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要辩证理解经济回长方式的法挽l、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都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当前,我国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主要是从总体上要求的,而不是要求所有企业、所有生产过程都不要粗放型方式了。2、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从国民经济总体的战略目标来说,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但就每一个企业来说,是采取集约型生产方式还是粗放型生产方式,主要应以经济效益为准绳,不宜生很硬套集约型方式。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要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定指标或搞强制…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建议王少平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经济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GDP年均高达10.72点,尤其是1994、1995年,经济增长连续两年超出改革期间平均水平,结构调整也出现积极的态势。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质量较低,国有企业生产与经营...  相似文献   

3.
刘嵘 《前沿》1996,(Z1)
试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嵘加快改革步伐,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总体部署能否实现的关键之一。特别是对我区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4.
张美君 《前沿》2007,(6):30-32
经过十年努力,我国经济粗放增长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任务繁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个利益博弈的问题,转变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历史进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有其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根本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这一转变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跨越许多的障碍,克服许多难题,其中遇到的最根本的障碍及难题就是人的素质的问题。因此,跨越这一障碍,提高人的素质,就成为从根本上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重任,同时又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拥有资源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经济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资源浪费问题等。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目标,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制定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和对策,保持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一、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每个领域在实施过程中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不仅是经济增加与提高的方法和形式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运行和经济规律的核心部分。尤其是要上升到文化层面的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中去考察,这样才能透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象,深入转换的本质结构,寻找转换的终极途径,形成转换的时代模式。可见,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文化转换,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崭新且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是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后所面临的基本主题.但就目前我国所处的转型期的经济发展阶段而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多的约束条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矛盾.如集约化经营与劳动力转移和人口就业压力的矛盾;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原有传统产业及所需资金和高素质人才的矛盾;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与各地区产业同构化趋势不断强化的矛盾;产业结构要求不断高度化与协调化的矛盾等.因此,面对转型期中国经济的特点,在近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可能达到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我们一定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并且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基于这样的判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目标,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全局性、方向性的设计和安排。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阶段的新模式,是明示我国经济建设方向的新指  相似文献   

10.
师英杰  李心蕊 《创造》2023,(3):33-36
<正>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创新机制与实践路径方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余年的成功实践之后,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矛盾叠加等系列发展难题,而立足时代背景化解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正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所指出的,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带动社会良性运行才能奏效。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动力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时期,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增长模式转换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既是针对我国改革前增长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又是经济增长过程演进的内在要求。增长模式的转换受到经济条件和体制环境的制约,而经济条件的提高和体制环境的改善又依赖于增长模式的转换过程。因为在追求产值而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12.
一、我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和挑战在新旧发展阶段转换的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往往交织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和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在我省畜牧业发展至少要面对以下难题和挑战。1、畜产品的增产难度加大。过去,畜产品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利用、粗放经营、外延生产为主实现的,这种增长方式的潜力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今后畜产品的增长,不但起点较高,而且已经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2、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九十年代,我国实现了畜产品由供…  相似文献   

13.
吴崇伯 《政协天地》2013,(12):38-38
与公有制经济、外资经济的经济成分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得到的仍然是“次国民待遇”。尤其金融危机过后,在整体营商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究其根源,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限制和障碍: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制度障碍、金融方面的制度障碍、财税政策存在歧视、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等。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快速发展,主要看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实现铁路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傅宗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两个转变的实现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下面仅就实现铁路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问题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不论是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面临着总量增速放缓、质量和效率提升阻碍重重的现实难题,迫切需要探索出三大产业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在产业良性互动中实现三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家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萍在当前探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中,人们大都注重转变的途径与具体对策,较少涉及由谁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然而弄清由谁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体的问题,对加快“转变”具有重...  相似文献   

18.
深化经济改革,促进增长方式转换林岗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确定为今后十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这是在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红 《长白学刊》2001,(5):65-66
知识经济在中国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萌动呼唤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借助中国知识经济的萌动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时候,我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是从经济增长看,我国正在由高速增长、波动较大的阶段向适度快速、平稳增长的阶段转换。我国经历了20年平均9.8%的增长,是世界各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1996年底实现“软着陆”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回升,而是继续缓慢回落,这固然有国际金融风波的因素,也有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但是,这种增长速度的缓慢下滑有可能是一个阶段性变化,是增长平台的下降。也就是说,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