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晓云 《行政与法》2007,(10):56-5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济的新型农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高静 《行政与法》2009,(11):63-65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因素较多,一是对农业投资幅度小,保障性措施少;二是种植、养殖方式和规模比较传统,农民增收速度慢;三是为农民提供的致富信息少,农民在寻求致富之路上有时求助无门;四是农民扩大经营规模缺少相应的资金扶助;五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国家以法的形式颁布相应的政策,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农村,就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开展技能培训和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只有大力推进农民的现代化.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才能让现代农业的各项要素顺利注入田野。在发达国家,一位农民可以熟练操作多种农业机械.读得懂各种农资说明书,可以顺畅地与农业技术人员交流沟通。所以,必须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接受农业技术的能力。根据农民知识结构层次的多重性,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受到其主体的农民的整体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制约,要有相适应的农业人口智力结构作支撑,于是,能否建立起一个健全有力的农业教育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出现过严重的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教育在专业、内容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以及“三教”统筹等诸方面,相应地进行了规模很大的调整和改革。这种调整和改革为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强一线农业科技力量,切实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培养创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党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村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我国农民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知识结构,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都存在较大差距。加快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强农村道德发展建设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静 《行政与法》2008,(3):51-5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且要提高农民(农民工及子女)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业能力、法律意识、思想道德水准、身体素质等,以期促进和谐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各种思潮时起时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转变为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并不是对立或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中国农业的伟大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权益一方面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民权益受到损害,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从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权益的关系角度加以分析,只有看到新型城镇化利大于弊,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把握的五个着力点,即以农村启蒙为先导,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农民致富为核心目标,以民主管理为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高立群 《行政与法》2007,(10):47-49
吉林省作为产粮大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发展现代农业是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强化工业拉动推动吉林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确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新农村需要更好地发展农村教育,为此需要增强对农村教育的作用与地位的认识,需要城市和社会各界丰富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理解.深入落实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性政策,拓宽支持途径,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从新农村建设入手,试图寻找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新思路,以期切实提高"三下乡"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南京市浦口区涌现出的大量大学生"村官"典型事例,为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通过调查分析后发现,浦口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推进工作中却面临着思想扎根难、工作深入难、能力提高难、推动发展难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跃春  严颂 《行政与法》2006,(11):61-64
运用法治手段来规范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以何种部门法来主导法治保障模式的甄别问题,即法治保障体系核心制度的识辨问题。审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提出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背景特征,建设新农村战略是对经济法理念的生动诠释。经济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主导法治轨迹和核心法律制度,运用经济法的制度和手段,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杨辉解 《政法学刊》2007,24(3):68-72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党赋予公安机关的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但是,当前农村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始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群体性突发事件还将持续上升;农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邪教组织屡禁不绝等等。对此,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基石作用,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刀作用,严厉打击涉农犯罪;充分发挥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骨干作用,构筑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全面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农村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推进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