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艳华 《今日浙江》2006,(22):27-28
今年4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明确了建设“法治浙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省纪委、省监察厅作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专门机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忠实履行宪法、党章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从严治党治政方针,坚持依法执纪、依法监察,严格依纪依法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浙江特色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建设“法治浙江”提供政治和纪律保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14,(12):10-15
<正>(2014年12月4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海南,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  相似文献   

3.
李莹 《政策》2015,(2):70-7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必须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决不手软"。案件审理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关口"、"窗口"和"出口",肩负着审核把关和监督制约的重要职能,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  相似文献   

4.
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中共十六大在阐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时,提出了依法执政这一重要原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反腐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杜绝腐败蔓延,需要形成依法反腐的制度性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反腐过程中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三个根本性问题,做到依法反腐,才能长治久安。依法反腐要求有法可依,加强反腐败立法刻不容缓。依法反腐要求执法必严,提高反腐败法律的可操作性。依法反腐,还必须做到违法必究,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相似文献   

6.
《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统筹反腐败斗争国际国内两个战场,对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作出部署,明确了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等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再次重申建设“廉洁之路”。这是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领域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国外法治的重要举措,蕴含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以下简称"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下简称"一体建设"),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将"共同推进"和"一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过程中是高度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是依法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深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基础性的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可谓意义重大。一、高度警惕"腐败文化"的蔓延文化就象一面镜子,它对准什么事物,哪一事物就会被照得格外明晰。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这是我们反腐败工作的基本遵循。腐败,简而言之,就是用公权谋取私利,其核心一是滥用公权;二是谋取利益,包括有形的钱物,无形的名誉、职位等。腐败是各国共有的社会现象,反腐败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腐败是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我们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解决好腐败这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1.
反腐败斗争肩负着双重任务,在不间断的自我完善中担负起社会建设的重任,而法治认同就是反腐败发挥其社会构建功能的着力点。反腐败斗争要与法治社会建设协同并进,必须在清除腐败的同时关注人们法治认同的形成。良好的法治认同应该是以对依法共治的认同为核心,以对法为治体、治为法本的认同为经,以对明德修身、德为治先的认同为纬的立体结构。反腐败斗争中只有形成这样结构的法治认同,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真正发挥其政治清明的维持功能、社会规范的改善功能和思想文化的塑造功能。法治认同联接了反腐败的不同阶段及其任务,把反腐败作为实现社会法治认同的重要抓手,不但是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虽然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如何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与该公约相衔接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关于私营部门内腐败犯罪的规定,从私营部门内贿赂犯罪到侵财犯罪,将其与我国刑法现行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利于我国立法上的完善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曹伟 《小康》2013,(10):31
网络实名举报日益成为公民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的主要途径,如何实现并完成网络举报的长久科学机制?《小康》就此专访了反腐败研究专家何增科网上爆料源于缺乏对反腐机构的信任《小康》:您曾做过《中国转型期的腐败和反腐败》的课题研究,若放在十八大之后高调反腐的大背景之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何增科:改革开放后,中国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转型过程中,腐败的机会大大增加,腐败的动机趋于强烈,腐败现象呈现出多发高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法治博览     
《人民政坛》2013,(10):44-45
法治反腐的阿基米德支点邓联繁在《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24期载文《立法廉洁性评估:法治反腐的阿基米德支点》认为,立法廉评源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我国制度廉评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廉评侧重评估立法内容在廉洁方面的实际影响,立法的合法性审查则侧重审查立法的形式。法治反腐意味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对立法进行廉洁性评估,对法治反腐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决定性,可谓法治反腐  相似文献   

15.
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决定》旨在对接国家层面相关决定的规定,及时理顺本市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的关系。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决定》意在及时理顺本市政府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关系,依法支持相关政府规章顺利出台实施。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地方行政区域的具体实施。在1993年5月召开的省第七次党代会上,中共广东省委正式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廉政监督三个机制",强调要建设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省。1996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强调"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省中的主导作用"。多年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大力贯彻省委《决定》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主动地在依法治省中发挥主导作用,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重要决策部署。《决定》中"科学"、"执行"、"监督"这几个词深刻揭示了惩治与预防腐败的关键。而且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将会出台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新措施,从而唱响了反腐倡廉的时代最强音。因此,在反腐这个重要问题上,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措施,从而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建设新目标。  相似文献   

18.
自1938年党内法规一词提出后,不同时期研判党内法规范围的标准不同.201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公布后,党内法规的范围应当按照其规定的法定标准判断.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的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有社会危害性、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党内反腐败法规应在狭义上使用,仅指党中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层面制定的对腐败行为本身加以规制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被作为法定程序法固定下来,依法决策、合法性审查、责任追究、法治绩效考核必成为领导干部理政新常态。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不断强化依法决策意识和决策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决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起表率作用,努力适应依法决策新常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直击腐败积弊、扶正祛邪,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依法反腐"成为新常态,彰显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腐败与反腐败呈胶着状态,我们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从这两年查办的案件看,从地方到军队、从机关到国企,利益共同体的板块化情况惊人,"塌方式腐败""集团化腐败"触目惊心。同时,随着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