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90周年前夕,《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以“穿越历史与现实的五四精神”为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这是很有学术眼光和现实意义的。这也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是在继承五四启蒙理念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探索而得的启蒙新路。《新青年》同人的分化打破了不议政治的困局,在近代中国诸多社会思潮相博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过程中,五四启蒙实现了从文化立人到革命救国的内涵转变,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创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新篇章。从五四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启蒙经验也必然助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 在纪念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张静如教授指出,五四时期李大钊等先进分子选择、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也在任意传播。当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居少数,信仰民主主义的人居多数。但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强调大众化,因此,在开展传播过程中,要科学认知受众地位,注重受众参与,多和群众开展平等沟通,也要在传播实践中,建立宣传反馈机制,改正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调整传播方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要,提高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方典范。在琼崖革命中,地方党组织的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青年运动的兴起,三者相辅相成、同频共振。富有鲜明时代特色与地方特征的琼崖革命青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海南的传播,广大青年为琼崖革命的胜利及海南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的历史意蕴为当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究竟是通过西化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还是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学之体是什么,而西学之用又是什么?没有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西学还是国学的研究,都是从低水平重新开始的,文化的积累非常薄弱。不能指望在短短的30年间超越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仍然是我们的重要课题。中国的新文化要在广泛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2)
正杨匏安,1896年11月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今属珠海市),是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史称北李南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代理区团委书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中共中央农民部副部长等职。1931年7月于上海被捕,英勇就义。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的杨家大宗祠,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石墙砖瓦加上众多木质雕刻甚显古朴风雅。这里并不是一般的祠堂,  相似文献   

8.
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存在网络传播意识薄弱、传播内容刻板空洞、西方价值观冲击和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为此,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意识,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助推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特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从西欧迅速奔向全世界,它经由知识分子进行广泛传播,并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这一实践主体中被认知、掌握和运用,也随着各地历史条件的不同和本土化的过程不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理念与事实之间不断的冲突与调适成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大众传播的主要特征.当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接受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文章从传播机制角度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等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一百三十五年的历史了。今年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马克思主义是何时开始传入湖南的?传播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有些什么特点?本文试图作些简要的探索。一中国人民接触和译介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半个多世纪之后才开始的。在这个早期接触和译介的过程中,湖南人占有引人注目的地位;同时,全国出版的一些有关著作和报刊,也陆续传入湖南。  相似文献   

12.
龙国存 《人民论坛》2014,(11):188-19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接受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文章从传播机制角度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等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喻跃龙  石小娇 《求索》2013,(6):225-227,177
尽管传统媒体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核心和主流.但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媒体,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理论权威”到“意见领袖”、从“话语权垄断”到“话语对接”、从“理论灌输”到“网络营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康德和福柯先后对"什么是启蒙"这个经典问题所做出的回答,显示了启蒙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启蒙精神也就是批判精神,启蒙不但塑造了现代性,也塑造了后现代性。作为一种批判的哲学态度和气质,后现代性和现代性一样,都是启蒙精神的时代表征,都揭示了主体的生存态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立足劳动群众本位,有助于党在真理内涵、行为主体和传播媒介三大基本维度上更加准确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大众传播与发展。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内在要求,也符合我党历史上的工作实际和基本经验,更是未来推进理论研究、宣传与运用的指导原则和根本向度。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在时潮冲击下走上改革之路,它对民主与科学的呼声从一开始的冷眼旁观到后来充满热情的鼓吹,反映了文化创作企业与文化运动不可分离的互动关系。一、新文化运动初期,与时代存在较大反差的“商务”受到新文化界的激烈批判,迫使“商务”必须做出改革抉择“商务”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出版的开山企业,然而进入五四时期的“商务”却长期游离于新文化运动主流文化圈之外,这种状况引起了新文化界的严重不满和批评。陈独秀首先发难。1918年9月和1919年2月,《新青年》连续发表陈独秀的两篇文章———《质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认真总结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理论,不断创新传播方式,通俗性以专业性为基础,将会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信仰。  相似文献   

18.
杜亚泉:致力于科学传播的启蒙学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丽红 《今日浙江》2006,(13):60-61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一片茵茵芳菲中,坐落在小山坡上的杜亚泉墓显得寂静寥落,四周花开鸟鸣之声,几近可闻。面对略显斑驳的墓碑,虽没有“读罢泪沾襟”的强烈感觉,但一丝怅然还是涌上了心头——在这喧嚣的人世间,杜亚泉其人其名,知者真是太少了,但他毕竟是一位值得我辈自豪的一代乡贤,虽然沙淘浪过,历史的光环却并没有投射到他的身影。依凭理想,顽强治学1873年,杜亚泉出生于绍兴伧塘,也就是现在的上虞市长塘镇。长塘位于曹娥江以西、鉴湖以东,这里群峰罗列,如屏如障,也是古时“竹林七贤”中的嵇康、近代国学…  相似文献   

19.
当前,媒体的融合发展为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带来了新的契机。应及时转变传播理念,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媒体传播阵地,以科学的文化创意,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版物,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由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比较新文化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表明新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键时期,这是外在和内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外来文化的传播,也有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值得重视的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大同思想等,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