群英。娇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7月14日,一组"在堤坝上举行表彰仪式"的照片被网络广泛转发,并受到网友点赞——为树立榜样、鼓励先进,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对在防汛抗洪一线积极作为、表现突出、做出贡献的110人予以及时表彰奖励。他们当中,有身怀六甲依然坚守防汛一线的副乡长,有连续下水摸排险情数小时的水管站站长,有带领20余名抢险突击队队员日夜奋战在堤坝险段的城管中队队长……  相似文献   

13.
他叫范志明,今年42岁,是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一名普通职工,2005年3月,他带着妻子和儿子从河南濮阳来到了这里,成为兵团百万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在这7年里,使他深深感受到在团场这块热土上,兵团人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几代人的奋斗使得亘古不毛之地变成了万亩良田,并且执着追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他为他是一名兵团人而感到骄傲,也促使他以信念为方向,化知识为动力,铸理想为钢犁,为团场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四师六十二团职工围绕团场城镇化建设,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唱"活了增收致富戏。这几年,该团种籽公司大棚种植户徐建军每年种菜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前不久,大棚种植的毛芹菜卖完,他又赶紧种上了黄瓜、西红柿苗。和徐建军一样,程强等人也靠大棚种植鼓起了"钱袋子",促进了团场职工家庭多元增收。  相似文献   

15.
<正>段吉胜、严琼华夫妇是农二师三十六团林园一连职工,他们俩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精明的头脑和科技知识共同创建了和谐美好的家园,成为"和谐小康家庭"示范户和团场职工学习的楷模。1993年、段吉胜和妻子响应团场的号召承包了15亩梨园,由于当初香梨行情不好,他种植的梨园连年亏损,他还要负担两个孩子上学的学费,一家人连生活都难以维持。  相似文献   

16.
高世宗 《实践》2015,(2):37-38
<正>黄斌,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由于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农牧民都亲切地叫他"老推"。黄斌也默认了这个称呼。他和同事、朋友戏言:"如果将来我死了,生平介绍最简单,就一句话:从参加工作至退休,一直在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个真正的‘老推’"。在农牧民眼中,黄斌是"真心为他们服务的人"2000年,组织上任命黄斌为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带领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租土地进行青贮玉  相似文献   

17.
<正>"我所做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而且都是我应该做的。"二师二十七团五连职工马正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时间回到20多年前,马正荣和妻子从美丽的天府之国来到二十七团这片土地上,成为团场一名正式职工。"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马正荣这样说。2001年,踏实肯干的马正荣被连队职工推选  相似文献   

18.
老徐二三事     
正一提起老徐,团里的人无不知晓,个个都为他竖起大拇指",年近花甲老人见义勇为,只身跳水救溺水幼童"等标题新闻刊登在网络上,如今老徐已经成为团场见义勇为的"名片"。这故事还得从一年前说起。徐桂生是名复转军人,1980年复员后,一直在十二师西山农牧场任职,由于他没有领导架子,和职工一样朴实无华,平日里大家都喊他老徐。2012年5月某一天,徐桂生和往常一样在连队指导春耕春播工作,这  相似文献   

19.
正1994年3月,为支持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支援西部大开发建设,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程红与妻子郑乐珍带着2周岁大的女儿来到二师二十九团九连,这一干就是20余年,也由一个"外乡人"变成了真正的兵团人。在这20多年来,他干过拖拉机司机、拿起过坎土曼、背过粪筐、种植过棉花。多年来,他扎根在团场无怨无悔,依靠团场的好政策,逐渐走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时时刻刻用一颗感恩的心报答团场对他的恩德,受到职工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50岁的杨立润是十师一八三团四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带着妻儿一家四口人从陕西老家来到团场扎根,转眼间已经过去15年了。初来乍到,生产生活中处处需要组织及别人帮助的他,如今成为团场有名的致富能手,荣获过师市"弘扬兵团精神先进个人"、团场"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当年来到兵团扎根后,按照团场土地承包到户原则,杨立润承包的土地面积还不到100亩。了解到杨立润种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