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须从制度建设方面入手,通过加快住房保障立法、明确住房保障的政府责任、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及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等措施来实现住房保障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健全立法,明确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和问责监督制度。制定合理的住房标准,适当增加保障房建设规模,健全个人信用制度,采取住房梯级消费与分层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住房制度是伴随着我国住房体制的改革而发生变迁的,从建国到现在的60多年时间内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当前我国公共住房制度中还存在着地方政府建设公共住房的内在动力不足、公共住房建设资金匮乏、没有专门的公共住房管理机构、公共住房进入及退出机制不完善、公共住房政策导向不清等问题。必须通过加快公共住房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公共住房的管理、建立公共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创新公共住房投融资体系、开征存量房房产税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随着住房制度改革而发展形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中制定了以出售公房为最主要方式的改革措施,形成了以建立住房市场化分配制度为目标的住房制度,构成了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制度基础。之后由于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中获得了巨额的财政与政绩绩效,住房买卖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但住房租赁市场被长期忽略。虽然近年来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得到重视,并被视为对住房买卖市场实现了有效替代。但由于利益捆绑下的路径依赖效应,地方政府并没有投入太多资源来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而住房租赁市场长期处于无序、不规范发展,使其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境,住房租赁市场仍远远不能形成与住房买卖市场并重的局面,这需要政府与社会多方发力,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要政策,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贯彻执行。史密斯模型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执行环境四个方面。政策本身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首要因素,执行机构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根本性因素,目标群体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内在动因,环境因素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用行政手段为社会的住房弱势群体提供适当住房,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水平的一种制度。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由于发展水平所限,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通过借鉴世界上几个典型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提出建立适度的住房政府干预制度、健全法律制度、采取多元化保障方式等手段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7.
"住有所居"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民保障其生存并维持其尊严的最低限度生活之权利。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多元化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了覆盖不同层次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体系,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对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我国住房保障行政的法治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住房市场改革以来的发展路径看,地方政府在住房市场上典型的变化在于从过去的行政执行主体转变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主体与经济调控主体,进而成为地方经济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一方面地方政府是住房市场的参与者,是住房经济运行过程土地一级市场上土地资源的唯一提供方,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是住房市场调控政策的执行主体,是市场的裁判者。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权力和义务两方面的基本倾向刚好相反,由此便构成了两者之间相互博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廉租住房制度是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南宁市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廉租住房制度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由于南宁市廉租住房制度的建设时间不是很长,在运行中还存在着保障覆盖面重叠交叉、退出机制的难操作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南宁市应建立统一协调的保障性住房的法律法规,正确引导城市居民转变住房消费观念,完善廉租房制度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对满足民众的住房需求、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现阶段,住房保障体系构建面临着资金匮乏、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供需矛盾突出等诸多困境。住房保障制度应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政府应承担相应责任,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南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康发展重在政府,也责任在政府。要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把保障性住房打造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的加快,朝阳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和常住人口数量大幅增加,社区警务工作面临基础信息底数不清、安全隐患突出、矛盾纠纷多、防范水平低的问题.公安机关要紧密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推进社区警务站建设,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人物技防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努力为社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3.
廉租房建设存在巨额资金缺口,而廉租房租金微薄,即使加上政府补贴,投资回报率也非常低,对社会资金鲜有吸引力。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巨大,利用效率极低,如果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构建公积金廉租REITs模式,可以在保证住房公积金缴存户状况至少不恶化的前提下,破解当前廉租房建设资金匮乏的困境,使地方政府与低收入家庭状况都可获得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宏观调控对于解决房地产市场中的问题产生了一定效果,应继续加强调控。住房市场化与住房保障之间存在互补和互替关系.地方政府应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住房保障以大力支持。保持房价基本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今后的房价趋势将呈现稳中有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没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是住房公积金货款健康发展的最大潜在风险,要加强和完善公积金货款风险防范的手段和措施,首先应完善货款工作操作管理程序,其次应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制订贷款政策。最后,应建立起多元化、全方位的住房金融管理体系,并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地方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方式与效果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建立双向互动式的沟通机制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在行政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双向互动式沟通机制的四大路径:建立多元化沟通渠道,完善信息传递法制和制度建设,弱化信息沟通的行政化和形式化,转变地方政府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7.
廉租房制度的实施切实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但在全国经济迅速发展,移民城市加快推进的情况下,强大的保障房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暴露了廉租房制度运行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覆盖面不足,资金缺口大,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参与不够等。本文基于对青岛市的实证调研,汲取青岛市的成功经验,从政策理念、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等角度出发,在政府认识、融资机制创新、动态管理的建立和法律规范的健全等方面就完善廉租房制度进行多维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廉租住房保障退出机制存在不少问题.为合理利用有效的住房资源和社会公平,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廉租住房保障退出的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监管制度,不断提高住房保障对象劳动力市场能力,并采取不同的住房保障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限价商品房政策是我国现行梯级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家层面尚缺乏统一的相关法律法规,各地政府在限价商品房政策的制定与实际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备、准入及退出机制不健全、定价机制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等问题,故制定《住房保障法》,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相关机制乃当下保障限价商品房制度良性运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保障公民居住权是政府最基本职责之一。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大量外国住房保障资料的基础上,阐释了外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价值内涵,总结了其发展走向,以期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