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近代的日本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众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近代化过程中,快速而全面地接受了欧洲的法律制度,所以同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法几乎完全断绝了关系.也就是说,日本由于明治维新以来对西洋法的接受,在形式上已完全成为一个立足于欧洲近代市民法原理之上的大陆法系的国家. 但是在接受欧洲近代法的同时,在法意识和法观念上并没有切断同日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法律的联系.可以说,在国民意识的领域直到今天传统的东西仍然广泛存在,并同外来的法制度和法思想有着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2.
<正>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近代化时期由于迅速地、全面地引进了欧洲的法律制度,因此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看,明治以前的日本古代法和明治以后的近代法之间完全没有连续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形式上完全变成一个立足于欧洲近代市民法的法制国家。但是另一方面,接受近代欧洲法的同时,思想观念上又留下了一些日本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法律观念,而且这些传统观念扎根于人们心灵深处,往往和外来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产生矛盾,有时甚至发生激烈冲突,一直延续到现在。于是,我觉得要想了解有关现代日本法律的情况,就必须先要了解这些传统法律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正>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西方文明传入日本,在日本的知识界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即作为日本文化背景的东方文化与新来的西方文化之间的比较考察问题。在近代化与宪政模式的选择上,日本“求知识于欧美,欧化而不同化”,确定了适合日本的宪政模式。从日本近代立宪主义发展的基本轨迹看,其源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欧美立宪主义思想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思想家。其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宪政制度现状的客观评介,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全新宪政思想,也为清末宪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国家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中国的法律制度也踏上了近代化的漫漫长途。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政治等一系列原因,中国法律近代化走向了失败。同一时期,与中国有着相似社会背景面临相似社会问题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发展,法律近代化取得成功,一跃成为亚洲强国。本文将运用对比的方式对中日两国法律近代化过程进行比较,尝试探究清末中国法律近代化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日法律文化近代化之若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与日本在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历史传统、文化观念等诸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两国法律文化近代化的结果大相径庭:日本的法律文化近代化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个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驾齐驱的法治国家;而中国却归于失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日法律文化近代化之形同实异,也对中日两国法律文化现代化走向发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严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主要的启蒙思想家”,他把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自由、平等观念引入中国法律思想领域,并运用西方18世纪、特别是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法学观点,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及其腐朽的法律制度,论证中国变法图强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建立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对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作用。这对于中国近代法律思想领域中反封建的民主思潮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从封建主义法学转变到资产阶级法学的新阶段,促进法学的中西融通,都起了重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严复开创性的工作与沈家本为促使中国法制近代化的修律实践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近代法律史上的一幅绚丽图画。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外交官和思想家。他所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法律制度的状况进行了客观介绍评论。该书对日本成功移植引进西方的宪政思想和制度的评介,对清末宪政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一、现代日本法的双层结构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出于修改不平等条约和促进社会近代化的双重目的,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模仿法德等西方国家制定了宪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典,从而在立法上完全抛弃了以继受而来的中国律令和日本封建武士统治习惯混合而成的传统法律制度,建立起完全西化的法律体系。这些从西方继受而来的法典规模  相似文献   

10.
中日法制近代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法制近代化的含义及特征“法制近代化”是个宽泛而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 ,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 ,有必要先对这一概念作一探讨。首先须明确 ,所谓“近代化” ,指的是哪一历史阶段的现象。从有关论著中可以看到 ,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按史学界对历史阶段的划分 ,将近代作为不同于现代的一个阶段 ,赋予近代化以不同于现代化的含义 ;另一种则把近代化与现代化合为一体 ,称之为“近代化” ,或“现代化”。① 笔者认为 ,这类概念本来就没有如同自然科学的概念那样严格的含义 ,两种用法均无不可 ,关键是看研究的对象及研…  相似文献   

11.
“法律”语义的演变过程能够标记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从词源上来说,“法律”是中国本土化词语,但是其语义却在外来法律文化的冲击之下,发生了两次重大演变。第一次演变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礼逊、卫三畏等传教士将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文明引入中国,将古汉语中的“法律”与西方“law”的语义对应起来,打破古汉语“法律”语义的封闭系统;第二次演变是在19世纪末20纪初清末法律移植的过程中。随着大量日本法律工具书被译介到中国,“法律”语义再一次演变并得到当时社会自上而下的认同,影响极其深远,“法律”语义完成了近代化定型。“法律”作为最为核心的法律术语之一,准确细致地描写其语义近代化演变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法制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序幕。但是,中国的国家形态,却并未与时代同步跨入近代,成为一个近代的国家。法律形态是国家形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和近代中国的国家形态一样,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走过一条曲折而艰辛的道路。 西方列强的鸦片毒品和新式船炮,不但打开了古老的中国海关大门,也打破了几千年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其法律仍然是建筑在封建纲常伦理之上,适应封建专制需要、保护宗法等级和“礼”所规定的统治秩序的封建法律,诸法合体、行政司法混一。它与西方资产阶级法律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时代的差异。由这种差异,带来观念上的冲突。儒家化法律走向近代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的四种阻力:①权力机制——封建国家政权的存在,国家政权的更迭或更新,是法律近代化的前提。②传统法观念的顽梗,新法观念的欠缺,严重阻碍法律近代化的进程。因此,法观念法意识的更新,是法律近代化的重要条件。③立法机构——没有民主的立法机构。民主化的立法机制是法律近代化的必要条件。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重阻碍法律近代化的进程。近代工业、近代商品经济,是法律近代化的基础。结论:中国法律,只有消除这些阻力,才能脱下古典装束,换上近代新衣。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明治维新以后才形成近代国家制度的。日本现在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在继受西欧尤其是德国法律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又大量吸收了美国法律。因此,对于英美法、德国法、  相似文献   

15.
布莱克斯通与英美法律文化近代化何勤华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法律近代化并且获得成功的国家。早在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它就通过国会制定新法律和改造封建时代的旧法律这两个途径,来创建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发展的近代法律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英国...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家就以强力介入产业,政治家和与政界有关系的商人紧密结合已成为传统,而且为了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各国进行竞争,政府依靠所谓“产官结合体的殖产兴业方式”来急速发展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继承与发展了这个传统,为了垄断资本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国家与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19世纪中叶前日本的国家与法从18世纪终了至19世纪初,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军舰为寻求国交而来日本时,欧美人才知道在日本有两个皇帝和两个首都。一个皇帝住在江户,对日本实行实际的统治,他被称作将军或大君,他的政府被称为幕府;另一个皇帝住在京部,是名义上  相似文献   

18.
清末法制近代化为什么失败——从中日比较的角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中国法制近代化是晚于明治日本法制近代化几十年的历史进程 ,但即使如此 ,前者的成果显然远远不及后者。两个国家后来的政治法律制度发展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尽管清末法制近代化是否完全失败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但是 ,清末法制近代化何以不及日本明治时期的法制近代化 ?这却是一个非常有深意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法学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历史、社会、政治、文化问题。对此 ,作者以较为充分的资料和颇为深刻的思考从不同层面做了阐释 ,或许能够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清末官制改革中的大理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法制近代化肇始于清末司法改革。其中 ,按照西方“三权分立”的理论框架 ,实行司法与行政分立 ,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司法体制 ,揭开了中国近代司法体制改革的序幕。筹设大理院以及各级审判厅是司法独立运动的核心 ,也是清末官制改革的重心。本文在清末官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分述大理院的筹设过程和筹设中的问题与不足 ,考察了司法权限划分中的部院之争 ,以此揭示出中国法制近代化艰难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引言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是一个与西方近代法无缘的封闭式封建社会。尤其是明治政府以前的德川幕府是以地方武士为中心的政体,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强权政治和军事手段在亚洲取得了稳定的滩头阵地后,于19世纪中叶开始觊觎日本。英国、沙俄、法国等都试图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大门,但未能成功。1853年,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培理(M.C.Perry)受当时美国总统费尔摩(M.Fillmore)派遣,率舰队开进东京湾内的浦贺港,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开港通商。当时的德川幕府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封建政体即将瓦解的双重危机,在维持独立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