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5月10日《老年文摘》刊登一篇《美军差点绑架毛岸英》的文章。内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后,美军和韩军特工策划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计划”,“毛岸英与美军特工浴血奋战”等等。文末注“据人民日报”。在此之前的《国防知识报》2004年3月31日的《史海钩沉》栏目中,刊登郑德坤撰写的《绑架毛岸英阴谋破灭记》,以及《党史信息报》1999年2月24日(月末版)用半个版面刊登许文龙撰写的《一份记录阴谋绑架毛岸英的真实报告》,注明是“真实记录”。文末声称:“作者曾采访过毛岸英的生前战友,现经国家出版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审批”。 这3篇文章内容基本相同,都对史事描述得神乎其神,并声称经过“采访和审批”。但是,  相似文献   

2.
电影《长津湖》中,多次出现过黄轩饰演的毛岸英形象。毛岸英主动请缨做抗美援朝的第一个兵、毛泽东把毛岸英托付给彭德怀、毛岸英牺牲的场景和毛泽东得悉后的反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长津湖》艺术地再现了有关战役的片段及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但毕竟电影是艺术作品,真实的毛岸英是无法用影视艺术来完整刻画的。  相似文献   

3.
《传承》2006,(Z1)
志愿军司令部扎脚后,美军根据电台信号密集很快判断出司令部的位置,多次对司令部进行轰炸。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来电“:你们的指挥所应该建筑可靠的防空洞……请你们千万注意机关的安全。”但彭德怀始终把统帅部设在前线,一直坚持靠前指挥。他在战场上,从不考虑个人安危,甚至哪里危险他就往哪里跑。其他领导让他到防空洞去,他反而质问:“来朝鲜是来躲飞机的吗?”1950年11月24日清晨,天刚刚亮,志愿军党委根据敌机活动情况,做出志愿军司令部机关干部全部上山的决定,只有彭德怀不上。洪学智叫他走他却说“哪个要你多管闲事”。洪和几个战士又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这不仅因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因为他那宽大的胸怀,公而忘私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抗美援朝刚开始,毛主席毅然把自己的长子毛岸英送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有人问主席:’“为什么让岸英去?”主席严肃地说:“难道他是我的儿子就不能去?要让他去前线锻炼锻炼。”毛岸英刚到朝鲜不久,便以身殉职。彭德怀元帅在回国后,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并告诉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抽着,听着,默默无语,最后抬起头来,缓缓说道:“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嘛!为了国…  相似文献   

5.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毛泽东写给一代名将彭德怀的。 彭德怀不仅骁勇善战、所向披靡,而且坚持真理,敢于直言。庐山会议上,他直言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因言罹难,牺牲自己,换来了历史的惊醒,被历史学家喻为“一个真正的人”。也许,人们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者。他说,统一战线工作“和消灭敌人的战斗任务一样重要”。 “能够起到我们党内同志所起不到的作用,有什么好顾虑的?”——与原国民党人士坦诚相见,合作共事 1949年9月25日、26日,陶峙岳和包尔汉分别通电全疆,宣布率军政人员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6日至8日,彭德怀与王震、许光达等我军将领与陶峙岳在酒泉亲切会面。彭德怀紧紧地握住陶峙岳的  相似文献   

6.
1959年秋天.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坚持真理、正直无私的彭德怀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有人给彭德怀捏造了许多罪名。其中对彭德怀的政治生命最“攸关和致命”的罪名是彭德怀所谓“里通外国”。据我所知,其主要“事实”是:1、1957年彭德怀在莫斯科同定居在苏联的机会主义头子王明的私人代表进行“密谈”;2、1959年5月彭德怀在阿尔巴尼亚同赫鲁晓夫有“秘密会谈”和“秘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1950年11月25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前线不幸壮烈牺牲。1951年1月2日,在朝鲜战场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毛泽东的身体也已经康复之后,周恩来才将志愿军司令部关于毛岸英牺牲  相似文献   

8.
今年10月24日是彭德怀诞辰一百周年。在我孩童的时候,时常听到父老们私下议论:“听彭德怀的话,老百姓就不会挨这么大的饿了。”“彭德怀打仗历害着呢!日本鬼子、老蒋和美国佬都怕他。”“做官就应该做彭德怀那样的官,敢为老百姓做主。”听了这些神秘的议论,好奇...  相似文献   

9.
在共和国元帅的排名之中.朱德和彭德怀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彭德怀就是“朱毛”的得力助手,是他们意志的坚定贯彻者。在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和彭德怀作为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的正副总司令.密切配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个人关系上,朱德和彭德怀私交甚笃,可以说是莫逆之交。  相似文献   

10.
彭德怀学习苏军的思想对我军 5 0年代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产生过重要影响。彭德怀学习苏军思想的演变轨迹与毛泽东的相关论述和指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的“一边倒”战略和学习苏联的思想与彭德怀学习苏军的思想 ,毛泽东关于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经验的论述和彭德怀学习苏军要结合我军实际的思想 ,以及毛泽东对军队“教条主义”的严厉批判和彭德怀在军内“反教条主义”扩大化等 ,都有着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1.
源于山西省左权县的左权小花戏,是一种独特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结晶,它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其历史悠久、风格别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早在明末清初,辽州(今左权县)一带的人们,自发组织了以“社”为单位的一种娱乐活动,即“辽州社火”(又称“文社火”)。以后人们逐渐把它搬上舞台,用以反映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追求爱情、向往自由的情感。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司令部等中央机关和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辽县驻扎、战斗、…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06,(Z1)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28岁短暂的生命在朝鲜画上了句号。牺牲时他的尸体已经无法辨认,人们只能从一只烧剩的苏联手表表壳认出他的忠骨——这只表是他出国前夕岳母送给他的纪念物。毛岸英来朝鲜时刚刚结婚不久,临行时妻子刘松林正在住院,谁知道这竟成了他们的永别。黄昏时分,志愿军总部全体同志将毛岸英安葬在大榆洞山坡上。彭总哽咽着说“:28岁正是人生和事业的开始,现在他牺牲了,我该怎样向主席交待!”当叶子龙拿着毛岸英遇难的电报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时,毛泽东正在沙发上看报纸。简短的电报让毛泽东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把头埋得很深。…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Z1)
在1962年党的七千人大会上,彭德怀未能平反。于是他夜以继日,奋笔疾书,把自己的功过是非、委曲痛苦统统倾注于笔端,费时3个月,写出了著名的八万言书。他在信中对于“里通外国”的罪名作了特别的抗辩“:我对私通外国搞颠覆活动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我诚恳地要求党中央根据一贯实事求是的原则,派专人彻底清查这一是非问题。如发现事实确凿,按以叛国罪判处死刑无怨。”1962年6月16日,彭德怀在“八万言书”的末尾签名以后,送中央办公厅转呈毛泽东。3个月写下来,彭德怀的体重减了十多斤。初稿刚一脱手,他就病了,十多天没有起床。彭德怀天天盼,…  相似文献   

14.
“一致通过”,曾经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何等的损失。罢彭德怀的官,取得了包括彭德怀在内的“一致通过”;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取得了包括“革命”的对象——“走资派”在内的“一致通过”。至今,这种遗风,在不少地方仍然可见。一些领导同志自以为是,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候干,不是事先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6,(Z1)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进逼贵阳、昆明城,然后北袭金沙江,终于把敌人远远甩到了后面。毛泽东曾对陈毅说过“,四渡赤水”是他一生戎马生涯、身经百战中的“得意之笔”。可林彪认为毛泽东“尽走弓背路”,这样下去会把红军拖垮。在会理地区休整时,他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现在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了。我们服从你的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彭德怀在电话里拒绝了林彪的要求。林彪随后又向中央写信,再次提出他的主张。信的大意是“: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汇…  相似文献   

16.
绑架     
绑匪绑架了一位富翁,打电话给他年轻的太太勒索50万美元。“我给你们100万吧,”太太说,“不过你们一定要做得像意外事故。”绑架  相似文献   

17.
史海一勺     
《乡音》2007,(2)
二月大事2月7日“二七”大罢工纪念日(1923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1997年)2月21日反对殖民主义斗争日(1946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2年)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彭德怀张闻天临终遗嘱彭德怀:“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在北京西郊三○一医院病逝。他临终前给亲人留下了遗言:“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不要和人家说,不要打扰人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大舞台上,每每遇到危难时刻,毛泽东总是倚重对党忠诚,具有文韬武略的彭德怀、叶剑英、陈云……,他们在共解国难中建立起的深情厚谊,宛如一句古诗:“持正相倚,嶷如秋山”。铁马金戈彭德怀,耿耿一生显正气,毛泽东诗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和彭德怀于1928年在井冈山开始相识,几十年协作,彭德怀的勇猛善战最为毛泽东看重,认为彭德怀虽然桀骜不驯,但始终是无私无畏、敢于临危受命,立马横刀、叱咤风云的帅才。1957年《解放军文艺》4月号发表毛泽东诗作:“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  相似文献   

19.
徐文钦 《传承》2012,(3):39-39
彭德怀元帅性格刚烈,作战勇猛,被毛泽东誉为党内的“猛张飞”,并赋诗赞美: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鲜为人知的是,彭德怀还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  相似文献   

20.
备课卡片     
科目修养第六课自幼“铁骨铮铮”彭德怀一生“忠心耿耿,铁骨铮铮。”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苦难生活中熬过来的。有一年大年初二,祖母要带三个小孙孙出去讨米,彭德怀说讨米受人欺侮,立在门槛上,就是不去。年过七十、白发苍苍的祖母无奈只好带着另外两个孙孙冒着雪花,顶着凛冽寒风去讨米。彭德怀心中非常难过。他见祖母去远,就拿上柴刀上山砍柴,卖了十文钱,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