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律将刑事责任年龄分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减轻刑事责任年龄、相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和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四种类型。唐律的刑事责任年龄具有系统性、伦理性、有限性、不平等性、残酷性等特点,唐朝的“老小废疾”制度与当代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理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别,对我们当代的司法实践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应用regress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初婚年龄与教育、性别和户籍的关系,了解初婚年龄在教育、性别和户籍上的差异。通过研究了解到,初婚年龄与个人受教育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呈正向相关,并显露出明显的性别和户籍差别。受教育程度对于女性初婚年龄的推延影响远远大于男性,对非农户口女性初婚年龄的推延效应大于农业户口女性。在城市户籍居民中,父母获得的教育水平越高,子女的初婚年龄越晚。同时我国初婚年龄呈现农业户口早、非农户口晚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虽然明确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但对其规定尚有不足和纰漏之处。不但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尚待完善,而且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也是我国刑法中的空白之处。随着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态势的抬头和对老年人犯罪问题的突出关注,完善刑事责任年龄上限和下限的立法规定也成为当前法制工作的迫切之处。  相似文献   

4.
逐渐频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激起学术界及公众对是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热烈的讨论,争议的焦点在于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还是保持十四周岁不变。文章通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案件,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学术界调整责任年龄不同的观点进行评析,并对降低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说理。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不能完全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配之以专业的矫正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协调治理,未成年人才能得到更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由于立法上缺乏刑事责任年龄认定标准;司法实践中户籍资料、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人陈述和骨龄鉴定认定依据均存在问题;刑事证据采纳标准和司法成本影响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从而导致犯罪嫌疑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处于不确定状态。对此,立法上应明确规定认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严格户籍管理,适当运用骨龄鉴定,严格遵守证据的采信规则,合理规划司法成本。  相似文献   

6.
作为以社会现象为分析和调整对象的规范,刑法的制度创设必须善于吸纳有益的社会学分析方式。刑事责任年龄标准的设定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打破以自然年龄为分析中心的惯常做法,引入社会年龄并以此为主要分析对象,是当下审视并且设定中国刑事责任年龄标准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洵  刘毅强 《理论前沿》2001,(17):28-29
文章认为 ,目前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标准的认定是“硬性”和不科学的 ,“老”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很难确定 ,以退休为标志的社会年龄也并未给目前60或65岁的老年人口标准提供支持。主张要实事求是看待老年人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利与弊” ,解决老龄问题也要贯穿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观点。  相似文献   

8.
所谓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其中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段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相似文献   

9.
根据团章规定,共青团员的年龄范围为14~28周岁,团员年满28周岁不再担任团内职务,应当办理离团手续。团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对广大青年起着榜样和激励的作用。而目前对青年的年龄界定上限已延伸至35周岁,团员的年龄范围与青年的界定标准不符,故应当推迟团员离团年龄。但推迟离团工作存在一些利弊,共青团组织要对利弊加以分析、权衡,并做好工作上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0.
比较犯罪学和刑法学在看待犯罪主体上的差别,一、年龄。年龄段的上下限不同;犯罪人年龄分类的基本思路不同。二、性别。二者对女性的关注程度和角度不同。三、责任能力。犯罪学同刑法学在看待刑事责任问题的差别,即教育刑主义和报应刑主义的差别。通过这些差异的研究推导出犯罪学在年龄、性别、责任能力、精神障碍等方面特有的研究侧重,进而重申犯罪学学科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在法庭科学中根据骨骼判定年龄的方法有:根据骨骼的大体形态来判定、根据骨组织学的变化来判定,还有根据骨骼的影像学特征来判定年龄等等。本文分别从干骺融合时间和肱骨骨髓腔变化两方面对法医人类学在肱骨X光片推断年龄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刑事责任年龄定义存在着概念过窄等诸多缺陷,不但不利于司法实践工作,也不利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立法的完善。笔者通过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的内在联系的分析,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足跟部支撑压痕纵向长度分析留痕人的年龄是可行的。对1526枚男性平面赤足足迹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和抽样调查,可得出跟压纵长与年龄的正比例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具体罪名的确定存在"犯罪行为说"和"罪名说"的争议。从法律解释和适用的角度看,现行法律对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定罪的有关规定存在缺陷,"犯罪行为说"和"罪名说"均有不足,但以"犯罪行为说"确定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定罪的范围和具体的罪名是比较妥当的。对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不应超出刑事立法规定的范围,同时应注意各法律规范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论犯罪低龄化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沿革,研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划分,对于更好地改革完善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既十分必要,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些地方由于对干部年轻化的片面认识,在干部任职年龄上搞“层层递减”。这种做法.使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因年龄原因得不到合理使用,成为“天花板”干部(意为向上封顶)。如何防止和修复“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弊病呢?笔者认为,襄樊市樊城区提出的三点应对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成就与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甚至政治资本都密切相关;它既是自致性向上流动的主要阶梯与通道,也直接影响初婚年龄等婚姻行为。教育时间的延长必然挤占或缩短个体生命事件的其他时间。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与女性初婚年龄之间的理论关联可以发现,教育经由相互纠缠的直接和间接双重路径形成校园禁闭、改变婚姻品味、降低婚姻收益而作用于初婚年龄。教育程度越高,初婚年龄也越高。这一理论发现可为理解中国人口婚育行为的转变提供一个补充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上海2007年6月6日绑架案引发了对正当防卫对象的思考,即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否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在否定了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不可进行正当防卫等观点后得出结论,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警察的工作倦怠现状,采用MBI-GS通用量表对300名警察进行调查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已婚警察人格解体高于未婚警察;年龄大的警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自我成就感降低比年龄小的警察严重;警龄长的警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比警龄短的警察严重;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警察自我成就感降低比大专和本科学历的警察严重。为此,在预防和矫治工作倦怠时,应关注已婚、低学历人员、警龄长和年龄大的警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 ,国外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包括临界期假说 ,非临界期假说和敏感期假说。我国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认为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并不是决定外语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事实上 ,不同年龄段的外语学习者有各自的优势 ,外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选用恰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 ,才可以使外语学习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外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