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2月15—22日,我省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赴地震灾区慰问演出。此次以“送农家欢乐、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文化列车在广元青川、元坝,绵阳北川、江油、平武,德阳旌阳、中江、罗江等地震灾区巡回演出13场,为灾区送去浓浓的年味和欢笑。  相似文献   

2.
新生·印象     
三年来,灾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记录着一个民族化解苦难、领悟坚强、走向新生的过程。废墟之上,重建的大旗迎风摇曳,民族的脊梁坚韧挺拔。汶川、青川、北川……一座座“伤城”走上重获新生之路。  相似文献   

3.
晏青 《当代贵州》2009,(12):55-55
5月30日,“中天城投·慈善·真情之旅”大型公益活动在贵阳市云岩广场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来自地震灾区四川青川的30名儿童。这30名青川灾区儿童将与此次活动招募的30个爱心家庭共度“六一”儿童节。  相似文献   

4.
浙江嘉兴是革命圣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就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嘉兴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召唤,倾情援建青川灾区。在援建青川灾后重建的每项工作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船精神”在闪耀……  相似文献   

5.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0,(20):42-43
2010年是"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值此"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要时节,中共四川省委党的建设杂志社承办了"全国党刊四川地震灾区集中采访活动",全国各省市(直辖市)30多家党刊社,近百名记者到地震灾区集中采访,记者们走北川、访汶川、看安县……两年过去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惨裂场面仍然令人震撼!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令人敬佩!灾后重建的喜人景象令人吃惊!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年多来,四川人民奋力建设灾后新家园,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本刊记者见证了"汶川奇迹",实地采访了灾区群众,通过本刊把灾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创举介绍给我区读者。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年前,四川遭遇了那惊天动地的劫难,举国哀痛,亿人痛哭;五年后,地震灾区经济腾飞、教育花开、民俗灿烂、产业发展。近日,本刊记者沿着都江堰、汶川、北川、青川一路踏寻,一路感受,一路惊叹。成灌快铁从金黄的油菜花地里疾驰而过,南桥边游人如织,巍巍青山为证,都江堰,这个国际旅游城市正敞开胸  相似文献   

7.
孤岛印象     
邓子强 《廉政瞭望》2008,(10):58-58
地震后封闭了34天,马公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岛。 马公是一个乡,幅员63.8平方公里,隶属青川县。 青川很有名,因为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摩天岭与龙门山交接处的三大地质主断裂带全部横贯青川,天裂地摧,山崩河变。  相似文献   

8.
陈红  赵俊涛 《当代贵州》2010,(20):23-24
<正>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两年前"5·12"大地震时,这些地名伴随着大地的震颤和疼痛,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个国人的心里。每每想起,心都忍不住一阵抽搐。2010年9月13日至16日,我们参加全国党刊四川地震灾区集中采访活动,在阴晴不定的几天里。  相似文献   

9.
2008年“5·12”特大地震给巴蜀大地造成的惨烈灾情不可想象,更让山川秀美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经历了包括唐家山堰塞湖等在内的四重苦难。在中央作出“18个省(市)对口援建四川灾区”的决策后。北川灾后重建工作迅速、高效、科学地展开。  相似文献   

10.
在灾后重建中,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摆在地震灾区和援建省(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深切感受到以剑阁县和绵竹市棚花村为代表的灾区重建充分挖掘了当地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震毁了北川的美丽家园,也震毁了基层组织。全县党员遇难720人、村(社区)基层组织干部遇难76人,141个基层党组织严重受损、27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垮塌或损毁。面对这一艰难局面,北川县基层组织工作及时跟进,通过“三保一抓”基层组织的做法,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激发了灾区党建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在汶川大地震六周年之际,记者回访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三川"之地——青川、北川、汶川。时隔六年,俯瞰昔日满目疮痍、举国情牵的地震灾区,新民居鳞次栉比,新城镇、新村庄欣欣向荣,新学校、新医院设施完备,新企业、新园区生机勃勃,道路崭新、交通发达,龙门山脉山青水秀……大地处处美丽和谐,又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相似文献   

13.
高层声音     
《当代贵州》2009,(2):8-8
全面重建灾区群众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2008年12月27日至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考察四川地震灾区时强调,四川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加快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把握好加快进度与确保质量、加大投入与厉行节约、  相似文献   

14.
候德苹 《世纪桥》2012,(5):138-139
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蒙受巨大损失,农村受灾面积大,农民损失惨重。在灾区逐渐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之时,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本文通过对“社区”概念的理解,界定了震后四川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和内容,并针对其特殊性,提出震后四川农村灾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四川极重灾情给安置工作造成巨大压力。为了保障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的基本生活目标,各地立足实际采取了多种临时安置模式。可以说,各级政府在安置方面制定的每一个决策,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笔者通过深入四川绵阳(北川和安县)、广元(青川)、德阳(绵竹和什邡)、成都(都江堰和彭州)、阿坝(汶川)等重灾区和省厅局调研,对汶川特大地震多种安置模式进行探析,希望由此可以反映各级政府在大灾中的应急应变能力,并时令后有效提高各级政府防灾减灾能力,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应急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盛夏时节,我们又一次走进了“5·12”地震灾区。从北川到汶川,从都江堰到绵竹……如今的四川地震灾区,一幢幢由“特殊党费”援建的崭新农房装点山乡村落,一棵棵劫后新生的草木见证灾区巨变,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争相诉说党恩党情……  相似文献   

17.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为了一个共同的使命,他们来到了地震灾区。在灾后重建这个艰辛的“战场”里,他们释放能量,经受考验,和灾区干部,群众一起并肩奋斗在重建一线。  相似文献   

18.
党建     
<正>雅安新村重建要升级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石棉县挖角乡七里坝是大渡河畔的一个藏族村落。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党委按照群众自愿、政府引导、一事一议等原则,成立了自建委员会,全面负责土地、资金、房屋自建和旅游合作社建设,打造升级版的农村。(图/新华社)  相似文献   

19.
吴旭 《党建》2010,(8):46-46
雅安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六个重灾市、州之一,在灾后重建中,我们一手抓物质家园重建,一手抓精神家园建设,两年多来,雅安的"物质家园"已初具规模,"精神家园"也生机盎然,基本实现了灾区群众"物质生活充实富裕,精神生活幸福满足"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北川,新起点,新希望。 两年重建,羌乡大地创造了一个义一个奇迹。 从“大禹故里”——北川县曲山镇凉风垭分道右行上山,车行一公里,绕两处弯道,即可看到一幢幢掩映在茂密果林之中的羌式石砌碉楼和木质吊脚楼——这就是紧邻北川老县城的石椅村,因山形酷似一把石椅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