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张学良口述历史再议“九·一八”时的不抵抗命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就已经推行了"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当晚,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第一个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而在午夜1点以后,张学良才正式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张学良虽然在事变之前已经看出日本的侵略态势,但却没有看清日本发动战争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移民侵略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也是殖民国家统治和掠夺殖民地的主要形式,日本在对外扩张中同样推行了移民侵略政策。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开始推行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侵略政策。日本“满洲移民”的目的是确立以“大和民族”为“核心”的殖民统治,实现永久霸占东北,进而吞并整个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有民间团体将其称为“凶化书”(与“教科书”一词的日语发音相同),纵观该教科书的内容,“凶化”可谓恰如其分。根据这次曝光的送审本内容,其"凶化"程度变本加厉,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史观,同时隐瞒加害事实、充满了受害者意识,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东亚战争的说法,肯定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从新送审本的内容来看,该历史教科书在有关侵略历史的叙述上更加暧昧和倒退,而且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了…  相似文献   

4.
本书1987年12月由日本青木书店出版发行,作者上原一庆是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专攻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本书共分六章,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和必要性、改革开放的基本状况、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改革过程中的不同理论观点和存在的困  相似文献   

5.
总务厅是伪满国务院的幕僚机关,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政策,经关东军同意,由总务厅下发执行。总务厅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洲国实施殖民文化统治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军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国主义为达到对外侵略目的,把整个国家都置于其军事发展和军队需要的控制之下。为实现其法西斯独裁统治,强迫人民接受法西斯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社会因素皆服从和服务于其侵略战争的反动政策,最终发动了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年友好往来的历史。但是,自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后,即采取了对外扩张的侵略政策,19世纪70—80年吞并了琉球群岛,大肆侵略朝鲜,对我台湾省发动武装侵略。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开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先声,1931年发动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曾多次说过“感谢日本侵略”一话,从日本侵略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从而团结抗战并获胜,从抗战促使中国的革命力量在抗战中壮大为后来建立新中国打下基础的角度,从日本侵略客观上促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上讲,毛泽东“感谢”日本的“侵略”。毛泽东这一言论有着当时深刻的国际背景和丰厚的内涵,管中窥豹,可见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于1931年9月18日悍然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竟然采取"绝对不抵抗主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蒋介石的卖国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推动和领导下,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的一个耻辱.今天,我们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历史问题是横亘在中日之间长期难以解决的敏感话题。自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野心爆涨,中日关系恶化,日本对中国实施了步步紧逼的军事策略,欲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台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日本觊觎良久,终于在甲午战后吞入囊中。日本侵台策略在日本对华军事政策中具有代表性,对于研究日本近代对华政策、日本亚太政策、日本战争思想有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1.
该书封底介绍文字:“本书试图建立刑事政策学的理论框架,书中观点大多是一家之言而且是国内学者在该领域中的首创。作者重新界定刑事政策概念,由此推导出刑事政策的功能、目的,人道性、法律性、科学性等价值定位及由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刑事政策学的独立学科属性。有关犯罪的基本理念犯罪观、犯罪概念、犯罪原因是本书的基石,宏观刑事政策与微观刑事政策是在此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统一战线政策的运用。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对象极具广泛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展开统战工作,而且还对在华日人和日本战俘做统一战线工作。这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明治维新后,以天皇为主体的日本军阀政府对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对外推行“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挑起战争。本文着重分析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及其恶果,这对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发展中日睦邻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参照系又是中国现代化最大的破坏者,客观上还使中国现代化因素在地理上广为蔓延,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契机。从日本现代化模式和日本侵略行为对华影响两个方面,对1895-1945这5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日本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日本对华的侵略和掠夺推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60年前在中国取得的抗日战争胜利,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反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团结御外的民族魂,而且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密切相关.尤其是对资产阶级的统战政策,为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回溯与研究这一政策,对当今统战工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以确凿的事实和证据,将日本侵略中国特别是华北和东北的一些犯罪暴行具体地揭露出来,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滔天罪行,昭示全世界。对日本战犯的审理,实际上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审判,为中国人民讨回公道,雪洗了民族耻辱,伸张了人类正义.  相似文献   

17.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作为伪装,执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的对外政策。"满铁"依靠特权建立起一个超乎中国主权和法律之上的"满铁王国",构成了日本国家资本为主导,日本产业托拉斯和中小私人资本为辅助的经济体系。"满铁"通过这套经济体系,利用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扩张、文化渗透,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民族工业造成了异常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发生于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任帝国主义宰割的屈辱,结束了中国在近代战争中抗击外侮从无胜绩的历史,成为中国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赢得最后胜利,爱国主义无疑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19.
1988年4月14日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由巴基斯坦、阿富汗(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四方正式签署,5月15日苏联军队开始从阿富汗撤走。苏联入侵阿富汗八年多之后,不得不从阿富汗撒军,这是阿富汗人民坚持抵抗外国入侵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和国际社会主持正义力量的胜利。巴基斯坦作为前线国家在推动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组织也作出了积极努力。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表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当今时代的普遍规律,一个敢于拿起武器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人民,必将赢得胜利;超级大国凭借军事实力任意侵犯别国主权的霸权行径不得人心。苏联侵阿政策的失败,如同当年美国侵略朝鲜和侵略印度支那惨败一样,再一次有力证明,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不是无限的,霸权主义强权政策最终必然碰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译自 1987年中日两国专家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5 0周年学术研讨会出版的专题论文集《日中战争与日中关系》(日本原书房 1988年出版 ) ,该书由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主编。本文作者系日本德岛大学教授。这篇论文利用日本和中美英三国的历史资料 ,对日本对华侵略政策与国际关系的发展与互动 ,进行了梳理和论述 ,对我们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 ,乃至国际关系史 ,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